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台型企业的思考

根据KPCB互联网研究女王Mary Meeker的研究,截至2015年5月,全球市值最高的15家互联网公司全部是平台型企业,其中美国11家,中国4家。基本上都是大家都耳熟能详,苹果、Google、亚马逊、阿里巴巴、腾讯等。

形容平台型企业,引用这句话很合适,“在这个平台的时代,平台的最大特点就是网络效应。平台企业实际做的就是修好一条路,然后坐等收过路费。这样的地位这并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要做出大家想要的东西,然后慢慢发展壮大“。

“先修一条路”

苹果如果没有iphone,也不会成为ios平台,iphone就是这条路。亚马逊也是依靠在网上卖书积累的人气开始最终成为平台企业。

每个平台企业都是从“修一条路”开始,他们成功的秘诀就是把“这条路”修到极致。如果路修的不好也不会有车开进来。做一个平台型企业必须集中精力修好“这条路”,这比打造大型平台的雄心壮志更加有用。

“教人怎么走这条路”

平台型企业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开放性,也就是说把路修好了要让大家把车开进来,不管是私家车、载人的还是载货的都开进来。这样就形成了流量,也就是网络效应。

平台企业并不追求自己独占市场,而是和“进来的车子”一起把这个领域做大。苹果的成长也和无数的ios开发企业联系在了一起。

“制定交通规则”

路修好了,车子也来了,这时候平台就需要“制定交通规则”,否则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会把这条路毁了。

制定好规则,让车子开进来,然后自动流动起来,就可以坐等收费,一个平台就这样形成了。

平台之所以容易崛起为超级企业,是因为数字化条件下,平台的边际成本无限的趋于0,又由于网络效应的存在,边际收益又不断的增加,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无限不交叉使得平台规模的无限延展。同时在平台上由于信息成本和沟通成本极低,交易成本不断下降,平台部分的替代了市场,在平台上形成了社会化、开放化的大规模横向协作分工。

在平台上,企业资产的专属性大幅地降低,资产、专业、技能在平台上得到充分的施展,并形成了正向的激励机制,使得平台成为一个分工有序、协作畅达的良好生态。平台内在的发展动力也激昂澎湃,诸多要素的集聚、海量的需求,吸引了大量的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商,供给和需求相互激荡、优化组合、优胜劣汰,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平台本身也在优化自身的服务能力、不断迭代出新的基础设施,使得平台的规模、集聚的要素、产品和服务、创造的价值更是呈现出一种指数型的增长。

传统企业也开始平台化

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互联网企业外,传统行业也开始追求平台化。比如以家电制造起家的海尔,如今不再追求产品的批量化生产,而是强调“用户个性化”。

免清洗洗衣机“小微主”(即创业团队负责人)孙传滨所从事的正是连接用户与工厂的工作。在免清洗洗衣机研发之前,孙传滨就开始通过平台向用户了解他们的使用需求,这样的好处是产品针对性强,而且“在洗衣机上市之前就已经有了用户”。这类顾客提出的新需求,则成为产品持续迭代创新的方向。

海尔刚刚开始有2000多个小微,如今很多小微在工商局注册成为真正的公司。现在,海尔有77%的小微年销售额过亿。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平台型企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