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学习法训练营# 第5课作业-逃离舒适区,咪蒙、阿何怎么说?

一、必做:请就《薛定谔的挂科丨心理学怪谈》这篇文章去分析:是由哪几个“点”连缀而成的,怎么体现了不同点之间前因后果、适用边界和A1/A2的连缀。

知识点一:「不确定性」常常导致人做出一个与确定时截然不同的决定。

知识点二:真正困扰我们的,不是要不要坚持下去,而是我的能力极限在哪里?

运用前因后果进行分析:

作者从一个大学生考试结果对选择的影响,以及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时选择坚持还是放弃的故事,引出自己的观点,大家都以为影响自己做决定的因素只有一个,实际上导致自己做出决定的并不是你以为的那个原因。物理学原理解释了一个心理学现象,了解它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中找出关键问题,从而做出正确的决定。

作者假设是不确定性让试验者做出了相反的决定。有其他的可能性,比如有人提前在A或B中选择了一个可能性,并做出自己的决定。

如果了解了这个原理,在下一次面临两难选择时,提前考虑如果是A,我会怎么样,如果是B我会怎么样,两个结果有没有共同点?

如果不这么做,可能会让自己抓不住本质问题,从而做出错误的选择,放弃一些机会。

运用适用边界进行整理:

以前没有看过类似的信息,但是“楼上的第二只靴子”也说明了人对于不确定性的态度,本文强调的是不确定性对人的选择的影响。

我怎么应用这个原理:

1.没有人喜欢不确定性,所以要尽量减少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或者是缩短不确定的时间。

2.一旦遇到时,可以用此文中的想像的方法,如果结果是A,自己会怎么样?如果是B,自己又会怎样?最终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2、选作:写一篇500字~2000字的文章。

(这篇文章是对2-3个相关/相反的碎片化信息的前因后果、适用边界和A1/A2连缀而成。)

前一段有一篇文章《咪蒙:说来惭愧,我的助理月薪才5万》一石激起千层浪。咪蒙的助理成了热点,因为仅仅工作两年就拿到了月薪5万。文中认为,成就咪蒙助理黄小污的就是她最开始的选择。因为她选择了一条难走的路,就是咬咬牙脱离舒适圈。因为难走,所以会调动所有的潜能,去克服遇到的困难,找寻自己舒服的点位,最终是成就了不一样的自己。咪蒙总结说: “很多人之所以能成功,就是选择了那条更难走的路”。

前几天,阿何又写了一篇文章《逃离你的舒适区?屁咧!》核心思想并不是反对逃离舒适区,而:想要持续进步,就要主动逃离你的舒适区,并且提高持续呆在舒适区外面的能力。他强调要选择真正热爱的事情作为你的目标,并且把“持续做这件事情”培养成习惯乃至本能。

咪蒙因此推断,不离开舒适区就不能实现突破,不能挖掘出自己的潜力。阿何的假设是只有持续呆在舒适区外面,才能最终实现成功。

这个观点应该说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帮助,我们如果总是做着自己擅长的事情、面对熟悉的人、做着之前做过的事情,而在这之外的工作则完全不做,虽然可以舒舒服服地过生活,但若想要成长,想要突破,那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脱离舒适圈,不需要给自己太多借口,脱离舒适圈后,可能会受到挫折、会犯错,但经过学习后,获得的东西绝对值得。

当然,这个世界上也有一些成功的人,自己并不认为自己脱离了舒适圏才取得如此的成功,比如牛顿醉心科学研究和炼金术,相信他乐在其中,科学研究对他来说就是舒适圈。

所以说,离开舒适圈适用于我们进入新的领域。但是《刻意练习》一书又扩充了舒适圈的范围。作者认为,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这里的舒适区指的就是我们已经达到的水平。

如果按照这个外延,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离开舒适圈,大到人生抉择、职业规划,小到一项技能,都需要勇敢地离开舒适圈。比如,我在工作上以及媒体平台上的写作,要想不断提高,就必须跳出已经驾轻就熟的水平,挑战更高的难度。比如,这次拆书学习,每一次的作业完成的都很艰难,但是还是要一次次的挑战自己,因为这样的挑战正在帮助我逐步从初级学习者向高级学习者进发,如果持续下去,相信有一天我终将成为一名学习促进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书学习法训练营# 第5课作业-逃离舒适区,咪蒙、阿何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