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数据

                                                        说话的数据                                                      -jeff

某宝上的“好评”你信吗?微信朋友圈的“点赞”都是发自内心的吗?在大街上发问卷做的调查,你觉得那些结果有多大可信度?曾经作为科学依据的统计数据,网络上的抽样调查,问卷等,究竟含有多少真实成分,含有多少“水分”谁都说不清。那么,现在的统计数据还能作为判断和决策的依据吗?

常常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某个微信好友给我们推发过来一条链接,说是帮帮忙给他在上面点个赞,或者投个票;我们在电商平台购物后,商品刚拆开甚至还没用,商家就暗示我们给予好评,或通过一些蝇头小利诱惑消费者获取好评。因为是熟人或“朋友”或出于某种“好人主义”的心理,我们可能看也没看就点了,就投了,就好评了。也就顺便完成了任务,得到对方的谢意。如果关系不错,那我们可能还会顺手帮他(她)转发给更多的好友,传递这份“友情”。信息在某种程度上会呈几何级数的倍增,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但我们点的赞和投的票内容究竟是什么,或许自己也说不清,更多是出于一种习惯或卖个人情,而不一定是你内心的认同或认可。

作为点赞或投票的行为人,我们不清楚我们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意义是什么,只是为了心中的义气或悲悯之心,为了不至于让“友人”失望。至于自己是否真正认同那样的结果,未必。

现在的各种问卷,调查和统计非常普遍。包括我们的点赞,投票和好评等等,实际上都是一种“统计学”上的行为。我们的举手之劳就是为这些调查问卷设计者们提供统计数据,为他们的决策或者第三方作为参考依据。有时候,第三方就是我们自己。我们提供的信息是否准确,是否真实可信,都会影响到行为的结果。我们是在为社会提供有益的还是无用的甚至有害的信息,这也是在于你一念之间。你仔细地看过研究过,认真地分析过,体会过,觉得应该给予点赞,投票或好评,那你提供的就是有用有价值的信息。否则,就是无效甚至有害的信息,会误导他人,危害社会。当然,你一个人不可能有那么大的能量,但你可能是在联合他人不自觉地成为“帮凶”,人多影响大。这样说可能有点危言耸听,但却是真的。

统计是现代社会常用的一种获取信息数据的手段,为决策提供依据。为了使决策更有效,更科学,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普遍性是基础。统计学告诉我们,高质量的数据对决策成败至关重要。所谓数据的高质量是指按照合理,正确,科学的方法收集到的数据。如果数据本身是假的,怎么分析都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果。但事实上,我们赖以作为判断和决策依据的原始数据(或者说一手数据),究竟有多少真实性却十分值得怀疑。

统计是科学,科学要求精准,无误,可信才有意义。但某些国人太会玩了,什么东西到咱们这里都可能会被玩残,就像楼市股市被玩残了,足球被玩残了。现在社会上普遍流行的调查手段,也基本被我们玩残了。点赞,好评和投票等随机行为很多都受人控制,甚至跟利益挂钩。信用是刷出来的,投票是拉过来的,点赞不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而是讨要来的。掺杂了大量人为因素的数据,就没有什么可行性了,也违背了科学的精神。更可怕的是,很多的数据是用软件“刷”出来,批量生产出来的。这样的数据非但没有意思,甚至非常可怕,会害人。

人工智能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的基本国策,国家为此也进行了大量投入,并期待在AI领域能领先世界。但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就是海量的数据,当然数据首先要客观真实。我国因为人口基数大,网民数量众多而在获得数据资源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但如果我们不尊重科学,不尊重事实,得到的数据严重失真,优势也就不可能转化为优胜的。

数据是一面镜子,你给它什么,它就对你回报什么。你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手段去对待数据信息,数据就能反映给你真实可信的资讯,帮你准确判断和把握,为你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如果你对数据弄虚做假,或是为了形式而敷衍塞责,数据给你反馈的信息也就是假的,就是无效甚至有害的,使你在决策中偏离方向,蒙受损失。

我们在某宝中可能常常因为商家的要求,或者施以小利就帮助其违心地“好评”或者“点赞”。而后,大家都认为这样做没有什么不妥的话,结果就是,这些信息都被当成“真实的”反馈给我们。当我们自己在另外的一些时候需要根据这些信息去做判断时,这些反馈给我们的几乎都是掺杂了水分或者被篡改过了的数据,反过来打我们自己的脸。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成为受害者,整个的环境都被破坏了,一点诚信也没有,造成了“易粪相食”的现象。诸不知,我们一边对弄虚作假表示深恶痛绝,一边却无意中成为危害自己对象的帮凶而已。诚信体系被破坏殆尽,也会推高社会生活成本。

-12-02-2017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话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