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胖的这本《我懂你的知识焦虑》一直都很想阅读,恰好今天看见书店有样书,于是拿来认真阅读。之前听过罗胖的《罗辑思维》的一些节目,这本书里面有很多都是他节目的文稿,听节目和看文字很不一样,听的时候为了跟上节奏,会没有太多时间独立思考,跟着音频走;而阅读的好处在于可以随时停下来思考,把知识掰碎了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音频无法取代阅读的原因吧,正如罗胖在这本书中说的,“阅读的唯一目的是升级自己的认知”。
第一章 知识焦虑的时代
这个时代已经不允许我们有任何思维定式,我们要改变思维模式,要改变得足够快。只有改变,才能看见未来。
1.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处,我们的脚下踩着人类丰富的“观念地层”。(推荐阅读郑也夫先生的《文明是副产品》)
2. 牛顿构筑了现代社会的观念地层。(推荐阅读《机械宇宙》)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也伴随着观念的生成过程,下一个观念体系是叠加在上一代观念体系上的。没有下面的基础,上面的东西决计不会发生。
3. 佛教讲究的六道轮回,这六道分别是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恶鬼道和地狱道。而基督教里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上天堂,第二下地狱。
4. 这就是在互联网时代仍然热爱阅读的人的优势,别人只知道什么是对的,而热爱阅读的人可以往下看,不仅知道什么是对的,而且知道它是什么时候才变得对的。这就让我们一边品尝知识的果实,一边可以避免知识带来的傲慢。
第二章 从经济学开始升级认知
为什么经济学思维特别重要?因为它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的事实远比我们看到的要复杂,社会结构、社会协作和人心的复杂度是远超我们的想象的。只要我们带着这个思维方式,尽可能地去认知更多的事实,那我们不就变成了一个聪明人吗?
1. 推荐阅读史蒂芬·列维特的《魔鬼经济学》;
2. 普通人没有经过经济学的思维训练,容易把两类判断搞混,一类叫事实判断,一类叫价值判断。我们普通人很容易把道德、愿望当作理解这个世界的终极工具,于是就失落了事实。那些聪明人为什么比我们聪明?就是因为他们关注事实,不关注愿望。
3. 邓巴数字——150人定律。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就是150人,很难突破这个上限。因为在150人的关系中,我们才能达成节能和高效这两大生存任务。
4. 机会成本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一个理解世界的方式。本质上就是要认识到,任何一个选择背后都要付出代价。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好的东西,也没有绝对坏的东西。我们看到每一个选择背后的代价,然后用精密的计算,用理性去权衡,最后找到一个均衡点,没有什么东西是值得不顾一切代价去追求的。
5. 在现代社会,我们怎样做一个更好的自己,完成自己的认知升级,做一个更聪明的人、一个站在高处的人?我将自己在经济学的智慧中得到的启发,总结成了十六个字:承认代价,比较权衡,不问是非,只争高下。
6. 经济学改变世界的案例——秘鲁经济学家德索托通过大力主张保护私有权将国家发展带回了正轨。
7. 一个好的知识分子的三个标准:立德、立功、立言。张五常先生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一直恪守保护私有产权、支持自由贸易这两条标准的金线。(推荐阅读张五常先生的《经济解释》)
第三章 创新,升级认知的工具
坚持做,持续地做,系统地做,用死磕的匠心精神去做,这本身恰恰就是创新。
1. 所谓的科学是先提出一个大胆假设,然后再回到现实中小心求证。为什么科学家都得有实验室?实验室可以帮助科学家把那些干扰性的因素排除在外,以此来验证自己的设想。科学是一个从理论到现实的思维过程。而技术是设定一个目标,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干起来再说。只要能达成目标,什么手段都可以。我干成的时候,也许我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干成的,反过来再总结理论。所以,技术是一个从现实到理论的思维过程,与“科学”正好相反。所以,治病不是科学,而是技术。(推荐阅读《医生的精进》)
2. 人可以调动自己的一切想象力、能动性、积极性来解决具体的问题,这是一个典型的技术性思路。
3. 怎么当一个好的创新者?第一,持续地做;第二,系统地做;第三,死磕地做。这就是所谓的匠人精神。
4. 创新与智力无关。人们总是觉得创新就是做难题,必须具备极高的智慧含量。其实这是不对的,坚持做,持续地做,系统地做,用死磕的匠心精神去做,这本身恰恰就是创新。
5. 创造就是一连串的事件,它是一个网,绝不是一个点。(推荐阅读阿什顿的《创造》)
6. 我们谈互联网的时候经常提到一个词——涌现,就是指很多宏观现象其实和构成它的微观个体之间没有什么关系。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水,水分子里面是不包括波浪这个现象的,只有把一堆水分子搁在一起的时候,才会涌现出一个叫波浪的宏观现象。
7. 五种创新机制:
第一种叫给予。给予这种行为不仅是慷慨地帮助别人,还可以塑造对方的行为。比如微信。
第二点,借用和移用。就是把别人的好东西拿过来使,比如字母表的形成。
第三点叫杂交。从别人那儿借用过来的东西是不是可以和我原有的东西放在一起,产生一种全新的创新呢?比如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
