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的老司机告诉你,什么是最有价值的投资

这名老司机不是我,是吉姆·罗杰斯。而他的投资秘笈,就存在下面这本书里。

这本出自吉姆·罗杰斯的环球旅行回忆录,不应该归类为“旅行类”图书,而是归入“投资理财类”。

我这种想法,不是基于作者的身份,而是这本书的内涵。一本带你见闻世界各地经济文化风情的书,处处流露作者关于各种投资机会的思考,不是更像“投资理财类”图书么?

投资界的老司机告诉你,什么是最有价值的投资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本书的作者,吉姆·罗杰斯,是美国鼎鼎有名的投资家。他就是金融大鳄索罗斯的量子基金的创办人,虽然供职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讲学,但凭借他的投资收益早在37岁时已经财务自由。在1990年,苏联政局不稳,中国等多国尚未完全开放,47岁的他和一个完全不会骑电单车的女伴,历时22个月,骑着摩托车环球旅行。


罗杰斯的投资生涯始于他的童年。早在6岁的时候,他向父亲贷款100元美金,在上个世纪40年代这笔钱买下一台花生烘烤机,然后在儿童棒球联赛上贩卖汽水和花生。经历5年时间的经营,罗杰斯终于偿还这笔债务,还存下第一桶金100美元。然后拿这笔钱,通过买卖赚取利润。


大学毕业之后,罗杰斯进入华尔街工作,继续他的投资生涯。在上个实际80年代,37岁的罗杰斯已经是百万富翁。即使已经很有钱,罗杰斯仍然不会停止投资的脚步。“年轻人省下的每一元钱,如果能适当地投资,都会在他的一生中给予其20倍的回报。”


从罗杰斯37岁财务自由时,他就产生骑摩托车环球旅行的想法。“37岁的我生活无忧地退休了,开始寻求另外一种生活,也让自己有时间思考。在华尔街工作太紧张,没有时间思考。再者,我有一个梦想,除了想换另外一个领域的工作之外,我还想骑着自己的摩托车环游世界。”


这场旅行,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讲,就是“Gap Year”(间隔年)旅行。Gap Year 原先是指西方国家青年在读大学之前或刚毕业之后给自己一个空档时间,做一次长途旅行,目的就是是进入专业学习或社会工作之前体验真实的社会环境。对于罗杰斯来讲,他的青春挥洒在华尔街投资市场,不到40岁就财务自由。但他已经失去两段婚姻,他觉得自己需要停下来、去思考剩下的人生。那个时候开始,罗杰斯就渴望来一场Gap Year。


为了一场不可能实现的环球旅行,罗杰斯花了10年时间准备。但在1980年,那时候要旅行是困难重重,光是同时在打仗的地方就有二三十个。在那个年代,获取签证最困难的不是中国,而是前苏联。罗杰斯在80年代已经骑摩托车横穿中国。之后他将在中国旅行的录像带、介绍信寄给前苏联官员。幸运的是,申请了足足9年的前苏联签证,罗杰斯终于得到了。


对于这场环球旅行,还没出发之前,罗杰斯心里就拧得很清楚,“我不仅把这次旅行当作一次冒险,也把它当做一种接受继续教育的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已经贯穿我的人生,那就是:真正理解这个世界,不断地认清它的本质”。对于罗杰斯来讲,旅游是一场面对面认识政治、经济、社会的继续教育方式。不单只此书描述的这一场骑摩托车环球旅行,后来在2000年将近60岁的罗杰斯又来一场环球旅行,不过旅行工具是汽车,这是后话。


为了这场摩托车旅行,罗杰斯花了一年时间准备,包括如何在异国他乡旅行时管理自己在美国的投资。“投资市场是一只起伏不定的野兽,你必须对发生的状况随时留意。”在当时90年代的世界,有些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没有电话、传真机,无法实时沟通、买卖。罗杰斯的选择是,“我所持有的大多数投资都是长期投资,所以我不必作重大调整”。罗杰斯长期持有的是什么?是公共事业类股票、美国政府债券以及某些外币,“这些资产不需要我每日都留心关注”。

即使因为旅行的原因无法参与美国本土的股票市场,罗杰斯并不认为他因此而远离投资市场。“虽然这次旅行从何种角度来讲都不是一次投资之旅,但是我想我还是会去拜访那些欣欣向荣的股票交易所。”借着旅行,他去体验当时的非洲、中国和南美市场,为后来他的独到投资大赚一笔。在90年代的美国,几乎所有证券市场经纪、投资者都把目光留在本土,没有几个人能像罗杰斯那样早已觊觎新兴的股票市场。而这样独到的见解,不是来自书本,不是来自专家解说,而是罗杰斯本人亲身的见闻和思考。


