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浙师大

遇见浙师大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李希贵说,“从来就没有意义上任何培训,所谓的培训只是让你遇到某个人,经历某件事。”

春暖花开的三月,有幸跟杨校长一起到浙江师范大学参加中原名师班培训,开启了一份美丽的遇见,或许会让我受益终生。

遇见了这样一群同学。他们来自中原地区的不同地方,是豫派实践型教育家的代表。他们有的是校长,有的是老师,有的教语文,有的教数学,有的教英语政治,有的教物理化学,在教育的不同岗位上耕耘着。无论是听课时与老师的互动还是课下在群里的交流,都看得出来,这的确是一群有思想有活力的教师。作为中原名师代表,河师大附中的刘新选老师、濮阳三中路桂荣老师、许昌市襄城县文昌小学刘忠伟老师,分别上台分享了他们工作理念和做法,让我们看到中原名师的实力和魅力,也看到“豫派实践型教育家”的风采。课下在新建的微信群里,洛阳的张胜辉校长的《和课题谈一场旷世之恋》;李青青校长的《摒弃“三不”争当“三会”》等高质量内容的分享,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不仅让我加深了对授课内容的理解,也让我见识到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人说:“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我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但是我知道与中原名师同行的这些日子已经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遇见了这样一些专家教授。浙师大教育学院的周跃良院长,他讲的《互联网+背景下课堂变革与应用策略》,从教育“供给侧”的角度谈了我们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改革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可谓是高屋建瓴;河南省基础教研室的申宣成博士,他讲的《怎样开展课题研究》,用轻松幽默的案例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开展课题研究,令人茅塞顿开;浙江省教研室的钱万军主任,他讲的《浙江高考综合改革的核心理念与创新实践》,从政策和实践两个方面解读了走在前列的浙江省高考改革,让我们看到了河南高考改革的方向,其他专家教授的授课也都新颖实用。我是一线的老师,常态下我的目光所及只是我的学生、我的家长,思考的也是我所教的内容和班级中出现的问题,很少去研究我们为什么教,怎样能成为名师等问题。他们的课提高了我认识的高度,弥补了我多年来理论知识上的短板,知道了许多教育新名词和教育新走向。那些在一线上成长起来的教育专家,他们本身就有很强的励志色彩。比如温州九中的方海东老师,他讲的《名师的定“位”和定“力”》,谈了他个人成长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名师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他一直在一线教学当班主任,是一个很用心的班主任,他的青石班,做的有声有色,他坚持四个“一”,其中有每天写一千字的随笔。听了他的成长经历,我顿悟:“比你优秀的人,真的是比你努力!”

遇见了美丽的浙师大。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是江南最美的时节。教室在初阳湖畔,湖边垂柳依依,清澈的湖水倒映着柔美的柳枝。路边的小花开了,紫色的、白色的,在风中摇曳。课间休息时,大家聚在湖边聊天,和风轻抚,绿柳新枝,连交谈的内容都吐着春天的气息。第一天周教授就爆料,师大里面有油菜花,课后我们赶紧去寻,果然在校园后面的山坡上看到了大片开的正旺的菜花,金灿灿的花朵,簇拥在一起,引的蜂围蝶阵。远处的山坡,一块块油菜花田分层排列,仿佛一条条黄色的丝带,系在返青的山腰上。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真是一件很舒心惬意的事儿。

遇见了一个用棕榈叶编手工艺品的艺人。在学校门口的地下通道出口处,一个艺人摆个小摊,摆着用棕榈叶编织的小动物,它们栩栩造型各异、栩栩如生,我心生好奇遂拜师学艺,因为时间有限,就学蛇的编法。回来后我写了一篇《学编记》记录了我对教育的反思。同为师者,我从师傅身上领悟到的教学道理其实远远胜过我所学的手艺。

这次美丽的遇见,唤醒了我沉睡的梦想,触动了我倦怠的神经,指引了我前进的方向,感谢这美丽的邂逅!

你可能感兴趣的:(遇见浙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