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不知:读戴维.温伯格的《知识的边界》2018-03-16

回望去年,我发现自己整本书阅读的数量越来越少,也越来越懒于写读书笔记。为了克服惰性,我鼓足精神,开年读起戴维.温伯格的《知识的边界》,以提醒自己学海无涯。我乍看到书名,原以为是知识有边有界,看到英文原名,才知道是Too big to know,翻译应该是“大而不知”。我幸运自己还会几个单词,不至于看书的立场会走偏。


大而不知:读戴维.温伯格的《知识的边界》2018-03-16_第1张图片

知识数量泛滥,我们处于知识超载状态。我们时时刻刻处于知识包围状态,拿出手机,就有各种推送知识信息。最近,我总在朋友圈里看见各种必读书目,如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必读书目、必读期刊论文100篇等等。我们现在不是稀缺知识,而是拥有太多了。我们处于信息超载的文化环境中,信息容量以及增长速度超过我们的处理能力,这将成为我们生活的新常态。

知识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以前的知识,都是经过权威确认,或是由著名学者,或者由期刊的权威机构确认。而现在主要是网络知识,谁也不是权威,专家再不看是谁读得书越多,而是谁在这个领域最先发声。我根据书中内容整理了事实发展的三个阶段。知识的获得不需要从A求证到B,然后到C冗长的论证,而是存在于网络节点,你认为截止就截止,只要你自己信服即可。我们现在越来越认同这种观点:在大数据时代,知识不需要求证因果关系,只需要解出相关关系就行了。

事实发展的三个阶段

序号阶段特点代表

1经典事实时期事实相对需要付出较大努力才能发现,用于证明理论。代表是解剖工具的达尔文和议会蓝皮书

2数据事实时期由于电脑存储限制,记录信息的数量要严格限制,是由部分人选择和组织部分领域的限制知识。代表是对方在电脑主机旁边的打孔卡

3网络事实时期存在于一个相互连接的网络内,关联数据的关键,是不仅让电脑程序获取事实,还要求连接以获得更多关于事实的背景信息。网络化事实会指明它们来自何方,并且会指明它们将去往何方。代表是网络时代数据链接到源数据库中。

我们的认知知识结构也将发生变化。事实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了我们的认知方式。在经典事实阶段,我们学习知识更重要在于记忆;在数据事实阶段,我们学习知识重要在于分析整理信息;在网络知识阶段,我们学习知识重在过滤。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知识的同时,也提供了较好的过滤机制。一方面通过算法机制,运用网络的记忆能力和处理能力,将符合学习者的信息自动推送,这就是为何我们打开手机时,我们总能接收到收到自己比较关注主题的信息;另一方面,通过社交机制,运用专家,熟人点赞的链接来保证高质量的信息,微信、期刊的参考文献都是此例。上述两种过滤机制,让我们在知识超载的时候,不至于焦虑不安。

这本书可能是由于翻译过来需要时滞,内容不是很新颖。看了知识变化之后,我觉得我们人类要承认知识“大而不知”,没有必要用有限的脑力和无穷的知识竞争,而是将知识作为案例材料,不断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反省能力,这样就可以在琳琅满目的知识面前,保持头脑清醒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而不知:读戴维.温伯格的《知识的边界》2018-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