罗杰斯在旅行时,每到达一个国家就会想法设法阅读当地报刊,尤其是阅读当地媒体报道的财经新闻。比如,罗杰斯在当时已经预测当时的日本股市泡沫,认为至少下跌50%。当罗杰斯到达日本,当时的日经指数已经从顶峰4万点跌至2万9点。罗杰斯如何判断那时的日本股票市场充满泡沫的呢?靠的就是阅读当地的报刊信息。当时日本报纸头版刊登了东京高尔夫球俱乐部的会籍平均价格,100万美金!在90年代花100万美金成为高尔夫球俱乐部会员,“这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投机泡沫,是没有内在价值的金融膨胀,且已经达到顶峰。”

罗杰斯评价当时的日本市场时,顺道谈了他对投机的看法。“当你看到一项资产的价值如同这种情况一样偏离轨道,那么就要静下来,并问问自己是否某些事情出问题了。停下来仔细考虑考虑,可能你周围的每个人都失去了理智。”

40后的罗杰斯没有亲身经历1929年美国股票市场的“大萧条”,但这并影响他对这种疯狂投机世界的理解。正如我们这一代没有见识过1990年那个年代世界政治动荡、日本经济崩溃,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去了解这个世界。比如读一读罗杰斯等大师的书,穿越时空去“亲历”这个世界。


对于很多中国读者来讲,1990年也是一个特别的年份。比起罗杰斯写中国旅行见闻,我更感兴趣的是他浓重笔墨书写在前苏联的旅行经历。那一年,恰好是前苏联解体前一年。罗杰斯所见到的,是世界的边缘。

罗尔斯离开日本、从符拉迪沃斯托克以东的海滨小城进入(即是俄罗斯的东南部)。在这个拥有17万人口的中小城市,只有不到20条街道,“只有一家儿童服装店,一家百货商店,一家汽车配件商店,还有一家五金店”。对于来自资本主义世界、凭借运营对冲基金发财致富的罗杰斯来讲,苏联简直是个不可思议的世界,“这里的商店既缺少商品供应,又缺少顾客”。罗杰斯想买信纸,但发现根本没得卖,“由于苏联的纸供应不足,人们往往会使用更快、更可靠的电报……电报系统和横跨西伯利亚的铁路都是在沙皇时代由资本家出资兴建的,这些就是最贴近普通苏联人生活的系统了。”苏联的物价非常低,重点不是物价较美国低,而是“苏联已经有50年没有提高物价了”。罗杰斯找来几份地图,包括俄语版地图,里面显示西伯利亚的铁路运输标志和城市,但这些城市之间“竟然没有公路相连”。

虽然说90年代不像现在的世界那样物资丰富,但至少近20万人的城市应该有丰富的路网、数量不少的商铺。很难想象,昔日大国苏联的一个城市,竟然是如此贫瘠。作者罗杰斯想去当地银行兑换卢布,但发现当地银行看上去相当破败,后来他采用一贯的做法,就是寻找黑市,兑换所需的货币和物资。

在西伯利亚旅行期间,罗杰斯发现“西伯利亚人都疯狂地想把手中的卢布兑换成黄金”。至此,罗杰斯回顾黄金管制的历史,在70年代以前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行“金本位”,即是将纸币价值与黄金价格挂钩,长达数十年维持在1盎司黄金等同35美元的价格水平。直至黄金管制放开,黄金价值一直飙升,在2008年就突破1000美元。“如此猛烈的反应正是长期价格管制的结果。”罗杰斯说,“一定要依据对现实的分析进行投资,而不要跟随中央银行的政策投资”。讲黄金,其实是想探讨苏联的物价管制。罗杰斯在书中没有明说,但相信读者都会明白,一旦那个国家放开管制,物价会如当年的黄金一样。



这本书名叫做《旅行,人生最有价值的投资》,究竟在写旅行、还是在探讨投资呢?我觉得,作者的本意应该是放在“人生”上,这趟旅行不过是他重新思考前半生、思考投资的一种工具。

关于致富,这名投资界老司机坦然,这不是人人都能坚持的一条路。“如果你问1000个人他们想不想变富”,除去极个别人,绝大多数人会回答“想”,我们姑且估算为998个人。当你提出是有条件的(暂且不公布需要什么条件),“也许在之前998个人中会有600个人说’没问题,我能做到’  ”。“但是当更进一步,他们必须牺牲生命中的每一样东西——妻子、儿女、社交活动、精神活动,或是每一种快乐来达到目标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沉默了……也许原来1000个人中仅有6个人会选择继续这条艰辛的道路。”

得出这个想法,是罗杰斯穷尽半生、斩获财富,却失去两段婚姻、心情沉重地走在西伯利亚路上。经历各种波折才开启旅程,经历路途坎坷,经历差点失去同伴之后,罗杰斯更加坚信,他能走到这里、能活得出彩,是因为自己心中仍是坚持一个目标,“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全身心地投入”。

一段冒着生命危险、需要全身心投入的旅行,带给罗杰斯的不仅仅是经历、谈资,而是一生受教的财富。

这旅行,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投资界的老司机告诉你,什么是最有价值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