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读「论语」3.2:鲁三家祭如天子,乱之始乐坏礼崩

「八佾篇第三」2 

【原文】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译文】

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时仿效天子,也在诗《雍》的吟唱声中撤去祭品。孔子说:“‘助祭惟有诸侯,天子威仪盛大’。诗中哪一点能体现在三家的庙堂里呢?”

【注释】

1、“三家者以《雍》彻”:

“三家”,即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都是鲁桓公的后代,故又称“三桓”。三家世代为鲁国的卿大夫。

“《雍》”,《诗经·周颂》中的一篇。古代天子祭宗庙完毕撤去祭品时吟唱这首诗。

2、“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相维辟公,天子穆穆”是《雍》诗中的两句。

“相”,音“向”,作“助”解。此处指助祭者。

“维”,通“惟”。类似用法如《史记·秦楚之际月表》中的“维万世之安”。

“辟公”,泛指诸侯。“辟”音“必”,指君主、诸侯。现代人对这个词义可能比较陌生,但对“复辟”一词应该比较熟。“复辟”的意思就是“失位的君主,重新恢复君位”;“公”,指夏、殷二王之后。当年周武王封建时,将殷王之后封为宋公,将夏王之后封为杞公。著名的成语典故“杞人忧天”说的就是“杞国”人的故事。

“穆穆”,有美好、深远、威仪盛大、平和恭敬等意。这里指“威仪盛大的样子”。

3、“奚取于三家之堂”:

“奚”,此处意为“哪个”。

“取”,意为得到、取得,这里引申为“体现”。

“堂”,本义为“殿堂”,高于一般的房屋,用于祭祀。这里指三家的家庙、庙堂。

【评析】

在先秦时,天子治下称为“天下”;天子将“天下”分封给诸侯,诸侯以封地建“国”,是为“封建”;诸侯再将“国”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即以封地为“家”。因此,本章的“三家”是指鲁国的三位卿大夫,也就是三桓。

自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就改变了以往裂土封侯的传统作法,废除了以诸侯国为政治区划的“封建”制,改为以“郡县”为行政区划的中央集权,是为“废封建、立郡县”。中国从此由政治权力相对分散的“封建社会”进入了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专制社会”。近代中国所提出的“反封建”主张,其实是受了马克思主义以欧洲为研究样本的史学观的影响,完全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中国的“封建”早在2200多年前就已经被秦始皇反掉了。因此,近代中国的任务不是反封建,而是反专制。

本章的“三家者以《雍》彻”、前一章的“季氏八佾舞于庭”以及本篇第六章的“季氏旅于泰山”,都向世人展示了三桓的悖礼专权。这充分说明,在三桓主政时期屡屡发生的鲁国国君被攻、被逐的内乱绝非偶然。正是由于三家的无视礼制、目无国法,才会做出专权擅政、悖礼无行的祸乱之举,为鲁国的内乱埋下了伏笔。

鲁国是周武王弟弟、周公旦长子伯禽的封国。鲁国原本是西周的大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也是有名的礼仪之邦。各国诸侯也往往到鲁国学习周礼。清朝著名儒者高士奇曾评价说,“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鲁国是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时人称“周礼尽在鲁矣”。鲁国因而成为周朝在东方的文化中心。

鲁国曾一度强盛,并与齐国争夺东方的霸主。早孔子一百年的鲁僖公更曾领导诸侯抗衡过强悍的楚成王与晋文公。就是这样一个礼仪之邦、东方强国,最终却毁于礼崩乐坏。这不禁令孔子发出了“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的无奈感叹。

然而感叹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对鲁国的衰败进行深刻的反思。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只有发现问题的根源,才能找到对症的解决方案。我们将在下一章中对此作深入探讨。

善读「论语」3.2:鲁三家祭如天子,乱之始乐坏礼崩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善读「论语」3.2:鲁三家祭如天子,乱之始乐坏礼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