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国学大典·第1-6辑》饶宗颐(编者)

 

《中信国学大典·第1-6辑》饶宗颐(编者)_第1张图片

内容简介

    "中信国学大典(50种)是中信出版社+香港中华书局强强联合推出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丛书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港台知名学者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内容则力求通俗易懂,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古代经典的当代意义,拉近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中信国学大典·第1-6辑》饶宗颐(编者)_第2张图片

内容简介

    中信国学大典(50种)是中信出版社+香港中华书局强强联合推出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丛书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港台知名学者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内容则力求通俗易懂,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古代经典的当代意义,拉近经典与现实生活 的距离。

第二辑目录:

管子

鬼谷子

韩非子

吕氏春秋

荀子


《中信国学大典·第1-6辑》饶宗颐(编者)_第3张图片

套装书目

《周易》

《礼记?孝经》

《心经?金钢经》

《净土三经》

《六祖坛经》

分册简介

《中信国学大典?周易》——《周易》是一本以百科全书为“体”,而以占筮为“用”的性质奇特的典籍。它蕴含渊懿微妙的哲思,表达敬德、重民的治国理念,保留了好些商、周的史实,盛载了大量的上古文化遗存。“中信国学大典”之《周易》由周锡 导读及译注,并对精彩段落、经典语句加以赏析与点评。因此,这是一个版本权威、评点精准、特色鲜明的《周易》新注,尤其适合普通国学爱好者阅读。

《中信国学大典?礼记?孝经》——《礼记》是一部以儒家礼论为主的论文汇编。今本《礼记》共四十九篇,其中《曲礼》、《檀弓》、《杂记》三篇因篇幅较长而分上下篇,实际为四十六篇,阐释礼经意涵,可指引后人阅读礼经的思考方向。孝道,是“中国固有文化的精华”,以“尊老,敬老、养老、送老”为基本内涵;而《孝经》一书,涉及孝道,说到了一些行孝的具体事项,其核心是以“孝”劝“忠”。一些内容在今天,仍是新社会的伦理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中信国学大典”之《礼记?孝经》由刘志辉导读及译注,并重点探讨“孝”的现代化意义。

《中信国学大典?心经?金刚经》——《心经》全篇以二百六十字简明地概括了大乘般若经的核心内容,高度浓缩了大乘般若思想的精华与心要,含涉了佛陀“空”观智慧的精髓,是篇幅最小、内涵最丰富、意蕴最深、流传最广、被人持诵讲解最多的大乘经典,是佛门弟子每天必诵的功课,对宗教、社会大众乃至中国文化影响至深。《金刚经》是当今世界上最为人熟知的大乘般若经典之一。自古以来,有人爱其文字之优美,而去读诵;有人喜其哲理丰富,而进行研讨;至于那些禅修者,更视《金刚经》为修心的指南,开悟的钥匙,六祖慧能就是因为听到这部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心”一句而开悟;明太祖朱元璋把《金刚经》列为“治心三经”之一;民间一般信徒也以读诵《金刚经》为日常功课。《金刚经》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佛教宝典。“中信国学大典”之《心经?金刚经》由净因法师导读及译注。

《中信国学大典?净土三经》——《佛说阿弥陀经》重在引导世人对西方极乐净土生起信心。《佛说无量寿经》侧重于如何发愿,而《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重在如何修观,心净则国土净,当下就是西方极乐国土。三经相辅相成,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向人们完整地展示了净土修行法门的总纲:信、愿、行、果。“中信国学大典”之《净土三经》由净因法师导读及译注。

《中信国学大典?六祖坛经》——《六祖坛经》是禅门的根本宝典,其中“见性成佛”的思想是促使佛教中国化的基石;“心性”学说对宋明两代理学家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内容影响巨大;通俗易懂的宣教方式使《六祖坛经》成为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学作品。西方人瓦茨氏(Alan Watts)因而将《六祖坛经》看成是“东方精神文学的最大杰作”,而近代国学大师钱穆将之与《论语》、《孟子》等书并列,《六祖坛经》成为探索中国文化的必读经典之一。“中信国学大典”之《六祖坛经》由净因法师导读及译注。


