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和 Booking 善用的心理偏差 | 荐文 2018 #9

亚马逊和 Booking 善用的心理偏差 | 荐文 2018 #9_第1张图片

《Scarcity in UX: The psychological bias that became the norm》

利用用户对潜在损失的恐慌、社会压力等心里偏差效应来促使交易,管用(Booking 和亚马逊最擅长了),但也要适可而止。没有可靠的数据支撑别轻易学这招。


《How Duolingo Built a $700 Million Company Without Charging Users》

多邻国的发家史。商业模式从 toB 到 toC,已经融到 E 轮。用过其新品 Tinycards,设计细腻,专题突破(例如竟然有复仇者联盟的学习专题),碎片化学习外语的好东西。


《How I build my minimum viable products》

12 个月里面做了 12 个产品,这家伙的做事风格令人敬佩,有些原则也值得借鉴,例如:从解决自己的问题着手、可以不知道某项技术的原理(还是要尽力理解),但是要知道可以如何运用。


《Science Says This Is the Simplest Way to Remember More of What You Read》

这不就是我以前提到的「读完,停留两分钟」的想法吗?这两分钟里,可以想一下刚才阅读的要点,做些笔记,摘抄两句。另外,思考「这对我来说有什么用」也极为重要。不要急着阅读下一篇文章就对了。


《Language Learning for the Dispassionate》

刚开始学外语的时候会相对简单,但随着你学的东西越来越多,就会开始觉得枯燥丧失激情,这是因为你正在进入学习难度的长尾阶段。很多不同的学习类产品,其实背后都代表着不同的学习方法。越是急于切换工具,就越是在不同的学习方法之间跳来跳去,学习效率就越发低下。


《三联周刊活动复盘:2018 知识付费+裂变的运营玩法详解》

如题。确实很牛逼。给我的启发是,当用户第一次发现你的产品时,如何建立信任极为关键。

《Ruthless Prioritization》

同时有几个项目的话,如何确定轻重缓急?一个项目内同时有好些功能需求的话,又如何判定优先次序?要事优先——对项目之间而言,看 ROI,也就是哪个的 ROI 更高那就先做哪个;对功能而言,看克制力,也就是哪个迫不得已那就先做哪个。嘿嘿,很抽象吧,其实,我也就瞎扯而已。还是自己阅读这篇又值得五星推荐的文章吧。


《How to Design an Addictive Product》

都知道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是,如果它不是「人们为什么做这件事」的最终答案呢?

《整个世界都是你的已知条件》

最近在做一个小程序,不可避免地遇到数据计算问题,如用户量有多少,增长率又该如何……然而并没有可靠又全面的基础数据支撑(也许是我方法欠妥没有找到有用信息),所以只能估量。这个过程就让我极其困惑,真的只是估量啊,万一最后偏差太大,那可要坑一班兄弟的。基于这些估量出来的数据来做决策,讲真,让我毫无底气。但看了这篇文章提到的「费米估算」,方才舒了口气。

大多数人都不擅长跳脱完美主义和正确答案的束缚。而费米估算,就是帮助扭转这种旧思维的有效工具,在掌握八成或只有六成资讯时,就做出有所本的决策,甚至解决没有过往答案可循的问题。

我想我就是太要完美主义了,这才困惑其中。找数据支撑无非是为了减少不确定性,但要知道我们不可能拿到客观上完整的数据,所以,要敢于利用手边现有的有限信息及知识,推论出貌似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慌慌张张,不敢思考、判断、决策。就像标题说的,整个世界都是你的已知条件。 对我来说都升华成鸡汤了。


《How APIs work — An Analogy For Dummies》

用「去银行存钱」作为例子,通俗易懂地告诉你什么是 API。之所以推荐并不是因为真的去了解什么是 API (我猜大概都懂),而是作者讲解的方式非常值得借鉴——要像给一个 9 岁的孩子解释一样简单明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亚马逊和 Booking 善用的心理偏差 | 荐文 201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