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currentHashmap (jdk1.7 & 1.8)
参考
ConcurrentHashmap1.7
1. ConcurrentHashmap1.7 和 hashmap 基本一样,只不过分成16段(ConcurrencyLevel 并发数,默认16,也是段数),并且每个segment都继承了Reentranlock,可以调用segment继承到的lock和unlock方法。
2. 初始化
时初始化segments数组的第0位,每个segment的默认大小为 2,负载因子loadFactor是 0.75,得出初始阈值为 1.5,也就是插入第一个元素不会触发扩容,插入第二个会进行第一次扩容。
3. sshift,2的sshift次方为 ConcurrencyLevel,segmentShift(移位数)的值为 32 - 4 = 28,segmentMask(掩码)为 16 - 1 = 15,hash 是 32 位,无符号右移 segmentShift(28) 位,剩下高 4 位 ,然后和 segmentMask(15) 做一次与操作,也就是说 j 是 hash 值的高 4 位,也就是槽的数组下标 j 。
4. 插入
前会先初始化 ensureSegment 插入的槽,使用当前 segment[0] 处的数组长度和负载因子来初始化 segment[k],为什么要用“当前”,因为 segment[0] 可能早就扩容过了,CAS初始化。
5. 在往某个 segment 中 put 的时候,首先会调用 node = tryLock() ? null : scanAndLockForPut(key, hash, value) 也就是说先进行一次 tryLock() 快速获取该 segment 的独占锁,如果失败,那么进入到 scanAndLockForPut 这个方法来获取锁。scanAndLockForPut 就是重试次数如果超过 MAX_SCAN_RETRIES(单核1多核64),那么不抢了,进入到阻塞队列等待锁。
6. 扩容: rehash
首先会建立一个newTable用来迁移数据,迁移成功后指向它即可。其次,扩容有个比较有意思的点,就是如果遇到链表,会比较得到最后一个hash值不等于新位置下标值的结点,把这个结点赋给lastRun后,把lastRun结点放入新位置,而指向lastRun结点的后继结点也会因此一并移动到新位置,而剩下的lastRun之前的结点会重新计算hash值并放入应放的位置上。如果lastRun后的结点够多,就节省了把结点克隆的开销。(Doug Lea 也说了,根据统计,如果使用默认的阈值,大约只有 1/6 的节点需要克隆。)
ConcurrentHashmap1.8
1. sizeCtl
sizeCtl CAS设置为 -1(标志位)是在初始化, int n = (sc > 0) ? sc : DEFAULT_CAPACITY; ,默认容量DEFAULT_CAPACITY为16,但是如果(sc = sizeCtl) > 0,则按照sizeCtl建tab数组。
sizeCtl在有initialCapacity初始化参数时的值为 sizeCtl = (1.5 * initialCapacity + 1) 然后向上取最近的 2 的 n 次方(容量),如 initialCapacity 为 10,那么得到 sizeCtl 为 16,如果 initialCapacity 为 11,得到 sizeCtl 为 32,没初始化值则默认16。
扩容前会变成一个很大的负数,每多一个线程进去帮忙扩容,则+1(再怎么加也是负数)
初始化完成后,或扩容成功后,sizeCtl为0.75 * n(阈值)。
2. 链表长度大于8调用treeifyBin方法变红黑树,但是这个方法和 HashMap 中稍微有一点点不同,那就是它不是一定会进行红黑树转换,如果当前数组的长度小于 64,那么会选择进行数组扩容,而不是转换为红黑树。
3. 扩容X2,扩容过程中的数据迁移需要执行 1 次 transfer(tab, null) + 多次 transfer(tab, nt)。
4. stride 在单核下直接等于 n,多核模式下为 (n>>>3)/NCPU,最小值是 16,stride 可以理解为”步长“,即每个线程处理stride个任务。
5. 迁移过程和hashmap差不多,但是由于是多线程,所以为了确认哪个位置已经被迁移,需要一个ForwardingNode确认位置,这个也是一个Node,不过它的hash为MOVED(-1)
6. 在putVal()的最后,有一个addCount方法会进行检查是否需要扩容,这个方法同样也调用了transfer去迁移数据
CopyOnWriteArrayList
参考
ConcurrentSkipListMap
参考
BlockingQueue
BlockingQueue 是一个先进先出的队列(Queue),为什么说是阻塞(Blocking)的呢?是因为 BlockingQueue 支持当获取队列元素但是队列为空时,会阻塞等待队列中有元素再返回;也支持添加元素时,如果队列已满,那么等到队列可以放入新元素时再放入。
ArrayBlockingQueue
ArrayBlockingQueue 实现并发同步的原理就是,读操作和写操作都需要获取到 AQS 独占锁才能进行操作。如果队列为空,这个时候读操作的线程进入到读线程队列排队,等待写线程写入新的元素,然后唤醒读线程队列的第一个等待线程。如果队列已满,这个时候写操作的线程进入到写线程队列排队,等待读线程将队列元素移除腾出空间,然后唤醒写线程队列的第一个等待线程。
LinkedBlockingQueue
和ArrayBlockingQueue差不多实现,无非就是把数组改成链表,但是有一点比较奇怪,这里采用双锁(双ReentrantLock)实现,效率有提升,但是ArrayBlockingQueue却使用单锁,感觉这里应该也可以用双锁实现。
SynchronousQueue
- 不聊细节,一个队列,如果队列是空的,或者队列中的节点和当前的线程操作类型一致(如当前操作是 put 操作,而队列中的元素也都是put线程)。这种情况下,将当前线程加入到等待队列即可。
- 如果队列中有等待节点,而且与当前操作可以匹配(如队列中都是take操作线程,而当前线程是put操作线程)。这种情况下,匹配等待队列的队头,出队,返回相应数据。
PriorityBlockingQueue
一个加了Reentrantlock,在方法里lock一下的PriorityQueue,实现也同样是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