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大自然的“谬种”

人是大自然的“谬种”_第1张图片
空钓寒江.jpg

人是大自然的“谬种”
——《空钓寒江》选读版
作者:詹克明

不知道你看到这个题目是什么感受,不知道是否看知了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突然怀有对头上“天空”的一份敬畏之心?这个时代或者人类需要理性思维+科学精神的作品。

作者

这本《空钓寒江》取了个雅致的名字,书中所表达的思想和呼吁宇宙的精神与这名字所蕴含的意境别是一般感受。作者詹克明先生更是精通人文和理科的异数,是这个社会少数派人物,而带着理性思维去看自然科学作品的人,在中国同样也是少数派。

自然科学世界

当代人不关注自然科学,缺乏理性精神。自然科学代表着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与大自然无限的时间长河相比,人类的存在只是个有限的瞬间。与大自然无限多种类的运动形式相比,人类只有5种有限的感官,是否一切都可化为使我们可以感知的现象,尚可探讨。不过“视界”(相当宇宙年龄与光速乘积的2倍)对人类来说是个不可逾越的限制。

“全能”“整合”人才

科学越发达,理论越艰深,学科也就越是高度地分化,人的专业知识面也日趋狭窄。
著名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作者托夫勒曾为普里戈金的《从混沌到有序》专著撰写过前言。开篇第一句话就说:“在当代西方文明中得到最高发展的技巧之一就是拆零,我们非常擅长此技,以致我们竟时常忘记把这些细部重新装到一起。”遗憾的是,现在大量培养的多为“拆零”专家,而“整合”专家实属凤毛麟角。也许“全能”才更能体现出人类的优势与特点。
人类文明的承袭方式只能是后天的学习。每个人都必须从零开始学习,首先掌握从古到今前辈们积累的知识,然后才是创造。随着科学文化的积累,人类不得不用更长的时间进行学习。等到我们几乎用人生的全部有效时间去应付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深的科学知识时,人类的聪明智慧就已发展到顶了。

人类的舒适就是与大自然隔绝

人类最致命的弱点就是永不满足地追求享乐。
生命三要素是:日光、空气和水。我们正是从这几个最基本方面与自然隔绝。
人类是所有动物中最为娇贵的一种,离开这“育儿箱”式的生存支持系统就不能活。人类的自然适应能力越来越差,尽管发达的医疗条件使得再荏弱的人也能成活,但事实上,即使没有遇到巨大的自然灾变,我们也必然会提前走向物种的退化与衰亡。人类啊,你这是在追求一种慢性的物种“安乐死”!
人类要想满足自己的过度奢欲,必然要争相掠夺自然资源。我们在恣意地挥霍我们的“祖产”。像煤和石油这种地球近50亿年只形成一次的宝贵资源,为了贪图一时的享用,我们在短短的几百年里即将其挥霍殆尽,消耗时间只占整个形成储存期的千万分之一。
对大自然保留一点敬畏也许倒不全是坏事人类违背大自然就不能不受到惩罚。

“精”与“傻”的巨大反差与绝对分化

人类现在犹如置身于一条快节奏生产流水线上,一切都那么匆忙。
社会高度地分化着,又高度地综合着。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平面化、浅薄化、粗俗化、懒汉化、傻瓜化、实用化。仪器设备变得越来越容易操作,越来越自动化,越来越不需要动脑筋,越来越不需要技巧。每个人越是精通自己的专业,造出的机器越高级、越自动化,要求机器使用者越傻瓜化。
社会的进步表现为“精”与“傻”的巨大反差与绝对分化。个人越是“精一化”,社会的交互依赖性越是增强,变得更加谁也离不开谁。
真让人担心将来人类的脑区会不会畸形化:变得灰质皮层大面积的平坦化,而个别脑区又折皱得极度深凹。据说,有一种白痴就是除了某一方面有超人的天才外,其它方面都是傻子。
大自然是和谐的,人类却常常是反自然的。科学技术的急速发展虽然减轻了我们的体力重负,但这种高效率、快节奏也使生活中充满了更为激烈的竞争,加重了人们心理上的压力与精神上的紧张。

顺应自然,和谐统一

我们的宇宙至少经历了四次伟大的进化,核素进化、化学进化、生物进化和智能进化。在恒星上的核素进化,由质子、中子等基本粒子出发,最后产生了近百种元素(包括千余种同位素)的原子,从而点燃了化学进化。化学进化由原子出发,小分子、大分子,聚合成生命大分子,最终点燃了生物造化。生物进化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简单生物到高级生物。生物进化的终点产生了人,同时点燃了人类智能文明的进化。
人的一生,是宇宙的缩影,它浓缩了宇宙的后三次进化历程。
人类必然要从目前并不谐调的“多细胞体”走向全世界范围的谐调与合理组合,这是一组“世界大同”的统一体。人类只有首先实现全世界范围的内部和谐,才有可能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而调整自己与大自然的完美和谐。
科学是人类文明的先导。它的世界大同必然早于人类在技术、经济、政治上的世界大联合,爱因斯坦说过:“科学是,并且永远是,国际的”。而走在科学世界大同前面的,首先必然是信息的全球一体化。
人类社会应当向人体学习。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治理得像人体这样高度有序、协调和谐、配合默契。

