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准备
我第一次看见沙子是在敦煌的鸣沙山,攀登沙山是一件有趣味的事情,左脚上前一大步,右脚迈出时,左脚便会退回三分之二。就像小时候做的数学题:蜗牛爬井,爬三米,掉两米,井十米,蜗牛得爬多少米?
关于考研的选择和过程都与此类似,只是有人有志者事竟成,有人功败垂成。
二战准备期大概是3月份开始的,先是准备书目。
我的目标是陕西师范大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专业
英语 政治 专业课
新东方一套基础加强化教材 新东方一套基础加强化教材 现代汉语:兰宾汉版教材
同系列教程
陕师笔记
单词是朱伟的《恋恋有词》 古代汉语:胡安顺版教材和教学参考+陕师笔记
文学理论:陕师教材童庆炳第一版教材+笔记
外国文学:朱维之的亚非卷和欧美卷
除此外,还有一些扩展的参考书目,可加深理解。
文学理论有童庆炳的第四版《文学理论》和他的《新编文学理论教程》(这本超难的)、复旦吴中杰的《文艺学导论》和南帆的《文学理论》。不知道陕师为什么选最老的版本,里面很多东西都不合时宜。陕师自己也出过文学理论的教程。而且这个科目陕师卖出来的笔记还是很贴合教材和试题的。
外国文学虽然课本老旧,但看陕师学霸出来的笔记,明明都是我们常用的红皮的外国文学里面的内容,不知道它们为什么 不换教材。陕师也出过一本外国文学的参考书目,30多章。18的妹子可以自行去陕师论坛里找书目。这科卖的笔记几乎没有全的,于是我参考这三本书自己写的笔记,每天6小时,写了一个月。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是陕师自己出的,虽然没有通用的王力版的内容广博,但胜在内容简明。
(二)备考
我是这么安排时间表的。
3月到4月背英语单词,读各科教材,并画出重点和大体占试题的比重和出题形式。
5月到6月,总结外国文学笔记。因为6月份毕业季事情很繁杂,没有多长时间备考。
7月份尽可能的阅读外国文学的必读书目,大概一周4本的速度,读了10多本。
8月份上新东方英语的强化课程,第一遍做英语真题。
9月份上旬新东方政治的强化课程,刷1000选择题。英语阅读2刷。下旬背外国文学
10月份背文学理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刷课后题。
11月份冲刺课的英语、政治,三刷真题阅读。背政治大题。还有各专业课的第二遍。
12月份背第三遍专业课,政治冲刺题纲的第二遍,三刷的英语真题。
9月份之前,平均每天学习6·~8个小时,9月份之后,平均每天复习8到10个小时。每周会休息半天到一天。
大概是这个样子。
作为一个looser,我不敢说我的时间表的效力,但可以提供关于我复习不到位的经验。
1、政治:作为一个以80分为及格线的学科,它真的不难。我朋友告诉我,政治大题不用提前看,直接背肖秀荣的最后4套卷就可以,当时不是很信,结果几乎一半的大题还真是一摸一样的重题,其他的还都是也可以蒙的出来。选择题1000题不管用的谁的,都一定要同一本题刷两遍。我是跟着新东方老师从强化到大纲到十九大到冲刺各类题纲一点点走的,在考前还背了两遍冲刺题纲,占据了过多时间,却因为内容繁杂不一,答卷时大脑一片空白,记得东西都没写上。简直是血一样的教训。(理科不适用)
2、英语
英语成绩出来的时候,我同样惊呆了。还没有我8月份第一次刷真题的分高。我不是一个很有细心和耐心的人。但或许对于长篇阅读、长难句超多的题来说,每套真题各种细节(尤其阅读)的通透是很重要的吧。而且像蜗牛爬井般的复习英语真的很重要。说实话,从第二次刷真题开始,我就觉得自己得了《百年孤独》里马孔多的健忘症,恨不得桌子被各色提示小纸条淹没。英语真是三分天注定。作文私以为朱伟老师方法没有王江涛老师的实用,理由简单粗暴,朱伟老师学习英语作文的方法是给英语好的人用的。
3、专业课
备考中,我遇到一个法律系的研友,她没有背笔记,但她的书已经翻烂了。字面意思,真的烂了,感觉每一页都在挣扎书的束缚。我问她背了几遍专业课,她说:“不记得了,八九遍吧。”
所以说,三遍果然不够。
如果重来,现代汉语课会多做练习,试卷比想象的要难。古代汉语会再早一点开工,古文过两遍以上才够。
外国文学、文学理论加上思维导图背的遍数要多。
往年的真题要再早点做,11月份做时间不够。
(三)结束
考完政治那天,我躺在床上,太阳穴像被梯形的锐角往外冲顶着。
很多人责备我为什么心那么大,没有人明白我一边急的要哭,一边困得看不清题的感受。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从来不是考试重多艰难的组成部分。
明明能知道每道题应该答几点,几句话,但因为太困,最有把握的科目,没有拿到应该得到的分数。
回过头去看,其实一切本来都有可能。
年初算命的大仙说,你今年最想做成的事,大概是做不成了。没想到真成了谶。
出分那天,朋友小心翼翼地问我成绩。其实也不必如此,考完试心里就有了准备。虽然我付出了财力、时间、精力还有身体的代价,但也不是全无收获,大概上大学期间没听到的课都补回来了。
下个阶段,要专心找工作,毕竟要说辛苦,后面永远有更辛苦的事情在等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