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智能化时代,最昂贵的不是钻石,而是人才。知识在信息和科技发达的时代具备强大的创富能力,这已是一个母庸质疑的结论。在改革开放初期,很多暴发户并没有什么知识,有些甚至不识字,但凭借过人的胆识,通过倒买倒卖就能积累大量财富。在进入九十年代后,倒买倒卖更高级一些,买卖的不再是普通小商品,而是能源矿藏,因此那时煤老板风光无限,无论是娶媳妇儿还是嫁女儿,他们都极尽奢华之能事,身带几百斤黄金首饰或是几十辆超级豪车陪嫁等。
从九十年代后期,信息革命启动,互联网时代降临。在财富的创造和分配竞赛中,靠倒卖物质起家的土豪全部消失殆尽。在这一轮财富浪潮中遨游的,全是所谓的”知识精英“,他们不再靠倒卖不可再生资源获取财富,而是通过将头脑中的知识转换为产品或服务,通过科学技术提高生产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生活体验等方式来获取巨额财富,而且他们创造的财富规模远超以前土豪,如今的首富贝佐斯资产将近1500亿美金,他的财富完全靠技术与服务实现,这种创富方式与以前认为财富就是物资资源的观念大相径庭。
现代白手起家的财富精英,总给人一种带着知识与智慧光环的感觉。你看马云金句频出,你从他的话语里能感知他的格局与价值观远高于常人;李彦宏在两会上的建言是如何制定国家级AI战略,抢占智能革命浪潮的制高点;而马化腾建言大力发展产业互联网,也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制造业生产力;在任正非领导下,华为成为5G通讯标准制定者,而且在通讯行业手握大量核心专利,华为正是依靠科学技术创造大量财富。
在知识为王的时代,个人发展的最好路径是成为时代需要的知识精英。问题是,如何让自己或子女成为知识精英。很多人想到的是通过教育,考好的分数,上好的学校,拿好的学历,进好的公司,然后拿高的薪水,绝大多数人想到的是步步为营,升级打怪,慢慢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问题是做得到吗?
在竞争激烈的个性化时代,很多人妄图随大流来获得鹤立鸡群的竞争力。前段时间哥们跟我抱怨,她老婆打算把深圳两套房子卖了,换一套只有40平米的学区房,同时还得再背负150多万贷款,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在未来十多年内,省吃俭用,谨小慎微的生活。他很郁闷,以我们现在三十多快四十的年龄看,这意味着他们要把自己的人生精华奉献给孩子,即使学区房可以保值,但熬到孩子上学后,自己年华已逝,到时候把房卖了,再多挣一百万,于人生也没有太大意义,问题在于投入一生年华换取的学区房是否能给孩子带来独一无二的竞争力。
人才有两种成色,一种叫标准工业品,一种叫创意艺术品。标准工业品的特色是,它能根据固定流程大规模批量生产,而伴随着产量的增大,个体价值越来越低,例如现在的汽车。创意艺术品则独一无二,根本无法重复生产,例如你把几万个文字编辑聚在一起,你也写不出《红楼梦》,抑或莎士比亚全集。所以创意艺术品极难产生,但由于其独特性,因此价值极高。
在教育上,我们想以生产标准工业品的方式创造艺术品,那是一种妄念。很多人耗尽毕生财力,背负沉重债务为孩子购买学区房,其目的无非是通过良好教育质量将孩子打造成富有竞争力的人才。但你是想让孩子成为”工业品“人才还是”艺术品“人才,我想大多数人都希望是后者,但却以生产前者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改造,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期望。
”工业品“人才会把事情做对,”艺术品“人才做对的事情。很显然标准化的流程式教育可以教人写作,但无法叫人”创作“。写作有固定流程可以遵循,很多写作教程都会给你指令式指导,例如”基本的句法规则“,”适当为句子加标点“,”去掉句子中过多’的地得‘“等,掌握这些技巧你基本上可以顺利的完成各类文体,例如公文,计划书,讲话稿等,甚至还能在报刊发表一些小文章。但流程化的写作教育无法把人培养成作家,例如写作教育永远无法教出”意识流“文学家,法国大文豪创作的《追忆逝水年华》,里面有很多经典片段,其文字组织方式完全与流程化的写作方法背道而驰,但恰恰是这种独特的行文方式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审美情趣!
