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高效阅读法》Chapter4

读书不求甚解好过于不读,但收效仅限于娱乐。力求精进自我的读书人必然要有更高的要求 -- 重复理解+运用实践 循环往复。

读书摘要笔记+阅读时的突发奇想能帮助自己在重读时跳过原书中大量不重要的部分,但是这部分的整理不是在读书时也不宜放在读完立即事项中,而是这些第一次阅读时画出的重点经历3-4天的冷却,取舍选择后的笔记尚称为精选。

累积的笔记按照题目做分类,作者的方法是分:主题类,参考资料,引用文句;主题类别里的分类有助于换个角度审视自己的关注圈,也让累积的知识在大脑中有个系统化的结构,实际运用时或许就可以从大脑中建构的最简单的“记忆宫殿”里抽取出知识卡片。对于这个想法,让不善记忆的自己有些小激动和小期待,我应该要这样试一试。

在杠杆阅读术的概念中,书的精华被持续吸收,原始的书籍却未必需要妥善保存。因为没法送人送去回收再利用也是不错的。

值得借鉴的简单整理法:书架上层--有趣有益的书;中下层--无聊收益不多的书;最下层--准备丢弃的书;没有被提及到新书可以放到最上层。 :)同时书本排列不必太多讲究。

被反复强调的知行合一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之处,知识如何行得通是在不断变化的实践环境中累积然后自我消化的结果。与人分享和传授所学也是一种自我实践。一定要不厌其烦反复实践直到变成习惯而产生直觉反应。


工具参考:随身扫描笔搭配OCR软件

书单推荐:彼得'杜拉克 (管理大师)-《杜拉克的实践经营哲学》《杜拉克精选:个人篇》;《大师轻松读》;


My Q:知行的重要性已如雷贯耳,但是对于个体不可避免的惰性以及跳出舒适区的畏惧,高效行动不是一个认知的问题而成了如何跨越心理障碍并能按照正反馈方式运作下去挑战行动。比如我个人比较突出的社交恐惧,表现在与人沟通时的没有话题不知从何聊起,表达观点时常常词不达意,过于严肃不善幽默等更不谈什么随机应变临场发挥了。与人交流成了自己最倾向回避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如何通过书本帮助自己走出长期积累下来的挫败和恐惧?或者其实我连自己最根本的问题都不是很清晰,如何能得知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读《高效阅读法》Chapter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