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不止于宗教

有人将这种朝圣简单地归类于宗教的盲目、愚昧,甚至用上“封建”,这实在有些偏狭。朝圣是圣徒寻求解脱的一种方式,电影作为世界的一面镜子,即便不论背后的导演用意为何,最后的评价标准最重要的仍是观者的感受。朝圣固然不是简单的叩拜,你将它重新理解才是朝圣的意义。

影片中众人始终存在“畏惧”与“安然”。“畏惧”神的惩戒,“安然”于生死的宿命,朝圣是两者之间的桥梁。看电影时,我也在思考,为什么我会将宗教妖魔化,认为盲信偏离科学的东西就是愚昧?对于这些教徒而言,他们的信仰明明将他们指向的是一种不伤害他人的生活,即便朝圣近似被认为一种自虐,但是这换取的是一种心安。有人评论道,我们忍受雾霾、都市的压力,追寻幸福的生活,这不也是一种变相的“自虐”吗?如何看待朝圣,终归有很多种说法,这最终取决于观者的态度,但无论你是多么瞧不起它,不可否认的是你我都有自己的“朝圣之路”。

过去想起西藏总是将之与“宿命”二字联系,这部电影让我明白我注定无法感受西藏真正的意义。当众人弯下腰,将脑袋扣触大地,或是将半身与佛像前跪拜的垫子紧贴时,他们从内心深处获取了力量,而我即便真的屈身,我的内心是无法产生那种力量的,因而到了西藏我只是观光客,我的叩拜是入乡随俗。

将全身托付于一种信念,这对我而言似乎有些遥不可及。我的信念之中最贯彻的是怀疑,但怀疑无法成为一种信念,因为怀疑的轮回中是不定。突然之间,我觉得能够安身于一种信念是多么幸福,狂热也好,愚昧也罢,委身其中获取的安然成了我的幻想。

世事中事事变动,我提到对一种信仰的“盲目”所带来的好处恐怕也正是因为它无法实现。但是,佛教求善,真的能安于其中又有何不可?朝圣者反复提起的自身“无恶”,这又是我们这些“怀疑者”能够做到的吗?

此外,朝圣时展现的坚持,也重新叩问我们的内心:我们是否有对真善的一种坚持?我的回答是没有,随着对世界的认知,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内心缺乏了对美好事物的信仰,甚至认为美好只是小部分人的幻想。我能为什么而坚持?一切实在的、虚无的,都是轻飘飘的,几乎寻找不到什么有重量的东西填充内心。过去总是对“我们这一代人没有信仰”的说法,有些轻蔑,仔细想了之后我们似乎的确被掏空了。那么是被谁掏空的呢?过去存在的又是什么呢?

这世界像台戏,你我都知道这是戏,却又认真地观看、表演,表现好坏似乎有意义,似乎又没什么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冈仁波齐|不止于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