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处,满园春盎然

                润物无声处,满园春盎然

          -----------成都华德福学校印象之环境篇

                                    四川绵阳 康活莉

        三年前,我听朋友谈起华德福,她的一句话至今烙刻在我的心里,她说:“成都华德福学校是中国所有华德福人心中朝拜的圣地。”圣地?这会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我的心中充满敬畏与好奇。2018年9月,参加戈友基金成都站的教师培训,令我惊喜的是,第一天培训的内容便是参访成都华德福学校。终于可以走进华德福一探它的究竟,我的心中充满欣喜和期待。

    华德福起源于德国,成都华德福是大陆的第一所华德福学校。9月17日深入课堂的参访让我获益良多,但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华德福对于教育环境的用心营造。我姑且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四个角度来谈谈华德福校园环境留给我的印象。

润物无声处,满园春盎然_第1张图片
(朴素低调的校牌、校门)
润物无声处,满园春盎然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润物无声处,满园春盎然_第3张图片
(校门口悬挂的木质对联)

     

                                        视觉

        简易的校牌,朴素低调的校门,可是校园很美。茂林修竹,曲径通幽,园中一洼池水绿树环绕,鸭子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走在校园里,真是一步一景,处处都是华德福老师的匠心独运。校舍在鸟语花香中被绿树和藤蔓掩映,每一间校舍都像一个温馨别致的家,石阶、木门、对联、陶罐、竹篱,绿藤攀爬 ,红花点缀。整个校园充满大自然气息。毗邻成都这个繁华的都市,居然有这样一处清幽之地,忽然想起陶渊明的诗“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身处其间,给人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惬意。

      不仅校园美,华德福的老师也很美。老师们穿着棉麻质感的柔软衣服,一早就在各班的教室内外忙碌起来。有的在洒扫庭除,有的浇灌花木,有的烧水,水汽在教室里蒸腾,有的在教室门口悠悠地插着花。她们无不动作轻盈,目光柔和,面带愉悦,像妈妈,又像美丽的仙子。孩子们陆陆续续到校,踏着石板路,穿过花草葱茏整洁的竹篱小院,走上教室门口的台阶。老师笑脸盈盈站在门口和每一位孩子问好,孩子们换鞋,进教室,放书包…他们不像来上学,更像是回家。

润物无声处,满园春盎然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润物无声处,满园春盎然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润物无声处,满园春盎然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润物无声处,满园春盎然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教室的陈设也是很有讲究的。每个班都是木地板,木质桌椅,棉麻窗帘。墙壁和窗帘的颜色一致,有的教室颜色是粉红色,有的是浅绿色,有的是浅黄色……都是柔和温暖的色调,给人一种愉悦、温暖的视觉感受。孩子使用的课本、图纸,也都是暖色。

    每一个老师都 和颜悦色,对孩子充满慈爱与包容。孩子们个个欢欣愉悦,就像园子里的植物一样生机勃勃。

                                          听觉

  华德福的校园没有传统校园的喧嚣和躁动,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平静、温和、包容。园子里鸟啼虫鸣,孩子们在竹林里荡秋千,在石子路上奔跑,在大树的枝丫上坐着聊天,校园处处都有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华德福的老师,每一个说话都轻声细语,温柔谦和,完全刷新了我印象中老师们的形象-----声色俱厉,唾沫横飞。周一全校大会,主席台上老师讲话居然没有使用任何的扩音设备,当着全校师生,台上讲话的老师依然柔和平静,没有刻意提高嗓门。

    课堂上,老师带着孩子们活动、学习,歌声穿插其间。歌唱是华德福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唱古诗词,歌唱天地自然,歌唱真善美。老师以歌唱的方式将孩子带入教学流程,又以歌唱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转换,还会以歌唱的方式结束当日的学习。歌唱代替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话语要求和指令。用严厉威逼的方式去下达指令,强制要求对方执行,与用歌唱的优美、柔和方式传达信息,我在华德福的课堂上见证了后者超强的感染力。孩子们像向日葵追随太阳一般追随着老师的声音。

  其实所有的孩子天性都热爱歌唱,这个世界音乐无所不在,大自然就是音乐构成的,自然的音乐在清洁我们的灵魂。但是现代社会,孩子们被噪音包围,他们的听觉被严重干扰,孩子们不再聆听,他们失去了最纯净的音乐。华德福学校在努力归还孩子一片音乐的净土。

                                      嗅觉

  园子里绿植生长茂盛,空气清新,时值金秋,走在校园里,满园桂花盛开,花香扑鼻。

  幼儿园教室里,孩子们在玩耍,老师在劳作,临近中午,饭菜的香味传来,这种香味会把成年的我们牵引回童年,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

润物无声处,满园春盎然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触觉

  华德福的校园给孩子的东西都是纯天然的,他们拒绝给孩子任何塑料制品。包括前面视觉部分提到的木桌木椅,棉麻窗帘和衣物,以及竹篱木门等,也属于触觉的部分。孩子们玩沙、玩水、玩泥巴、爬树……天然的物品有生命的质感和温度,能给孩子以心灵的滋养,而塑料制品是僵死的。闭着眼睛去摸一块原木或者石头,再去摸一摸塑料片,两种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前者会在触摸中带给人一种厚重、安全的质感,有温度,它们在和手相接触时,潜藏在我们身体里的人与自然本能亲近的记忆会被激活。人类本就来自山林田野,我们的祖先和这些木石金土有着太深厚的链接,这些原始的记忆潜藏在我们的意识深处,一旦接触,我们依然会对自然带着莫名的深爱的情感。这种温度和触感是塑料制品给不了的。

                 

润物无声处,满园春盎然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润物无声处,满园春盎然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润物无声处,满园春盎然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润物无声处,满园春盎然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润物无声处,满园春盎然_第1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对应人的眼、耳、鼻、身,这些正是内在的自我与外面世界沟通的桥梁与渠道。我们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身体去感触,外在的图像、声音等信息通过感官整合内化于心。古人说“聪明”就是“耳聪目明”,即会看会听,能整合信息。植物有根茎向外伸展,吸取养分,而人的根茎就是我们的感官,我们的眼耳鼻身就像一个个联通内外的管道,通过这些管道,我们将外界获取的信息运送到我们的心灵里。外在的环境是内在成长的营养来源,好的环境给人以滋养,坏的环境呢?感官会受到堵塞、损害甚至导致萎缩,心灵则会被污染。所以,华德福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出发点,在环境的营造上可谓用心良苦。校园的自然环境,教室的陈设布局,这是属于物质环境;老师们温文尔雅的言谈,充盈平和的气质,这是人文的软环境。身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感官被滋养,将环境内化在心,心灵被滋养,孩子每日身处其间,慢慢沉淀、浸润,形成自己美好的内心环境。

  鲁道夫·斯泰纳说:“所有的教育,其实都是自我教育。孩子在环境中教育他自己。身为成人,我们只是孩子环境中一部分,我们必须尽可能让自己成为最好的环境。”“孩子在环境中教育他自己”,好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多么重要啊!遗憾的是,这样的环境教育却被太多学校和家庭置若罔闻,甚至完全忽视,我们的教育有着多么大的失误和漏洞啊!于无声处,润物于无形之中,这样的教育才是最用心的教育。华德福学校在环境营造上的用心让我看到了他们对教育的真诚,细节处也一丝不苟!虽是金秋,但是走在校园里,于无声处,竟觉满园春色盎然!

                                    2018年9月27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润物无声处,满园春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