《中信国学大典·第1-6辑》饶宗颐(编者)_第4张图片

内容简介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阅读经典,充溢人生。希望《中信国学大典》的出版,能够为读者带来一段奇特的经典文化之旅。

《中信国学大典》第四辑收录了《黄帝内经》、《孔子家语》、《颜氏家训》、《淮南鸿烈》、《围炉夜话》五本。

《中信国学大典?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黄帝内经》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学术思想,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存《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每部分八十一篇。其所揭示的生命活动规律和思维方式,对当代生命科学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中信国学大典”之《黄帝内经》由医学博士袁世宏和苏晶导读及译注。

《中信国学大典?孔子家语》——《孔子家语》比《论语》更为详尽地记载了孔子的生平与思想。孔子修身以礼、从政以德、待人以恕,他的哲学思维深度,通天达地,宽厚宏博,令人赞叹,堪称“一支妙笔,战胜七雄五霸;几卷诗礼,流传亿万斯年”。孔子以生命影响生命,散发着巨大的感染力,潜心书中,犹如站在圣贤的身旁,聆听他一字一句的倾谈和教诲,实为人生一大乐事。“中信国学大典”之《孔子家语》,由潘树仁撰写导读,并对精彩段落、经典语句加以赏析与点评,因此这是一个版本权威、评点精准、特色鲜明的《孔子家语》新注,尤其适合普通国学爱好者阅读。

《中信国学大典?颜氏家训》——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早在周朝便出现了“家训”。南北朝时,《颜氏家训》问世,从此受到历代人们的推崇。《颜氏家训》把家庭教育放在“修齐治平”这个至高的位置,这与当代家长以“消费意识”要求学校包办学生顺利升学、建立良好操行的观念是迥然不同的。《颜氏家训》在今日的意义,不仅仅是规范世人,振奋人心,更重要的是向世人展示家庭对道德与教育的主动承担。“中信国学大典”之《颜氏家训》由李小杰导读及译注。

《中信国学大典?淮南鸿烈》——《淮南鸿烈》又名《淮南子》。《淮南鸿烈》在西汉皇室贵族淮南王刘安主持下由其数千名门客集体编纂而成。《淮南鸿烈》内容独特,涵盖了天、人、地、神祇、万物等等,建构出一个相关而紧密的系统,并且阐述了“道”的核心、开展和应用三方面的状况。书中以天文、山林、精神、兵略等事物来阐释大道,贯通天道与人事,有别于《老子》那样讨论道学,也不同于《庄子》用比喻和故事来说明大道的哲学。“中信国学大典”之《淮南鸿烈》由潘树仁导读及注释,潘树仁以修养身心的视野,探寻生命的意义,发掘书中的学问及现代实用的部分,带读者感悟大“道”哲理的思维方式及其核心,以此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甚至应用在职场的管理工作里。

《中信国学大典?围炉夜话》——《围炉夜话》提倡一种以儒家伦理观念为指引,更俭朴、更严整的生活态度,以求挽救作者王永彬所认为的自清中叶以来,日渐松散的社会……了解书的意义是第一步,下一步则是借由反思,摸索个体与社会的互动模式,寻出当代的出路与价值。“中信国学大典”之《围炉夜话》由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何淑宜导读及译注。


《中信国学大典·第1-6辑》饶宗颐(编者)_第5张图片

内容简介:

《中信国学大典》第五辑收录了《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文观止》、《世说新语》五本。

《中信国学大典?楚辞》——近代大学者梁启超说:“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楚辞》作为中国诗歌两大源头之一,与《诗经》齐名。《楚辞》产生的年代晚于《诗经》,是先秦南方文学的代表,体现了独特的审美精神。东周以降,楚国长期吸收北方中原的文化,并将之结合本土文化,到战国时代乃逐渐摆脱蛮夷之邦的形象。《楚辞》,就是两种文化成功结合后的产物。《楚辞》和唐诗、宋词一样,具有高度的文学性,能使当代读者滋生永恒不变的审美愉悦。正如“中信国学大典”之《楚辞》的导读及译注陈炜舜所言,《楚辞》在历史、哲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神话学乃至自然科学的范畴,《楚辞》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中信国学大典?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篇幅适中,所收作者兼顾众家,同时涵盖各种不同的诗歌题材,脍炙人口之作略无遗漏,历经二百余年,尚能光景常新,继续发挥中国古代诗歌启蒙与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在“中信国学大典”之《唐诗三百首》中,学者康震、陈珀如在译注的同时,还加入了现代化的解读,令古老的经典有了现代化的韵味,别有新意。