“工业品”人才是搬砖农民工,‘’艺术品“人才是蓝图设计师。前者只能亦步亦趋的落地价值,而后者则无中生有的创造价值。通俗说”工业品“人才是打工仔,做的再好也不过工资高一些,他们的价值在于”正确“,正确的执行指令,因此”工业品“人才只能等待价值被创造出来后,他在命令下落地实现。一栋大楼,它的真正价值在其设计蓝图,而不在于一砖一瓦的堆砌,而后者恰恰是”工业品“人才的专长。
“工业品”人才拿工资,”艺术品“人才要资本。现在很多人培养孩子,无非是希望他有个好学历,然后进入一个好单位,拿到一个高点的工资,因此对孩子培养的着眼点在于会”搬砖“。很多外表光鲜的白领,在办公楼里向工蚁一样辛苦劳碌,付出巨大的辛劳,但在报酬上却难有议价能力,每天求神拜佛希望老板发发慈悲将工资涨点,被老板压榨时也只能忍气吞声,比较”工业品“一大特色是标准化,可替代,由于本身不具备稀缺性,因此只能忍受自身价值不断被碾压的局面。
”工业品“人才苦逼几十年,积攒一笔血汗钱后,将钱用于购买所谓的”学区房“,让孩子接收流程化改造,于是十几年后,老“工业品”因折旧退休,新的“工业品”顶上,继续重复上一代的命运,于是就如工业品在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大规模输出一样,”工业品“人才在教育流水线上不断印刻出,形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无奈局面,这或许就是人们所抱怨的”阶级固化“。
为何”工业品“人才价值内涵低,很多父母还是要将孩子”工业品化“呢。一是思维局限性,父母本身就是”工业品“,因此他们只有”工业品“思维,只了解工业品的打造方式。二是”工业品“能够根据模板进行流程化打造,因此容易产出,现在应试教育如同工厂生产流水线,只要你按照流程经过若干阶段就可以达到若干品质,因此生产路径清晰可见,培养过程省心省力。
”艺术品“人才只能生长无法生产。我记得小学语文课本上有一篇文章叫<鸟的天堂>,一棵参天大榕树枝丫密布,它自己形成一片天地,大量的鸟儿在树上找到自己的归宿,度过自己愉快的一生。在我看来,”艺术品“人才就是这棵大榕树,没有任何”园丁“能种出这样的大树,而它的枝叶都靠自己恣意生长而成,不曾遭遇任何特意的裁剪。
成为”工业品“容易,成为”艺术品“极难。想都不用想,长成那样的参天大树需要多少偶然性,需要忍受多少不确定性。工业品特点是确定,棱角如何分布,实现何种功能都有明确的规定。而艺术品的价值恰恰在不确定性,如果不是达芬奇创作出来,你永远不知道蒙娜丽莎的微笑应该是何等样子。对不确定性的容纳程度,是打造”工业品“和”艺术品“的重大区别,很多父母费劲心思买学区房,其目的就是要尽可能排除孩子成长路径上的不确定性,这确实能保证孩子人生在预定轨道上运行,但人生的多种可能性被裁剪后,其人生价值就被限制在给定方框内,”阶级固话“由此形成,由此可以说”阶级固化“完全是由自己一手造成。
”工业品“人才讲究固定套路,”艺术品“人才强调自由发挥。如果拿美女做比方,”工业品“美女就是礼仪小姐,”艺术品“美女就是女明星。礼仪小姐服装统一,三维满足给定标准,一颦一笑都很优雅。但你知道这些行为都是”工业标准“,都是训练出来的套路,所作所为并非发自其内心,你知道礼仪小姐其实带着一副标准化面具。
女明星则肆意发挥自身个性。明星只有特色,没有标准,任何发自其个性和内心的独特展示,都成为其招牌。最典型的是Lady GaGa,她穿戴各种奇装异服,营造种种夸张的姿态和表情,礼仪小姐这么做就是严重错误,而女明星的各种发挥,各种任性,各种不同寻常的展示才是她的价值所在,而事实表明,女明星的”出格“远比礼仪小姐的稳重能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
”艺术品“人才讲究风险,创新,他们的特点是不规则,不确定。”工艺品“能按照流程大规模生产,”艺术品“却永远独一无二。我们知道马云情商高,深谋远虑,具有战略胸怀,但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学怎么做才能具备这样的特点。谁都知道马化腾是第一产品经理,对用户体验的把控首屈一指,相关研究书籍也是汗牛充栋,但世上依然只有一个马化腾;我们知道任正非有狼性风格,有强烈的危机感,有无以伦比的领导魅力,也有大量的书籍和论文去解析任正非的成长路径,企业管理心得,战略胸怀等,但无论你怎么皓首穷经的去解读,去研究,你永远无法再复制一个任正非。
“艺术品”人才依靠自己独有的”必杀技“吃遍天下。如果你仔细审视”艺术品“人才,你能感受到他们个性鲜明,而且拥有众多性格”缺陷“,例如马云夸夸其谈,马化腾非常内向,不善言辞;任正非是个工作狂,他的家庭婚姻有诸多问题。但他们就靠自己独有的专长在一个领域内唯我独尊。”艺术品“人才尽可能的拉长长板,”工艺品“人才尽可能的弥补缺陷。学校喜欢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事实上哪有那么好的事,好处全让你占据,”全面发展“的结果就是”全面不发展“,因此教育生产线上下来的”产品“几乎千人一面,无论是气质,思维方式,行为处事全都大同小异,由于”工艺品“的可替代性太强,因此不值钱。你看大学生的薪资一降再降,就可略知一二。
我当然不是宣扬放弃正统教育。我要宣扬的是,不要随意抑制孩子性格的发挥,要大胆的允许孩子的个性在脱离”主流框架“下得以重复发展。如果孩子偏科,你就不要强行纠正他”平衡“,那只能导致他全面平庸。我们现在很少出现以前的大师级学者,像钱钟书,鲁迅,胡适等,这些大师都拥有及其鲜明的,与众不同的个性,就像钱钟书”偏科“极为严重,数学考15分但照样可以进清华,你看现在还有那个”偏科“如此严重的”艺术品“人才得到此等机会,过分剥夺每个人独特的个性化发展空间,恰恰是我们的教育无法培育出大师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的教育才被嘲笑为”打工仔“培训流水线。
由此看来,花重金买学区房,很可能是花大价钱在即将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上买个豪华舱。
新书上架,请诸位朋友多多支持:请关注公众号,让我们共同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