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传承|大理白族扎染工艺

千年传承|大理白族扎染工艺_第1张图片
白族妇女扎花图

★扎染,在古代人们称其为“扎缬(xie,第三音调)”、“绞缬”、“夹缬”和“染缬”,而民间称其为“印花布”,在大理地区叫它为“疙瘩花布或疙瘩花”。其加工过程主要是将纺织物进行折叠捆扎,或者缝纫包绑,然后浸入色浆进行染色,白族染色是用板蓝根和其它天然植物,所以对人体皮肤没有任何伤害。扎染中各种捆扎方法的使用和多种染色技术相互结合,染出的产品图案纹样多变,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我国的扎染技术起源于黄河流域,根据史料记载,我国早在东晋时期就已经大批生产“绞缬稠”了,当时绞缬产品,有较简单的小簇花样,也有整幅图案花样,可见,我国的扎染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千年传承|大理白族扎染工艺_第2张图片
白族扎染
千年传承|大理白族扎染工艺_第3张图片
白族扎染

★从唐代《南诏中兴国史画卷》和宋代《大理国张胜温画卷》中人物衣着服饰的花式看,早在一千多年前,洱海地区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扎染工艺。盛唐时期,扎染因工艺特殊,素雅而绚烂,扎染制品便成了南诏国向大唐宫廷进献的贡品,当时著名的纹样有“鱼子缬”、“撮晕缬”、“玛瑙缬”、“唐胎缬”等。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南诏派遣使团觐见唐王朝,使团中的歌舞乐队穿着的衣裙“裙襦鸟兽草木,文以八彩杂革”。这些纹彩,就是扎染技术制作的。公元十世纪,宋代仁宗皇帝下令把扎染作为宫廷专用品,严禁民间使用扎染物品。这一方面使宫廷虏掠和垄断了民间扎染;但另一方面,又使扎染生产得以在官方的监督管理下,工艺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

千年传承|大理白族扎染工艺_第4张图片
唐代《南诏中兴国史画卷》局部
千年传承|大理白族扎染工艺_第5张图片
唐代《南诏中兴国史画卷》局部
千年传承|大理白族扎染工艺_第6张图片
宋代《大理国张胜温画卷》局部
千年传承|大理白族扎染工艺_第7张图片
宋代《大理国张胜温画卷》局部
千年传承|大理白族扎染工艺_第8张图片
鱼子缬
千年传承|大理白族扎染工艺_第9张图片
鱼子缬
千年传承|大理白族扎染工艺_第10张图片
玛瑙缬

★后来政府也因扎染制作复杂,耗费大量人工,曾一度明令禁止,从而导致扎染工艺衰落,以至消失。但在西南地区流传了下来,这主要是因为西南地处边陲,中原战乱短时间未能波及于此,这为西南的生产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更重要的是,西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发展平衡,为手工工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因此,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手工业在这两三百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到了清代后期,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萌芽,城乡都出现了初级市场,这些少数民族的手工艺品开始进入市场。辛亥革命以后,经济市场进一步扩大,极大地刺激了手工艺品的生产。云南纺织的“土布”就有著名的河西布、昆明布、大理红布、鹤庆井口布,以及各地少数民族自织的各式各样的布帛、丝布等。洱海地区的白族扎染,有了更广泛的发展,各地城乡市场上都有扎染布的大型交易,可见扎染生产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

千年传承|大理白族扎染工艺_第11张图片
汉代扎染披帛
千年传承|大理白族扎染工艺_第12张图片
汉晋复原绞缬图
千年传承|大理白族扎染工艺_第13张图片
西晋绞缬上襦
千年传承|大理白族扎染工艺_第14张图片
复原古代扎染上襦

★大理白族地区的扎染原料为纯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染料为苍山上生长的廖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蓝靛溶液。工艺过程分画图案、扎缝、浸染、蒸煮、晒干、拆线、漂洗、整检等工序。其中最重要的有扎花、浸染两道工序,技术关键是绞扎手法和染色技艺。染缸、染棒、晒架、石碾等是扎染的主要工具。

千年传承|大理白族扎染工艺_第15张图片
扎染画样步骤
千年传承|大理白族扎染工艺_第16张图片
白族妇女扎花图

扎花,原名扎疙瘩,即在布料选好后,按花纹图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别使用撮皱、折叠、翻卷、挤揪等方法,使之成为一定形状,然后用针线一针一针地缝合或缠扎,将其扎紧缝严,让布料变成一串串"疙瘩"。扎花是以缝为主、缝扎结合的手工扎花方法,具有表现范围广泛、刻画细腻、变幻无穷的特点。

千年传承|大理白族扎染工艺_第17张图片
白族妇女仔细扎花图
千年传承|大理白族扎染工艺_第18张图片

浸染,即将扎好"疙瘩"的布料先用清水浸泡一下,再放入染缸里,或浸泡冷染,或加温煮热染,经一定时间后捞出晾干,然后再将布料放入染缸浸染。如此反复浸染,每浸一次色深一层,即"青出于蓝"。缝了线的部分,因染料浸染不到,自然成了好看的花纹图案,又因为人们在缝扎时针脚不一、染料浸染的程度不一,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染出的成品很少一模一样,其艺术意味也就多了一些。

千年传承|大理白族扎染工艺_第19张图片
白族浸染和漂洗图

浸染到一定的程度后,最后捞出放入清水将多余的染料漂除,晾干后拆去缬结,将"疙瘩"挑开,熨平整,被线扎缠缝合的部分末受色,呈现出空心状的白布色,便是"花";其余部分成深蓝色,即是"地",便出现蓝底白花的图案花纹来,至此,一块漂亮的扎染布就完成了。"花"和"地"之间往往还呈现出一定的过渡性渐变的效果,多冰裂纹,自然天成,生动活泼,克服了画面、图案的呆板,使得花色更显丰富自然。

千年传承|大理白族扎染工艺_第20张图片
白族扎染步骤图
千年传承|大理白族扎染工艺_第21张图片
白族妇女拆线图
千年传承|大理白族扎染工艺_第22张图片
白族妇女漂洗图
千年传承|大理白族扎染工艺_第23张图片
白族扎染布晾晒
千年传承|大理白族扎染工艺_第24张图片
白族人整检扎染布
千年传承|大理白族扎染工艺_第25张图片
白族人整检扎染布

★白族扎染制品朴素自然,蓝地上的白花清清雅雅,毫不张扬,符合当地人的情致,贴近他们的生活,充满人性色彩,是白族人民勤劳、质朴、纯洁、诚实、善良和乐观、开朗、热情好客等美好品格和情趣的体现。更显示出浓郁的民间艺术风采,1000多种纹样是千百年来白族历史文化的缩影,折射出白族的风俗民情与审美情趣,并与各种工艺手段一起构成富有魅力的大理白族织染文化。

千年传承|大理白族扎染工艺_第2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千年传承|大理白族扎染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