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后期
很多人讲照片不就是要记录真实的样子吗,为什么需要后期?
其实这个问句本身就有毛病,直出的照片记录的并不一定就是真实的样子。镜头会有畸变,曝光会有过度或欠缺,色温有时是不够准确的,所以一旦没有控制好拍摄时的参数,照片可能跟你所见的千差万别;再者所谓直出的 JPG 其实是图形传感器将捕捉到的光源信号经过处理和压缩生成的文件,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种后期,只不过是相机在自动处理,所以JPG 直出本身就是一种后期。
镜头畸变:如广角镜头拍摄特写时,被摄对象的鼻子与面部的其它器官相比会显得明显的变大,这种现象叫透视畸变。
为什么需要后期?那你拍照的初衷是什么?我相信更多的人是记录心情、表达情绪、完成创作又或是捕捉感动自己的画面和色彩。那么后期就显得比较重要了,好比化妆对于女生来讲一样重要。
效果图
拍摄技巧
拍摄设备:Canon 6D + Sigma 35mm F1.4 Art
拍摄时间:下午 11:28:57
参数设置:ISO2500 35mm f/1.4 1/25s
后期软件:Photoshop CC 2017 + Lightroom CC 2015
拍摄地是一个广场,为了考虑到人群干扰所以选择在接近凌晨的时候。这个时候由于环境光比较弱,需要较大的感光度提高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ISO 调整到 2500,光圈调整到最大 f/1.4,理论上为了保证照片的清晰程度,快门应该至少是焦距的倒数即是 1/35,但是为了保持画面不要有太多噪点,所以选择了合适的 ISO 和可以控制的快门速度。拍摄的原图要比实际场景亮很多,由于夜晚弱光,画质也下降得厉害。
导入 Lightroom
后期工具我选择 Lightroom 和 Photoshop,同是著名的 Adobe 公司旗下产品,在图形处理上各有优势又相互兼容。Lightroom 我主要用于管理筛选图片和调色处理,Photoshop 主要对人像的皮肤和液化处理。所以后期第一步就是把 RAW 格式的照片导入 Lightroom,经过筛选后转 PS 里编辑。
RAW 格式文件:RAW 文件是一种记录照相机传感器的原始信息, 同时记录了由照相机拍摄所产生的一些原始的数据文件。后期处理一定要使用 RAW 格式文件,因为这种格式的图片,相机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照片的后期可调节性大。
人像处理
- 曝光
光线问题应该是首先需要处理的,可以看见人物右侧区域比较暗,复制一个图层,命名为「曝光」,创建曲线调整图层,在曲线左下侧位置稍稍拖动向上,提高暗部的亮度。
复制多个曲线图层增加亮度,直到亮度合适为止再合并图层。这里之所以采用图层叠加的方式提高亮度,而不直接一次性使用曲线,因为曲线工具比较敏感,拖动一点点就会有很明显的明暗变化,图层叠加可以更好的控制。
- 皮肤
关于磨皮,方式有很多种:通道磨皮、双曲线磨皮、高斯模糊蒙版磨皮…… 但是作为一般的生活照,没有必要那么折腾。强烈推荐一款懒人专用 Photoshop 外挂磨皮插件 Imagenomic Portraiture,它可以实现对皮肤的自动识别,在美化皮肤的同时还能保留质感。可惜这次夜晚拍摄的样张画质感人,不能展示出这个插件的强大。
复制一个图层,命名为「皮肤」。打开磨皮插件,一般情况,预置的参数已经可以很好的磨皮降噪,插件还提供各种参数改变磨皮的力度和范围等。左上菜单可以选择平滑级别即是磨皮的力度;左侧菜单选择左边的吸管,点选皮肤颜色较深的地方(如眼袋处),这时会自动切换为右边的吸管,再点选皮肤颜色较亮的地方(如鼻子高光处),两次点选的亮度范围即是磨皮的范围。
磨皮完后可能还是会有一些污点,使用污点修复画笔工具缩放至比污点略大的大小,点击去除污点。
- 五官
处理完皮肤之后可以发现唇色比较淡。复制一个图层,命名为「五官」。使用海绵工具,涂抹上下嘴唇和两侧脸颊。
硬度:0%
模式:加色
流量:12%
如果觉得眼球比较灰,可以使用加深工具,点击加深眼球颜色。
硬度:0%
模式:中间调
流量:50%
然后添加一点瞳孔光。创建新图层「瞳孔光」,设置叠加模式。
叠加模式:柔光
不透明度:100%
为了便于观察添加瞳孔光的过程,创建黑色新图层「瞳孔光观察」。
叠加模式:叠加
不透明度:64%
回到「瞳孔光」图层,使用画笔工具,慢慢涂抹瞳孔附近位置产生白色瞳孔光。完成之后删除「瞳孔光观察」图层,合并「瞳孔光」层到「五官」层。
- 液化
液化是人像后期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任何脸大、腿粗、没有腰的问题都可以用液化工具解决,首先复制图层,命名为「液化」。
从 Photoshop CC 2015 版开始,Adobe 公司推出了人脸识别液化功能,可以说是非常地强大智能。能够自动识别眼睛、鼻子、嘴唇及其他脸部特征,每一个部位都有多个调整参数,使用也很简单。
人脸识别微调之后再进行手动调整,首先手残的同学(比如我)记得一定要灵活使用「冻结蒙版工具」,拖动工具涂抹不用液化的区域,该区域(图中红色覆盖处)就不会被液化工具影响,起到保护的作用。
使用「向前变形工具」对头部、脸部、肩膀推拉进行瘦身,灵活使用「冻结蒙版工具」,比如瘦脸的时候可以冻结肩膀头发等,瘦肩膀的时候可以先解冻蒙版再冻结脸部头部,这样才不会出现明显的液化Bug。
浓度:12
压力:12
用「向前变形工具」对腰部和手进行处理
- 锐化
我在人像处理的最后一步一般是做锐化,由于之前的步骤,磨皮可能会导致画面变得比较「肉」,所以这里加一点锐度。复制图层,命名为「锐化」,添加滤镜 - 智能锐化,调整参数。
数量:60%
半径:5.0像素
减少杂色:50% (噪点少的时候可以调整小一点)
调色处理
在 Photoshop 做完人像磨皮液化之后,保存然后回到 Lightroom,开始对色调进行处理。
- 基本
可以看见图片的明暗反差比较大,花草过暗,灯光处又过于亮,所以适当拉低高光,拉低白色色阶;为了使更多暗部细节显示出来,拉高阴影,拉高黑色色阶,然后适当拉高曝光,让照片有正常的曝光。
- 色调曲线
关于色调曲线,使用我们比较常用的 S 形曲线,提高色彩对比度。
- HSL
- 细节
细节处理,因为噪点比较多,所以适当拉高明亮度,为了避免画面太「肉」,同时也拉高锐化的数量。
- 相机校准
对于色调处理,个人觉得难以讲清楚也难以学习,都是调一点对比一下,慢慢摸索。可能有时候当你刚刚调整完 HSL 之后发现颜色太丑,然后相机校准又能弥补回来。很多摄影师就是因为独特的色调而出名,日本知名摄影师滨田英明就以其独特的日系清新色调受到很多人的推崇和模仿,当然除了色调,构图和用光对于拍照来讲也十分重要。
原图和修图后的对比就是这样咯,都看到这里了,记得给我点个❤️ 喜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