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系列丨我们都会的语言

无戒写作训练营第三期,昨天晚上正式开课了。老师的课讲得非常好,通俗易懂,整个过程很幽默,氛围很好。老师的声音很好听,不过呢,老师说的方言更好听。


方言系列丨我们都会的语言_第1张图片
地方方言(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口纯正的陕西话,听得我立马想起了佟掌柜。看《武林外传》,每次听到佟掌柜说话,都会忍不住想笑,不是嘲笑,而是那种说话的风格,语气,又是在喜剧片中,听着很有喜感。不仅如此,听着还上瘾嘞。

电影《没事偷着乐》中,冯巩(大民)一口流利天津话,说的很有味道。可能是受相声评书的影响吧,总觉得天津话自带幽默感。

天津语言,海纳百川,不说官话,不打官腔,只求通俗易懂,语境准确,干净利落

天津话经常出现“好么”、“嘛呢”等,加上那种口音,总是听不够。

你瞅啥

瞅你咋地

有多少人被这句话征服了,一度风靡网络。从小就听本山大叔的东北话,幽默风趣,活泼俏皮,也很直白。

话语中会有个别词汇让人不明白,不过我身为一名河南人,大多数的东北话还是能听懂的(能明白说的是什么意思)。我觉得东北话与河南话有点相似,比如说装蒜,我们这也说,不过通常用来调侃,或者骂人的。

方言特别有意思,有独特的魅力。

全国各地方言有很多,语种大小不一样罢了。方言是一个区域文化的象征和代表,这个区域有大有小。

有位朋友是江西九江的,她告诉我他们那儿每个县城的人说话都不一样,各有各的方言,甚至是相邻的乡镇说话都不一样。上中学开始,同学们之间交流就要用普通话了,不然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

朋友那儿是山区,语言差异性有点大。

最初交通闭塞,山与山、山与河之间,慢慢就会形成不同的语言。说话发音没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形成这种小区域间的差异。

在平原地区,区域差异性没有那么大,一般是不同的地级市说话有区别。

拿河南来说,豫东的说话基本一样,都能听到。但豫南和豫北说话,听起来就比较吃力。


方言是文化的一种载体,百花齐放的局面代表着文化的多元性。

著名节目主持人汪涵是方言这方面的代表人物。


方言系列丨我们都会的语言_第2张图片
汪涵(图片来源于网络)

涵哥会说的方言有很多,经常在《天天向上》听到他说不同的方言。

有一期芒果的《偶像来了》是在安徽录制的,印象特别深的是,在节目里涵哥在当地人说话,用的就是安徽话。

他深知方言的魅力,在15年的时候就开始进行方言保护。

有媒体采访汪涵为什么会资助方言调查以及保护,他这样说:

据调查有6000多种方言,却以每10天一种的速度在消亡。这个数字让我觉得特别吃惊,每个方言就是一种知识体系,每个方言就是一个小小的宇宙。我们湖南方言在全国包含量最丰富的,乡音是最响亮的声音,是时候为它做些事。

他对方言进行保护这一举动得到很多人支持,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但做起来的困难也是非同寻常。

普通话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工具,普及固然重要,而方言作为文化艺术,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也应被保护,应该被推广。让大家了解它的魅力所在,意义所在。



无戒训练营第三期第2天,学号66

你可能感兴趣的:(方言系列丨我们都会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