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晨读复盘-找回初心

一点唠叨

一周的晨读结束了,在报名前我其实想了很多,我自诩语音还不错,并且在我的日常遛狗时间参加晨读会,我需要再早起半小时,这个舒适圈我用了两天想要不要跳出来。目前坚持下来,我发现只要是发自内心的想要早起,是不可能起不来的。

我学到了什么

1.简单句中易忽略的语音点

Eric的教学比较“简单粗暴”,如果这一个句子念不好,那就要练到对为止,哪怕是50遍100遍,不对就不要放弃。这句话还没有练好?那就不要开始下一句。

9月晨读复盘-找回初心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Eric的“毒”鸡汤


第一节课的第一个句子是“Last week I went to the theatre”,不要小看这短短几个单词组成的短句,里面的语音点包括失去爆破、辅音加元音连读、非实意词弱读以及美音里面比较难的flap t。更不要说元音的易混淆点,比如说/a:/和/æ/、/i:/和/ɪ/等等。不确定的要马上查字典,如果这个发音你没有听native speaker发过,那就不要这么念。

2.慢下来

只有慢下来,才能揭开盖在耳朵上的那一层纱,真正地去听自己每一个元音和辅音的正确性,去辨别此处的语音现象是不是真的应该这样去表达。

流利并不是讲话速度快,而是连贯、笃定地去表达。这是我在七天晨读结束之后收获最大的一件事,也是最难做到的一件事。平时看英美剧的时候我总是羡慕母语者的连片子嘴,但真到自己这里却容易东施效颦,嘴是连上了,但也压根儿没有张开。前不久在微博上看到一个视频,主持人在印度街头采访,询问印度人对自己英语的满意度。令人惊讶的是,几乎所有被采访者都对自己的口音非常自信,当被问到最不喜欢哪个国家的口音时,一个小哥说:当然是中国了,中国人说英语连嘴都张不开,实在太难听了。当时看到这里感到一阵受伤,却马上又觉得小哥说的太对了。拿我举例子,我从小到大都没有把/æ/这个元音发对,总有类似“张这么大嘴有必要吗?”这样不知所云的羞耻感。在晨读中Eric讲到这个元音,说这个音其实是很性感的。我才意识到曾经自己是多么可笑,真正该羞耻的难道不是知错不改吗。

3.节奏感很重要

9月26日和27日的晨读中,Eric讲到要把一句话中的起伏转折读出来,把句子中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分解开来,做一个story teller。练习发音的时候可以模拟把刚发生的一件事绘声绘色地描述给你的朋友,找到这种熟悉的感觉,语调自然就出来了。

具体到单词内部,一个单词内部的起伏像是在说“Ah-oh”,重读音节重,非重读音节要弱得更明显。道理虽浅显,却是很多人做不到的。比如说大家读people这个词的时候,很多人会把ple读得比peo还重,这就违背了单词音节中重读和弱读的基本结构。

9月晨读复盘-找回初心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英文语调和中文语调的区别


我的问题在哪里

1.待改正的单词误区

有很多单词我是最近才知道我一直的发音是错的,比如pizza/piːtsə/被我读了将近三十年的/piːza/,Munich/mju:nik/我读了好几年的/mu:nitʃ/,曾经去欧洲旅游时甚至被问到下一站要去哪还得意洋洋地跟德国人说母拟吃...还是引用上文Eric说的那句让我很受用的话:如果这个词你没有听过母语者说过,那就不要说。错了也不要害怕,改过来了印象还会更深。

2.语速问题

如果说在读文章的时候还可以自己控制一下语速,然而在自由表达的时候,我很容易就陷入脑嘴不同步的尴尬。越想说快越是想不起来那个在嘴边的单词,还经常在介词上胡编乱造,想着赶紧糊弄着把想好的实词说出来,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就卡在连词上,本来想好的实词也憋回去了。

遵循“想好了再说,实在想不出来就用最简单的句式说”这个原则,作为英语非母语者,先保证把想表达的内容一字一句说清楚。

3.语调问题

像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我的语调也是很平。晨读里Eric提到这样的概念:除了重读单词以外弱读非实意词,其实比每个词都一样用力更节省时间。母语者说话其实更讲求省力。


9月晨读复盘-找回初心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片中的第一句话的长度与后面几句话其实是一样的,五个弱读单词的时长可能都不如一个重读单词。


曾经在听podcast时,我总是纠结于讲话者的每一个单词,但现在我更着重听那些最被强调的语句,在理解上也能更快地了解谈话内容。

既然语音上的知识可以应用到听力上面,那么自己在说话的时候更应该模仿这些听过的地道的方式来强化发音。

经过一周的晨读,我好像又找回了最初学习发音的初心,从一个单词、一个短句开始,重新走上正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9月晨读复盘-找回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