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二十八分之一

著名犹太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在纳粹时期,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侥幸生存。按他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提到的统计数据,“在集中营里,生存下来的概率不超过二十八分之一”。

我实在想知道,如果是自己处在那样恐怖极端的环境下,能不能成为那幸运的二十八分之一?如果在集中营活下来有规律可循的话,那么它们又可能是什么?

幸运的二十八分之一_第1张图片

1.给苦难赋予意义

人活这一辈子,到底是什么东西在驱动?是弗洛伊德认为的追求快乐,性的驱动力?还是阿德勒认为的追求财富和权力,自卑的驱动力?当面临随时进毒气室的恐惧,我们能靠寻找快乐、财富、权力挺过去吗?在不能吃饱睡好,充斥着死亡气息的集中营,这无疑都是痴人说梦。弗兰克尔认为最重要的驱动力是由赋予生命意义而产生的。

他认为,当苦难被赋予意义,即使每天只能吃到300克面包(想象日常你喝的一瓶酸奶的量吧),即使九个人侧身挤在木板上睡觉,即使干活时发一会呆就可能被杀掉,你也不会轻易地冲向电网求死,也不会绝望地抽掉珍藏的香烟。你只要有更重要的事等着去做,便不会轻易向眼下的痛苦投降。

同是维也纳人的著名作家茨威格(著书《人类群星闪耀时》),1940年就到了远离战乱的巴西,因为看不到战胜法西斯的希望,于1942年2月携家人服毒自尽。茨威格眼界的局限,让他即使生活在自由的巴西,却仍像一个囚徒。而弗兰克尔从意义的高度看得更远,即使身处险境,为了活着见到亲人,为了完成自己出版心理学著作的梦想,他顽强地撑到了最后,正如尼采所说:“那没能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壮。”

2.在生存的大概率事件上持续投入。

弗兰克尔刚到奥斯维辛时,有个纳粹军官在懒洋洋的左指右指,人们根据他指的方向分别站队。一个难友告诉弗兰克尔,90%的人会去左边,然后就毫无例外地进焚化炉。如何成为幸运的10%呢?难友告诉他,那就是让自己看起来健康、强壮、显得有价值。在集中营里,做到这一点就是生存下去的大概率事件,你可以挺直腰杆站立,精神抖擞干活,千万别忘了每天刮脸让自己显得年轻有力。

为了有价值,弗兰克尔还通过自己的医学背景和囚头搞好关系,因此而多吃的豆子和少出的外差无疑让自己更加安全。由此我想起了给典狱长当会计师的肖申克,危难时刻他擅长避税的专业技术,让其获得了更多生存资源。

弗兰克尔也特别善于总结,他知道不要成为太显眼的那个人,混迹于人群当中最为安全。对什么时候站队伍前排,什么时候站中间他都极有心得,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增加生存率才是王道。

3.面对压力时的积极选择。

比如有些得知真相的癌症患者,会在绝境里失去希望和勇气,这将导致身体抵抗力急剧减弱,人很快进入死亡倒计时。而把压力视同挑战的人,比如幽默、乐于助人、具有使命感的人。他们利用幽默这种化解压力、保存自我的武器,从不良境遇中超脱出来。弗兰克尔就擅长和难友互相编笑话,相互鼓励。

看过电影《美丽人生》的人都记得那个幽默的父亲吧,他把恐怖的集中营生活,给儿子说成是积分游戏,完成各个小目标累积1000分,就可以得到一架坦克的奖励。最后,乐观的父亲虽然倒在纳粹的屠刀下,聪明的儿子却等来了盟军胜利进军的坦克。

战后弗兰克尔回忆着不堪的岁月写道: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面对苦难的不抛弃不放弃,或许这就是他成为幸运二十八分之一的秘密。

幸运的二十八分之一_第2张图片

附:《活出生命的意义》中的部分文字改编的小诗。

当火车进入岔道,

焦虑的乘客中突然在惊呼,

“天啊,奥斯维辛!”

霎那间每个人都心跳骤停,

终极抉择已经来临。

看似毫无希望,

即将面对无可改变的厄运。

让我们……

去找到生命之意义,

去见证人类极致的潜能。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

便能生存。

你可能感兴趣的:(幸运的二十八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