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科教育】新时代、新商业、新商科——第三届中德论坛—商科分论坛成功召开

本次分论坛的主题是:新时代、新商业、新商科。意在聚合中德两方力量,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国际化教育创新、创造国际化商科核心竞争力。此次分论坛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由三位教授作主题发言,并简要进行互动。下半场主要介绍FOM硕士项目,以及为国际商学院等机构授牌和揭牌。

论坛首先由埃森市科学之城委员会主席Stefan Heinemann带来专题报告:《公司的数字技能—当前所选研究的结果》。Heinemann主席指出企业的动力就是树立企业品牌形象,而树立企业形象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对员工进行关于数字技能方面的培训,可经2018年调研发现,数字能力并未广泛应用在企业竞争力上。一部分企业表示害怕把技能教给员工后,有技能的员工跳槽到更高的平台,造成企业内部人才的流失。对此,Heinemann主席表示,有能力的员工跳槽到更高平台的危险系数要远远大于你企业没有有能力的员工。也有一部分企业表示愿意将数字技能整体培训给员工,可花销又会很大。对此,Heinemann主席表示,整体培训是一项很危险的事情,它会使员工甚至企业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处在迷茫的阶段。数字技能的本质是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它连接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当今乃至未来,数字化技能都是一大发展趋势,对此,企业也要积极的适应时代变化的潮流,学好用好数字化,因为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设计未来。

除了提升数字技能外,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打破国内传统办学固化思维,促进我校国际化创新发展,也是本次分论坛需要共同探讨的另一个课题。为此,FOM大学副校长Thomas Heupel带来专题报告:《新时代中德合作办学发展与创新研究》。

Heupel副校长以印刷术的发展为例,由最早的僧尼手抄圣经到以海德堡为标志的印刷机的问世,再到以前的按需印刷乃至我们现代电子书的畅销,现代技术已由以前的螺旋式发展转变为如今的爆炸式增长,数字化对我们的生活已经带来了众多改变。因此FOM大学契合时机,顺势而为,作为一所应用技术型大学,科研与应用并步发展,Heupel副校长在介绍自己学校的一些科研成果时,还邀约在座高校代表一起进行相关科研。

中德合作的国际化发展之路任重道远,商科教育作为我校“四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产业商学院”定位下,如何加强与企业、商会等组织的合作,借鉴经验,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商科教育质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北京优西国际咨询创始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业案例中心副主任尹朝安带来专题报告:《商会与商科教育》。尹朝安副主任提出,以前传统的商学院和MBA一样,在国内业界都是颇受诟病的,他们觉得这些都是舶来品,但是商场如战场,在商场上往往看的不是学历,而是一个人能力以及商业精神。就想成功与失败注定对立一样,商会商场甚至是教育,彼此之间都是在看谁能够走得更远。因此我们目前最紧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改进商学院,模拟企业的现实运作,为此,尹副主任提议,让真实案例走进课堂,让在校学生走进企业,眼观耳听脑思嘴说,让中国商院学生思维更加敏捷,眼界更加开阔,使中国的商学院更加真实,接地气。

报告结束后有老师及国际班同学针对相关报告内容进行了提问,现场的互动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商科教育的核心价值,引入了更多国内外教育资源。

论坛下半场由德国FOM大学校长Beschoner博士、FOM德中经济科技学院院长柳林对埃森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及FOM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特色进行了相关介绍。

德国FOM大学校长Beschoner博士讲到,如今中德相关企业普遍存在招实践型人才难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应用技术型大学诞生,与中国大学不同,FOM大学的选址分布在德国全国,贴近企业,更好地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而FOM大学正好迎来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波罗尼亚进程”,FOM大学校长Beschoner博士说到,FOM大学会紧紧抓住这一改革,努力发展自身。

FOM德中经济科技学院院长柳林介绍本学院任务为,致力培养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学院实行金字塔式的教学方案,教授不断更新知识,确保学生在校所学皆为最新,在相应时期培养学生相应能力,力求学生全面发展。

分论坛在合影中落下帷幕,我们期盼中德双方在国际合作上不断分享,不断思考,不断创新,我们也期待,移通和FOM成为最亲密的合作伙伴,为国际化商科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祝愿国际商学院FOM国际班越办越好,越办越有特色。




淬炼商学院团总支供稿

(撰稿:安贺婷拍摄:何江帅、陈丹)

你可能感兴趣的:(【商科教育】新时代、新商业、新商科——第三届中德论坛—商科分论坛成功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