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无戒开始讲短篇小说,听完课,我马上迫不及待地看了几篇经典,契诃夫的《小官吏之死》,《胖子和瘦子》,《变色龙》。
又看了“去年的茶”刚更的《吴幸福杀人事件》,忽然好多感触涌上心头,不吐不快。
忽然有些明白为何我会心血来潮想写小说,为何小说写起来不如散文或者感悟来的痛快。
1.
小说更能引人深思。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用故事的形式跟人讲述自己的观点,人们愿意看,而且引发的思想风暴是扩散的,深入的。
而鸡汤或者生活感悟不同,他们给人的触动往往有些局限,在这个快餐时代,什么都追求速度,人们往往喜欢一些容易消化的文学,看完即获得。
吸收容易,但看过就忘。
小说就不同了,他的情节总是让人记忆犹新,深刻。反复咀嚼,每次味道都不相同。
于是,写小说需要构思,更考验人的思考能力和心力。写起来也就累一些,自然不如平铺直叙地发感慨来的痛快。
小说有时候想多读两遍,笼统地看,仔细地看,画面都不同。
上升到一定高度的小说能让人的思想像洋葱一样,一层又一层递进过去。
2.
而故事和小说有什么区别呢?
听着课,我一下想到了画画,有点绘画基础的同学会发现,文学创作跟画画有着奇妙的相通之处。
故事就像是速写,十五分钟勾勒人物轮廓和大概场景。一副速写能把画面交代清楚,框架有,细节却欠缺。
小说则更像是素描,有血有肉,难度大一些,看头也多一些。
素描需要构图,起形,细化。比如一个人头像,最后能看的见饱满的肌肉线条,细致的毛发,甚至脸上的一颗痣。
画画要有个视觉中心,小说与故事也是如此,要有主题,也就是中心思想。
故事是少了一点血肉的速写,小说则是一副活灵活现的素描。
小说的构成也如素描一般,它需要立意,确定人物,交代背景,丰富情节。也就是画画先要有框架,后要上调子,好的素描还要传神,也即小说里的高潮。
故事是小说的缩略版,每个故事就像个框架,扩充之后便是小说,我认为。
3.
开启短篇小说之旅。
我想很多同学会如我一样,不知该如何下笔。我觉得在写之前可以搜罗一些小说看看,找找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可以模仿着写,就像绘画最初要临摹,练字之前要临字帖。
如果天资聪颖当然可以马上创作。但是如果对小说一头雾水,如我一般,可先看看身边的小说体,参考借鉴,吸取学习。
无戒推举了莫泊桑和契诃夫的小说。还有同学给我推荐了《失恋33天》和《七月与安生》。
可以参考大家经典,也可拾取现代流行。
不设限地看一看,读多了自然会有想法。
4.
我买过不少绘本给孩子读。《小猪变形计》《鸭子骑车记》等等,这些故事我给孩子读过几十遍,也逐渐发觉了这故事里的深邃。
孩子看的是热闹,大人读的是哲学。
比如《小猪变形计》讲的一直小猪总觉得做自己不好,一会踩着高跷学长颈鹿,一会插上翅膀学鹦鹉,最后学了好多的动物才发现,还是在泥塘里打滚最快乐,最后小猪得出做自己最快乐。
孩子听着开心,看到的是小猪奇妙主意的新鲜好玩。大人读着开心,觉得自己就像那个寻找着的小猪。
“做自己最快乐”的哲思竟然被一个故事讲得如此通透。
这是好故事的魅力,扩充后也可成为好小说的魅力。引发人的思维一层层去推进,不同人看,有不同思考。
5.
契诃夫的《变色龙》,其实就是塑造了一个官场上虚伪奉迎,见风使舵的人物。
作者偏偏不做评价,只讲故事,把事情由文字绘成画面给大家看。
没有说教,反而直指心灵。
情节上,一再转折,让主角一再变色。
读完后,有的人哈哈一笑,有的人对号入座,也有的人觉得犀利讽刺,陷入沉思。
不直说,无结论。反而引得人思维发散开来,更有嚼头。
而每个人物或白描,或写意,精准地通过人物烘托着主题。
这就是小说的妙意吧。
6.
我想,文学于人,是一种指引。小说以他不评价,不作为,只陈述事实,讲故事的特点更能深入人心,流传下去。
写作,还有很长的路要去探索,愿每个踏上这条路的你,都不要错过任何一种文体,多多体会不同的文体带给我们的体验,让这一路上的风景更加丰盛。
无戒训练营第四期 第十二天 冯口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