人是大自然的“谬种”_第2张图片
詹克明.jpg

霍姆斯马车随想

理念中的“霍姆斯马车”堪称世上最理想的设计,它所有部件的选材都能相互匹配,做到恰到好处。
如果按照这个原则来衡量咱们人类自身机体的构成,就可以发现,在总体设计绝妙完美之余,尚存几例明显的不谐之处。首先是咱们的牙齿。
人类之初曾有过一个生食猎物阶段,啖肉嚼筋,茹毛饮血之时,牙齿何等刚健。以后有了火,烧烤爊煮之食又何其美味,何等好嚼,使得人类牙齿“滞后“。
相反,咱们人类大脑的设计似乎又大大超前。每一位杰出的人物的死亡都是一件独特“文物”的毁灭,有些“文物”也许是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仅存的一件孤品
随着时间的延展,在他们的大脑中必然会有越聚越多的积累,辉煌的晚年正是他们处在最佳思维状态时期,他们的离世将带走人类的什么呢?

“0”和永远不可抵达的“彼岸”

0”是数字王国至高无上的女王。它“君权神授”,具有绝对的权威与复杂的性格。它有时暴戾恣睢,有时极端平等,有时又展示出包容一切的博大胸襟。
暴戾时,只要它与谁相并相乘,谁就会被它灭得干干净净,丝毫不剩。又极其“平等”,任何数“0次幂”全都归于一。“0∕0”可以是从正无穷大到负无穷大之间的任何一个数,这就使它成为一个能够涵盖两大无穷之间所有实数的巨大集合。“0”是有“性别”的,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将偶数指代为女性,用奇数指代男性”。而“0”是偶数,这是千真万确的,它作为万数之“母”,自然会有容纳一切的母性襟怀了。
0∕0”分数的分母无论怎么趋向于无穷小,它也不可能真正达到“0”,它也仍旧属于此岸的“有”,而那个空无的“0”却是在永远不可抵达的“彼岸”。
最能体现早期人类彼岸情结的是原始宗教,原始部族的先民们一直生活在荒蛮的大自然与浓烈的彼岸氛围之中。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现代人已逐渐远离了彼岸而深居此岸腹地。他们只求享受今生,不必关注未来,只重此岸的物欲追求,无心彼岸的虚无缥缈。

实事求“不”

一般说来,科学理论中的“是”往往是有条件地、相对地成立的,它们都是在做了多种假设,进行过多方面简化,有意忽略了数不胜数的次要影响因素之后,才从实验事实中抽象出来。
然而,在现实中这种“理想状态”永远都不会存在。但是科学定律中的“不”却是无条件地、绝对地成立的!可见,“不”较之“是”而言带有更多“真理绝对性”,因而也更贴近永恒的、绝对的宇宙精神。
对某一领域的不断求“是”固然可以使我们逐渐深化对这事物的认识,然而只有求得到“不”才算摸到了这个领域的终极边界,才能够从闳阔的视野把握住该事物的整体,也才可以说对这一领域达到了彻底的认识。
摸清这个“不”的底线,有助于人们找准事物变化的“关节点”,正确地把握住事物发展的“度”,规定了严格的戒律。
如果你不能定义自己是谁,那就告诉自己不会是谁。

不患“异类”

异类可以成为事物的中心。有异类存在,可以避免事物在转变时刻出现“过头”现象。
对于绝对纯净又不含空气的净水而言,当温度缓慢降至冰点以下,它有时并不立即结冰,这种现象称为“过冷”状态;反之,当水加热到沸点之上(有时甚至高出十几度),它还不沸腾,这就是处于“过热”状态。这些“过头”状态都极不稳定,稍有异类扰动,立即发生相变转为新态。
“以异制异”(如同“以毒攻毒”)或许也是消解“过度”危害的一剂良方。“不要患自己是个标新立异的异类。

简单“大同”

人类书写了一个“大同世界”简单的道理,简单的故事,简单的情感变化,自古至今都是相同的。
几乎全世界各地古人类岩画中都有弓箭出现,自古至今人类使用右手的人就已明显多于使用左手的人等等这些现象都有一种同一性。
远古人类生活在大自然,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把一个完整的、洁净的大自然交付给子孙后代。而我们现代人给万年之后的子孙留下的,却是一份遗产搭上一百份债务的沉重继承。多少亿年的不可再生资源被我们挥霍掉了。
现代竞争之剧烈。如同面对一群出手越来越快的(10倍速)剑客,明知自己只有两成生还的希望,还得拼命搏杀。人类失去了原始的"野性"也就部分地失去了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生命活力。

宇宙精神

综观宇宙精微,大自然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力求最简单、最经济、最省力、最优化,
物理规律——数学表达——哲学理解,这三个层次本是我们人类认知自然的基本过程。然而在它们背后某种更为深刻的冥濛力量在起支配作用就是掌控一切,贯穿一切的“宇宙精神”,它绝对地支配着这个宇宙,无须“语言”,无须“思考”,无须“知识”。

本书用精湛的语言告诫人类敬畏自然,顺应规律,宇宙精神之伟大。读来一种震感和明澈。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是大自然的“谬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