《中信国学大典?宋词三百首》——宋词是古代文学史上光辉夺目的文学形式,南北宋三百年来,名家辈出,风格各异,倍极变化而又垂范后世。举凡闺情、旅愁、亲情、离思、交游、国事、田园、隐逸,皆得以在词中彰显广大,宋词遂成为与“唐诗”并峙的又一座高峰。宋词历来选本众多,《宋词三百首》撷取众家之长,兼收并蓄,是历代选本中较好的一部。在“中信国学大典”之《宋词三百首》中,学者康震、向铁生在译注的同时,还加入了现代化的解读,令古老的经典有了现代化的韵味,别有新意。

《中信国学大典?古文观止》——吴楚材、吴调侯选的《古文观止》,与蘅塘退士(孙洙)的《唐诗三百首》一样,流播广泛,历久不衰,可谓诗文选集中的双壁,发蒙养正,初学写作,尤为实用。为配合新时代的阅读需求,“中信国学大典”之《古文观止》的导读及译注黄坤尧,从原书中精选名作中的名作,重新加以注释及语译,展示现代视野,带出新观点、新思维,以期有益于世道人心,除了鉴赏名家作品,亦可用作中学生学习古文的入门参考书,进而拓展语文的使用空间,做到驭文有术。

《中信国学大典?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作者刘义庆。全书主要记载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当时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门阀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丰富真实,全面地反映了“魏晋清谈”的风貌。《世说新语》行文言简意赅,意境深远,保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名言,也对后世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中信国学大典”之《世说新语》由陈岸峰导读及译注。


《中信国学大典·第1-6辑》饶宗颐(编者)_第6张图片

内容简介: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阅读经典,充溢人生。希望《中信国学大典》的出版,能够为读者带来一段奇特的经典文化之旅。 

《中信国学大典》第六辑收录了《史记》、《人物志》、《汉书》、《战国策》、《资治通鉴》五本。

《中信国学大典?史记》——《史记》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名著、文学经典。《史记》共130篇,五十二万字,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记事上起轩辕黄帝,经唐虞夏商周至秦,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计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信国学大典”之《史记》,由马彪进行导读及注译,注释力求简练,译文通俗贴切,部分段落附有“赏析与点评”,对经典进行适当引申,启发读者思考。书末附有《名句索引》,便于读者检索参考。 

《中信国学大典?人物志》——《人物志》虽成于一千八百年前,但为我们提供的,正是有关用人、观人的大学问,其剖析之深与范围之广,恐怕在古今中外都属罕见,发人深省处与警句策语,几乎篇篇有之,甚或段段有之。更难能可贵者,《人物志》论证之严谨、周详与其环环相扣所显示的系统性,在中国学术史中,殆无出其右。“中信国学大典”之《人物志》由关瑞至进行导读及译注。 

《中信国学大典?汉书》——《汉书》从来被认为是史书中难读的一部。班固喜欢用古字、难字的风格为阅读者平增了很多不便。但是,由于《汉书》的结构模仿《史记》,即对司马迁所创“纪传体”忠实地予以了继承,所以从全书构架上《汉书》也有容易理解的一面。读者只要抓住《帝纪》十二卷之“经”,《表》八卷、《志》十卷、《传》七十卷为“纬”的特点,稍稍参考注解和翻译阅读的话,其实并不很难,甚至多有引人入胜之处。“中信国学大典”之《汉书》,由马彪进行导读及注译,注释力求简练,译文通俗贴切,部分段落附有“赏析与点评”,对经典进行适当引申,启发读者思考。书末附有《名句索引》,便于读者检索参考。

《中信国学大典?战国策》——《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中信国学大典”之《战国策》,由陈岸峰导读及译注,在带领读者阅读学习经典的过程中,探讨其中关于六国兴衰覆亡和策士辗转诸侯之间对各国形势变化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其对于当今外交局势和职场及各界人士具有的借鉴启发意义。 