第四点叫发明。当一个创新成果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先别着急,它的很多本性还没有暴露出来。随着时间的演进,它会逐渐把自己的天赋本性发扬出来,你作为一个创新者来推动这个过程,这就叫发明,是发扬明显出来的意思。比如电视机从以前只播放戏剧和电影,演变为后来的新闻、纪录片等各种媒体样式的内容。
第五点叫互动。
8. 积木式创新是开放式创新的一种,它的特点是:科技来自高校,高校是其中一块积木,而企业家是核心积木,把高校积木拿进来,协同研发者做积木,然后再生产销售这些积木,围绕它做起来。
9. 创新是各个复杂单位的高度协同。创新的核心是协同,而不是拍脑门。协同要求各个小的细分单位都是优秀者,优秀者把积木搭起来,就会出现好多创新。这实际上是协作,是一个网络结构的协作,这是第一。第二,这个协作主导者是谁?就是完成创新核心步骤的那家公司,它是要把科技固化成产品的。不管是有专利式的创新,还是开放式的创新,都要走完这一步,都要把科研成果转换成用户能够使用的商品,不管它是硬的还是软的。产品化往往是协同的结果。
第四章 商业思维的升级
你的价值不是取决于老板给你多少钱,而是取决于你创造了多少价值、你的能力有没有得到提升。
1. 病毒启示录一:千万不要小看小物种的崛起
小物种的崛起表面上看会给大物种带来灾难,会带来大量的死亡,也就是瘟疫,但是结果不仅仅止于此。不仅仅是死了一些大物种就完了,它对大物种未来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种不可预测的质的影响。(推荐阅读《上帝的跳蚤》)
2. 病毒启示录二:重新理解现在商业竞争的实质
回过头来看物种战争,它清晰地分成了三个竞争层次:最浅的是力量之争,深一点的是数量之争,最深的是多样化之争。
3. 病毒启示录三:商业新物种的出现最值得警惕
对一个新物种来说,不在乎它强大不强大,也不在乎刚开始的时候它有没有缺陷,关键是这套逻辑大家没有见过,它在上下游的生态中没有天敌,所以它就可以疯长。老鼠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老鼠是地球上一个非常成功的物种。
“20年前,我不可能想象今天发生的一切。20年后,你也不可能想象未来的情景。我们更应该相信那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未来20年,最伟大的产品还没有创造出来。”——凯文·凯利
4. 孔子是个“行所当行”的人,就是你对我好,我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照样对你好,因为对你好是我的需求。当一个人有了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的时候,他才会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因为别人怎么对他,所以他故意要做那些跟别人对着干的事。
5. 管理者的定义就是,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的人。所以,只要你是个管理者,你身上永远都有一个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培养他人成长。
第五章 这个世界会好吗?
经济发展最坚实的底座和基础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是个人在长期协作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以及构建起来的协作关系。
1. 《物种通论》里面有一句招牌式的口号——“人性是物性的绽放,人道是天道的赓续”。《物种通论》这本书的第一个基础就是:138亿年的宇宙演化史、38亿年的生物演化史和1万年的人类文明演化史是一脉相通的。这是我们要建立的第一个共识平台。
2. 第二个共识:人类的任何思想结果都是必然的。任何思想变化,本质上是人类信息尺度的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3. 第三个共识:人类的生存境况是越来越惨的。
4. 《物种通论》中的核心结论是四个字:递弱代偿。递弱中的弱是指存在度,存在度主要看两个指标:第一个指标是在宇宙中的总质量,第二是稳定度。人类是存在度最弱的一个物种。代偿是一个生物学上的专有名词:当生物的某个器官功能衰竭或者损坏之后,想修复这个器官本身不太可能,但是有一个神奇的效应,其他器官在功能上会补足这个损坏的器官。比如割掉一个肾之后,另一个肾会来补足那个被割掉的肾。代偿效应并不能补足原来器官的机能缺损,这是一个典型的医学概念。
万物的递弱代偿,我们可以从四个结论来加以观察。
结论一:对外的依存条件越来越多。条件越来越多,显得本事越来越大,可是本质是:存在度越来越差。
结论二:对环境的感受力越来越强。因为我们的社会适应度越来越差,所以必须把自己的信息感应度进一步提高。
结论三:自由度会越来越高。因为我们要捕捉那些外在的物质条件来供我们生存。
结论四:结构度越来越复杂。王东岳老师在树立给结构下的定义是:原来一个浑然自足的母体进行了分化或者残化之后,在进行媾和的结果。
5. 我们判断一个理论体系是不是有价值,关键是看三点:
第一,自洽。就是按照现在人类的思维水平,有没有发现它内部的逻辑矛盾。如果没有,就叫自洽。
第二,他洽。它能不能解释现在人类知识总量中发现的那些事实。
第三,续洽。这个理论体系成立之后出现的新知识、新事实,能不能放到这个理论体系中加以解释。
5. 七点推论:
推论一:社群经济不可避免;
推论二:中间环节不可去掉;
推论三:“共享经济”中的某些结论并不成立;
推论四:未来的企业竞争将以群团化的状态进行;
推论五:新的商机已经到来;
推论六:想要做大、做强,就要与更强的企业进行合作;
推论七:越小而美,就越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