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3)

      说是思维导图三,其实这个暑假这是第四次学习思维导图的课程了。思维导图第一次是在《网络技能和学习软件》上初次亮相。当时课后作业就是做一个思维导图,我当时是绞尽脑汁的思考该如何做。现在做思维导图时就觉得容易了很多,只要头脑中有了思路,那便是换一种方法,用导图的形式记录下来就可以了。

      昨天袁老师的课上讲到了思维导图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简单明确的中心,中心简洁明确,一目了然;2.呈现大量关键词,用关键词来取代句子、段落;3.作图要注意美观,可以使用多种颜色搭配,可以添加上一些有趣的图片;线条要粗细均匀,呈现出一种越来越细的趋势;布局要分散,均匀;4.理清层次关系,思维导图最看重的是横向即层次,不注重的是纵向排列即前后顺序。

      之前的几次课上所讲到的思维导图都叫做Mind map,这是“一张纸、两个词(联想和关联)、左右脑”来完成的“记忆型工具”。而思维导图(3)着重介绍的Thinking map是“由易到难、促进思考”的“思维工具”。

      听完课要求把课程上所讲到的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我课后做的思维导图如下:

思维导图(3)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贴放上一张思维导图,就可以使人看的一目了然,减少书写文字的作用。如果我想以文字表述上面的导图,即Thinking map所涵盖的八种图形,大概要用到300字左右。

      信息技术班的打卡一般会要求在当天12点之前结束,所以我赶制的思维导图并不太全面,里面少了一些在什么时候该运用哪种图形的介绍,现在补充到这篇上。

思维导图(3)_第2张图片
Bubble map

    第一种,Bubble map气泡图,可以用在同类别的事物上,比如英语学习中的颜色、事物、水果、衣服等等放在中间圆圈中,让学生自己补充外围的小圈。也可以告知学生们这种思路,让学生自己绘制。

Flow map

    Flow map流程图,可以按时间顺序梳理故事情节,知道阅读理解和分析;数学中的解题步骤也可以运用,有层层递进的作用。

思维导图(3)_第3张图片
Double bubble map

      Double bubble map叫做双重气泡图,它可以用来理解事物的异同。英语课本中有一篇短文介绍“The spring festival”和“Christmas”两个节日的比较,就可以使用双重气泡图,相异的内容分别写在外围的圆圈中,相同的特点又可以放在中间,非常的清晰。

思维导图(3)_第4张图片
circle map

    Circle map 圆圈图可以用于联想,比如农场的动物,就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单词放到大圈中。或者询问较小的孩子“天空中有什么?”可以让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然后写在大圈里。

Tree map

      Tree map 树形图,英语中有个最典型的使用方法就是“Family tree”来梳理自己的家庭成员关系。简单明了,一目了然。

Brace map

  Brace map括号图,理解整体与部分,在使用上和气泡图有相同之处。

思维导图(3)_第5张图片
Multi-flow map

    Multi-flow map复流程图,探究一个事物产生的原因以及它导致的结果。每一件事情或每一个事物的产生都有它的起因和后果,一个事情的前因后果可以在这个图上显示出来。

思维导图(3)_第6张图片
Bridge map

  Bridge map桥形图用于类比和推理。桥上和桥下用来推理逻辑关系,桥左右就可以对比。比如一年四季就可以使用桥形图来罗列、对比。

      袁老师所讲的Thinking map我觉得在使用上是“老少皆宜”的。尤其是对于学生,可以用简单的图形来进行联想,进行思维的拓展。而前几节课的Mind map更适用于概括总结能力较强的成年人,用于梳理比较复杂的事物。Thinking map的制图也较为简单可以进行手绘,手绘也会比较省时省力;Mind map也可以进行手绘,但是会比较复杂,要想做的美观需要花费的时间较多。所以我建议制作Mind map时是利用软件制图会比较方便。

      总之,思维导图让复杂的事物变简单,思路变清晰,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

思维导图(3)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思维导图(3)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维导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