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倍思亲

清明时节倍思亲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清明节的前一天,陪着姑妈回老家,看看年迈的父母,再压几摞坟头纸,收获了乡音乡情,感悟思考也颇多。

01

油路通到了家门口。

这段时间,县城到老家的路在翻新。这条县域内乡镇主干道,从城区通到核废料处理基地,沿途居民区多,路面坑坑洼洼,车辆行驶和沿途居民,既不方便,也不安全,确实该修修了。工程队正在施工,地基刚刚重新做好,到处是飞扬的尘土,禁止车辆行人通过。我回老家要穿梧桐坝的村道,再绕过中东镇政府驻地,经过树沟村才会到老家。路是绕远了些,经过以前工作的地方,倒还多了些怀旧和兴奋。

咱村的道路也换了新颜。去年秋天修的油路,贯穿村队东西南北,直达老家门口,可以说是四通八达。老房子前墙贴了瓷砖,门前用水泥硬化了,与油路对接起来,渠沿都砌上了方砖,房前就显得宽阔整洁。村容村貌有了变化,却丝毫不能掩盖农村的萧条与冷落,年轻人融入了城市化的洪流,中年人多都外出打工挣钱,只有部分老人还在坚守农耕文明。每每看到这一切,就顿生一些失落与伤感!

树高千丈也忘不了根。农村虽衰落了,但血脉之亲还在,家族之根还在,故乡情结还在。清明回家上坟的人多,小车也多,金邦兄弟也来了,闲话一二三,唠唠工作和家庭,满是浓浓的亲情。走到老家的堂屋里,对着供奉的家谱三鞠躬,在香炉里上几炷高香,在方桌上摆放上祭品,寄托着对先辈的无尽哀思,心中是对家中亲人的美好祝愿。

清明时节倍思亲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2

烧纸是件神圣的事儿。

我家坟地在承包地不远处,西边紧靠公路和水渠,东边是新开垦的耕地,坟地被耕地和水渠所包围。爷爷奶奶墓碑旁原先有几株红柳,现在灌溉田地的水浇得勤了,红柳开始疯长,骆驼刺也在疯长,半块坟地都被红柳、野草遮盖。远远望去,细碎的粉色的红柳花,在风中颤颤的摇曳,像是守护亲情的精灵,也是一派乡村的田园美景!

每次祭祖烧纸时,父亲和我,还有我儿子,就准备各种祭品,劳动量不大,但是很神圣庄重。先是就地取材,捡些枯干的红柳枝,放在麦草之上,堆一个大柴堆;然后把水果、馒头、蛋糕、纸衣纸鞋等祭品,放在柴堆的上面;再点上高香,压上坟头纸,把柴堆点着,恭敬的烧几摞纸钱,让先人“领清明的钱纸来,买衣服买食品,请家人们吃饭——”。老规矩说得好,柴堆火烧的旺,祭品就能烧成灰,先人就能享受这祭品,我想这话是对的。

烧纸完毕,在火堆旁撒半瓶老酒,再浇一圈奠汤,以示祖先要“吃好喝好”。父亲说:这也是安全措施,等火灭了,我们再离开吧!

03

一炷香就是一段历史。

坟头都被风沙和岁月侵蚀,我们在坟头添两把土,一个坟头一摞纸,一个坟头一炷香,恭敬地做好这些后,才开始给祖先烧纸。想想这坟头,每颗砂粒里都有辛酸的往事,每炷香里都有美好的记忆,还有对先辈不尽的缅怀深情。

每次上坟时,父亲都会说到家族的历史。先祖有七房,也算人丁兴旺,可惜时逢乱世,到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后来家人们都四分五散,各奔东西。有当兵吃粮有去无回的,有流落玉门杳无音信的,也有孤苦一生抱恨而终的,烧纸时父亲会一一分说,以告慰逝者在天之灵。家族延续到现在,只有我家和酒泉本家,两家常来常往,大事互通有无,这就是血脉亲情,这就是家族根本。我家历代是家族的长房,提起先辈的过去,父亲常常唏嘘不已!

烧纸是有讲究的,祭品不能烧完,留一些后人食用,说是“后人不吃,先人不得”。清明祭祖是为追宗怀远,激励来者,是件庄严神圣的事情,也就如过节看望长辈,也是件快乐的事情。平常难得一聚,清明烧纸后,大家吃吃饭,唠叨些家常,回顾往昔岁月,真是难得的沟通机会。

社会节奏快了,精神交流少了,但人心不古,亲情还在!

清明时节倍思亲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4

清明节是一种感恩的文化。

清明节也叫寒食节,亦称“禁烟节”,清明这几天禁烟火,只吃冷食,以表对祖先的怀念。寒食节是汉族唯一以饮食来命名的节日,因寒食和清明离的较近,所以合二为一为清明节。

传说故事源于春秋时期,晋国的介之推,跟随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之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之推坚决不出山,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之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正如庾信《徵调曲》中所说:"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所以,不管清明还是寒食,都在启示我们,人活着,不可忘了根本!

05

再说一首好诗《清明祭》。

金塔有个诗人叫白汝林,写了一首《清明祭》,激起了我的清明节情思,我选载如下:

这个时候/会很自然地想起久逝的亲人/想起天堂的父亲母亲/笑容若隐若现/声音忽远忽近/一座坟莹/没有阴阳相通的大门/你走不出来/我走不进去/哀怨和牢骚互不干涉/赞叹和纷争再不会发生。

曾经拥有时/我是你们最淘气的孩子/阴阳相隔后/我成了你们最后的亲人/语言无法表达/就点一柱香代替/青烟缭绕满天都是哀思/风吹日落遍地布满忧虑。

诗人的感情深沉厚重,颇具乡土气息,也让我对生命亲情有了新的认识:农村是人类生命之初的老家,现代人要“看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其实就是生命本位的潜意识。生而为人,就得常怀敬畏之心,敬奉天地自然,尊守法则规矩,敬爱父母尊长,时刻不忘来时之路。

此为清明时节,我之所获所感!

清明时节倍思亲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明时节倍思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