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

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常自我标谤:“我是对事不对人”,甚至为此骄傲,从事半功倍与人际关系的角度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对事不对人说的是考虑事情重要性,并没有特别针对某个人而作出不同的对事情的处理方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对秩序、纪律和事情成败有重要影响。也许,在社会上,工作中,讲究制度公平公正,需要对事不对人。

但在家庭关系中,平常亲人交往中,又应该如何处理事情和人情(这里指人的情绪)呢?个人认为:除了原则性的问题,家中无大事,对事先顾人!

人们经常会以“对事不对人”自居,甚至把它当成人生的信条,以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处事原则。却不知,一段紧张的关系,恰恰是因为我们“对事不对人”。当我们把焦点放在事情上的时候,就会忽略了人,就没有办法看到人的情感、人的需求。如果只是对事,事情就一定会有对错。对错,都是由你的标准与立场决定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就算是同一个人面对同一件事,站在不同的立场时,角度不同,对错观也完全不同。

即使你的事情是做对了,可是对面的人却被你忽略了…

当你的焦点只是针对一件事情的时候,那么针对一件事情的讨论,就一定有对错。你的立场不同,你的对错就不同。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当照顾事情对错时,每个人潜意识的对自己有益的争辨。不幸的是,当你赢了一场争吵后,你却输了一段关系。

赢了结果,输了关系。孰轻孰重?难言轻重!

家庭关系是同样的道理…

夫妻关系是同样的道理…

亲子关系也是同样的道理…

别看孩子小,孩子也是独立个体,与成人感受一样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对事先顾人。

举个例子:我们在看到孩子犯错或不良行为后,第一反应习惯性地去质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没教过你这样不对吗?等等质问方式。当孩子明显能感受到你站在Ta的对立面责问时,以为Ta做了很大错事,潜意识里本能的保护自己,不知所措或会撒谎地回答,撒谎的孩子就是这样来的。因为对孩子来说,Ta也许根本就不知道这样做是不好的形为,或不懂得更好的处理事情。你的Why让Ta加深了自责和防备,戴上防御的面具来应对你…更好的处理方式,事情做了,照顾孩子情绪先,包括Ta的心理、情绪因你平静而平静,可以心平气和地引导Ta应该怎样做(How)和应该做什么(What)。相信孩子在被接纳犯错和人情后更能学到如何正确的处事,智慧地做真诚的自我,到自爱、自信。多用What&How,少用或不用Why。

当一个人要证明自己对的时候,往往会习惯性去证明对方是错的,但是,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错的。当一个人被认为自己错的时候,Ta就会想反抗,对抗,这样就会造成关系的紧张。当然,事情是一定要谈的,只是在谈事情之前,我们可不可以先对人的价值给予肯定呢?

在谈事情前,先要看到人的价值,做到心中有人情、目中有人先,事情有对错,可是人没有。

当一个人的价值得到肯定以后,Ta所做的事情的价值就会愿意减价,因为Ta不再需要用Ta接下来所做的事情或说的话来证明Ta自己的价值,一场可能的暴风雨式的争辩、争吵消于无形,关系不会受破坏,事情更易沟通解决,何乐而不为呢?

一切关系的紧张,只因目中无人。所以,要缓解任何紧张的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对事先对人,对事照顾人,一切从人事开始;人事部非事人部,人在先,也许本来就是这个道理。让一个人在你面前是有价值的,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当人的价值被看到了,人与人才会产生链接,人们的关系才会变得更亲密。不管是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朋友关系,只要目中有人,事情就好办了,因为,事在人为。人在,一切皆有可能。人心散了,家庭队伍就不好带了!

家庭日常相处中,关系大于事情、引导重于说教。因此,如果能够把焦点先放到人的身上,尊重每个人的价值,事情就会变得更加完满易解决,相信我们的家庭也会更加温暖,社会就会少一分冲突,多一份和谐。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