《中信国学大典?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上起战国,下迄五代,记载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合共二百九十四卷。中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在芸芸众多的历史事件中,《资治通鉴》记了些什么?根据司马光对历史的独特眼光,《资治通鉴》选择史事基本上只关于以下四点:一、国家盛衰;二、生民休戚;三、善可为法;四、恶可为戒。这部上下千百年的巨著,一方面力求能够删繁削简、上下连贯,以求让人君在日理万机之余,也能够广泛阅读历史,并“以史为鉴”,以丰富其治国的经验;另一方面,更期望借用历代史事,以求帝王“致治之道”。 从今天看来,这部书的读者并不仅仅是帝王,即使是一般的读书人也需要阅读《资治通鉴》。“中信国学大典”之《资治通鉴》,由张伟保导读及译注,并对精彩段落、经典语句加以赏析与点评。因此,这是一个版本权威、评点精准、特色鲜明的《资治通鉴》新注,尤其适合普通国学爱好者阅读。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阅读经典,充溢人生。希望《中信国学大典》的出版,能够为读者带来一段奇特的经典文化之旅。 

《中信国学大典》第六辑收录了《史记》、《人物志》、《汉书》、《战国策》、《资治通鉴》五本。

《中信国学大典?史记》——《史记》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名著、文学经典。《史记》共130篇,五十二万字,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记事上起轩辕黄帝,经唐虞夏商周至秦,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计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信国学大典”之《史记》,由马彪进行导读及注译,注释力求简练,译文通俗贴切,部分段落附有“赏析与点评”,对经典进行适当引申,启发读者思考。书末附有《名句索引》,便于读者检索参考。 

《中信国学大典?人物志》——《人物志》虽成于一千八百年前,但为我们提供的,正是有关用人、观人的大学问,其剖析之深与范围之广,恐怕在古今中外都属罕见,发人深省处与警句策语,几乎篇篇有之,甚或段段有之。更难能可贵者,《人物志》论证之严谨、周详与其环环相扣所显示的系统性,在中国学术史中,殆无出其右。“中信国学大典”之《人物志》由关瑞至进行导读及译注。 

《中信国学大典?汉书》——《汉书》从来被认为是史书中难读的一部。班固喜欢用古字、难字的风格为阅读者平增了很多不便。但是,由于《汉书》的结构模仿《史记》,即对司马迁所创“纪传体”忠实地予以了继承,所以从全书构架上《汉书》也有容易理解的一面。读者只要抓住《帝纪》十二卷之“经”,《表》八卷、《志》十卷、《传》七十卷为“纬”的特点,稍稍参考注解和翻译阅读的话,其实并不很难,甚至多有引人入胜之处。“中信国学大典”之《汉书》,由马彪进行导读及注译,注释力求简练,译文通俗贴切,部分段落附有“赏析与点评”,对经典进行适当引申,启发读者思考。书末附有《名句索引》,便于读者检索参考。 

《中信国学大典?战国策》——《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中信国学大典”之《战国策》,由陈岸峰导读及译注,在带领读者阅读学习经典的过程中,探讨其中关于六国兴衰覆亡和策士辗转诸侯之间对各国形势变化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其对于当今外交局势和职场及各界人士具有的借鉴启发意义。

《中信国学大典?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上起战国,下迄五代,记载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合共二百九十四卷。中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在芸芸众多的历史事件中,《资治通鉴》记了些什么?根据司马光对历史的独特眼光,《资治通鉴》选择史事基本上只关于以下四点:一、国家盛衰;二、生民休戚;三、善可为法;四、恶可为戒。这部上下千百年的巨著,一方面力求能够删繁削简、上下连贯,以求让人君在日理万机之余,也能够广泛阅读历史,并“以史为鉴”,以丰富其治国的经验;另一方面,更期望借用历代史事,以求帝王“致治之道”。 从今天看来,这部书的读者并不仅仅是帝王,即使是一般的读书人也需要阅读《资治通鉴》。“中信国学大典”之《资治通鉴》,由张伟保导读及译注,并对精彩段落、经典语句加以赏析与点评。因此,这是一个版本权威、评点精准、特色鲜明的《资治通鉴》新注,尤其适合普通国学爱好者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信国学大典·第1-6辑》饶宗颐(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