酷暑3小孩殒命小区喷泉,漏电事故一年300起,网友:究竟谁之过?

一到夏天孩子都喜欢玩水,全国各地的喷泉都陆续开放,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可是看似安全的喷泉却成了隐形的“杀手”!

酷暑3小孩殒命小区喷泉,漏电事故一年300起,网友:究竟谁之过?_第1张图片

悲剧发生在2018年5月26日下午,福建省福清市金辉华府小区的景观池内,三名儿童(2名男孩、1名女孩)在水池旁玩耍时突然晕倒落入水池中溺水,被小区业主发现。尽管业主及时报警并通知物业,在120医护人员现场急救并送医院抢救后,这3名孩子还是抢救无效确认死亡。

酷暑3小孩殒命小区喷泉,漏电事故一年300起,网友:究竟谁之过?_第2张图片


小编看到这个新闻非常的悲伤,三个可爱的孩子在一瞬间同时去了天堂,对家人的打击得有多大?

然而悲痛之后,我们更应该想想:

小区物业或其他公共场所,做到应尽的提醒义务了没有!

更重要的是,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做到位没有!

此类事件一再发生

夏天各地喷泉或景观水池陆续开放,伤亡事件也每年的发生,

全国几起喷泉伤人事件回顾:

2017年8月,济南市某小区内,两名8岁男孩在喷水池里捉鱼,其中一个孩子疑触电倒在水中身亡。

2017年8月,吉林四平铁西区华宇城小区附近一小女孩在景观喷泉中遛狗不幸触电倒地,见状孩子母亲和奶奶上前营救,均遭电击,而当晚小女孩不治身亡。

2016年8月,河南开封万岁山景区,11岁男孩在观景水池边疑因水池漏电被电击落水。男孩父亲和另一亲戚前去营救时也被电击落水,三人被送医救治但均不幸身亡。

2016年6月,郑州市一小区内,5岁男孩在小区景观喷泉被电击身亡,母亲前去施救也被电晕。

2013年8月,山东潍坊昌邑市文化广场的喷泉突然喷出,造成一名8岁男童直肠破裂。

2013年8月,湖北恩施一名小男孩在新建的文化中心广场喷泉内嬉戏,踩到音乐喷泉口,被冲上空中近2米后摔在地面,鼻唇出血,衣裤被冲破。

......

尽管音乐喷泉伤人的事件在国内已非鲜见,然而仍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许多的孩子依然在音乐喷泉中“淋浴”,俨然一副把音乐喷泉当成了水上乐园的架势。虽然不少音乐喷泉旁的警示标志赫然在目,但多数市民依然视若无睹。


影新教育的张老师采访时评论道:

比危险更可怕的是,家长的不以为意!!


酷暑3小孩殒命小区喷泉,漏电事故一年300起,网友:究竟谁之过?_第3张图片

不少人对喷泉安全隐患几乎一无所知


酷暑3小孩殒命小区喷泉,漏电事故一年300起,网友:究竟谁之过?_第4张图片


小编想提醒家长们:景观水池不同于游乐场所,由于喷泉、灯光等设计需要用电,存在触电的风险。一些喷泉的压强很大,人体被水柱冲击有可能受伤,此外,露天水池易滋生细菌微生物对健康也不利。


总之,公共场所的景观水池或喷泉不适合戏水。

管理方应采取游客须知、警戒线、警示牌、护栏等方式限制人群进入,并对相关设施做好日常维护和检修。

家长们带孩子在外游玩时要多加监管,要时刻告诫孩子:公共场所的景观水池或喷泉,只能远看,不适合戏水。

 

如果孩子触电,大人应该如何急救?

 

专家提示:孩子触电第一时间急救,90%可生还!

人触电后不一定会立即死亡,而是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跳等症状,如现场抢救及时,方法得当,是可以获救的。国外一些统计资料指出,触电后1分钟开始救治者,90%有良好效果;触电后12分钟开始救治者,救活的可能性就很小。因此,争分夺秒、及时抢救至关重要。


1.隔断电流

一旦发生触电,赶紧找工作人员把喷泉景观系统的供电输送切断!

然后用一些绝缘体如干燥的木棒或者干燥的布料等物体让受伤人员脱离电源。

酷暑3小孩殒命小区喷泉,漏电事故一年300起,网友:究竟谁之过?_第5张图片

立刻通知医护人员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去做,遇到突发状况应立马打120。

酷暑3小孩殒命小区喷泉,漏电事故一年300起,网友:究竟谁之过?_第6张图片


3.如果孩子有意识,千万不能让他走路

如果电击后,如果小孩还没有昏迷,记住千万不要让孩子随便走路。触电后如果让患儿立即走动,有可能会引起死亡。正确方法是让孩子躺地上休息。

酷暑3小孩殒命小区喷泉,漏电事故一年300起,网友:究竟谁之过?_第7张图片

4.如果孩子无意识,第一时间急救

如果孩子的触电时间比较长,出现面色苍白或发青紫又昏迷不醒,甚至心脏、呼吸停止。这时应该立即进行现场抢救,分秒必争,做口对口呼吸和心脏按压,同时让旁人帮忙打救急电话让医生前来急救。

酷暑3小孩殒命小区喷泉,漏电事故一年300起,网友:究竟谁之过?_第8张图片


生命的消逝令人悲痛

更希望能惊醒大家!

如果你想体验小学语文的VR教材,请关注AR奇妙学堂,然后点击菜单进入下载APP体验学习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酷暑3小孩殒命小区喷泉,漏电事故一年300起,网友:究竟谁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