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碗热气腾腾的缙云爽面,藏着家的眷恋

那一碗热气腾腾的缙云爽面,藏着家的眷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如果来我们石城小镇缙云做客,主人给你来一份热气腾腾的“缙云烧饼”和”缙云馄饨”,那表示热烈欢迎,如果再给你来一大海碗的“缙云爽面”,那是给你莫大的嘉奖,绝对是把你当贵宾看待。

缙云民风淳朴,却又不乏风味小吃,而且都和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缙云烧饼,缙云馄饨,缙云爽面,缙云发糕,缙云麦果松,缙云南乡馒头。其实在缙云,小麦的产量并不高,但是“民以食为天,物以稀为贵!”


一 

一碗“爽面卵”,大海碗底下先垫肉片,然后热腾腾的索面在碗中盘堆成“丘”,上浇猪肉熬制而成的香油,再封上熬过油的酥松香脆的肉粒,最后用两只外黄里嫩的油煎荷包蛋盖顶,或埋入剥壳白鸡蛋一双,以示圆满。“索面卵”香味扑鼻,食客无不闻之而馋涎欲滴。

在古时,缙云人要想吃爽面,那是很难得的,除非是某些特定的日子,比如家人生日、大年初一,要么是有远道而来的贵宾,要么是请人盖房子上栋梁的时候,或者是新婚夫妇刚成亲回娘家的时候。女方父母要给女婿烧一碗爽面,二个鸡蛋,俩人同吃,以示夫妻恩爱、天长地久、百年好合。当然还有长辈寿辰的时候,子女们也会给老人送上一碗堆山似的“长寿面”,恭贺老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久而久之,爽面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上等美食,索面手工制作技艺也由此得以广泛流传。

缙云人抽面(制作土爽面)上箸时左右穿插酷似打绳,抽好的面条更是细物资丰富长如索,故古人称之为“索面”。相传黄帝南巡,在驻足鼎湖九炼金丹的同时,广泛传播中原文明,缙云百姓感恩戴德,遂以自制的面条礼待黄帝君臣。索面上口,柔韧爽滑、满口清香……,黄帝连声说:“爽!爽!爽!”借黄帝金口玉言,缙云人将“索面”改称为“爽面”。从此,缙云话的“爽”字,就与“苦”字意义相反,饱含着舒畅、享意、富足之义。爽面长长,谐音“寿命长长”,黄帝食之腾龙升仙,百姓食之幸福安康,爽面自此成为缙云先民款待贵宾、寿诞喜庆首选的珍馐美馔。

缙云土爽面用农家麦面(即面粉),加适量清水和海盐,经和面、搓条、上箸、串面、出面、开箸、剪脚、收面等8大道传统手工技艺,历近五个时辰精心制作方可做成。所用麦面以传统农耕方式有机栽培,加工中除适量水、盐外绝无其它添加剂,制作技艺传统、科学,含意吉祥、美好。烹制时可采取煮、炒、烩、拌等厨法,以煮为胜。煮好的土爽面不糊汤,上口软滑柔韧、“面味”浓郁、醇香可口。同时,土爽面易消化吸收,有改善贫血、增强免疫力、平衡营养等多种功效,不愧为缙云特产中之珍品。


儿时,过生日无疑是我和妹妹翘首以盼的日子。那天,妈妈总会准备两大碗爽面,每个碗里两个鸡蛋,香喷喷的猪肉一盖,那便是天大的恩赐,人间的美味。我和妹妹总是吃得津津有味,连最后一滴汤也不落下。

结婚生子后,吃过各式各样的面,有重庆热干面,山西刀削面,四川空心挂面,兰州拉面,也吃过一些意大利面、日面、韩面,但始终忘不了家乡缙云爽面的味道,总想再吃上一回。于是我总盼望着春节的快点到来,因为大年初一的早上,婆婆或妈妈会给我们一家人做上一份热气腾腾的爽面。

我不会做那些“天龙盖头”,即使孩子想吃,我也束手无措。

有段时间我经常郁郁寡欢,想吃却不会做,那真的是一种莫大的遗憾呢。作为母亲,总想着换着花样给孩子做各种美味,可是笨手笨脚的我真心不是个会下厨的好妈妈。

有次先生问我怎么不给孩子烧面,是不是他不爱吃、不会吃面呀。我说其实孩子他很会吃也爱吃,但是我不会做“天龙”,经常煮清水汤,孩子的味蕾会乏味的。先生说我怎么不早说呀,他可以做爽面给孩子吃的呢。

于是孩子特别想吃面的时候,我就说:“你去问下爸爸有没有空给你做爽面吧?妈妈是无能为力,抱歉!”而孩子的爸爸每回都是有求必应的,每次都为我们做上满满一大锅爽面,让我们母子俩吃货一次吃个爽。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的我终于学会了做爽面和爽面上的盖头,虽然不能说十分完美,但是色、香、味也还过得去。

孩子呢,每回吃好面之后,就会给我们揉揉肩、捶捶后背,或者给我们洗洗脚来表示他的谢意。


缙云爽面作为缙云的一道传统小吃,和缙云烧饼一样,虽然食材简单,却是很不错的养生食品,所以深受外来游客和本地居民的喜爱。每年秋冬季节,在缙云的乡下,家家户户门口的木架上,米黄色的爽面垂涎而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缙云爽面的味道,伴随着缙云儿女的出生成长,伴随着出门在外的缙云人们走南闯北,那是难以散去的乡愁,对家深深的眷恋,勤劳智慧的缙云人用千年传承的技艺把这味道传播到祖国的五湖四海。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一碗热气腾腾的缙云爽面,藏着家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