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枸杞、槟榔、红枣、山楂、栀子、玫瑰、赤小豆等药材。摄影/黄彬彬,选自《地道风物·本草进化论》
-风物君语-
药与药
秉性隔山海
以自然之物入药,并非中国独创,而形成独特而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并一直延续至今的,却只有中国。
中医在用药方面,是尊重自然法则的。因为不同的地理空间会赋予药用动植物及矿物不同的药性,所以在可以入药的原生植物中,具备明显地理属性的中药可发现三百多味,这些植物被称作“道地药材”。
它们来自险峻的高山、深邃的森林,或是广袤的平原,而在它们背后,是一个关于国家地理的传奇。
▲在悬崖上劳作的药农,没有他们,本草终究是草,无法升华成药。摄影 /柳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取自自然的中药材,也继承了自然体系的复杂性。这种复杂,就体现于药性。
中医所用之药,有着极大的药性差异。药材的产地,就可以决定药方的有效性,因此,即使是很多看起来完全相同的植物,药性也可能存在差异。
以当归为例,当归主产于甘肃、四川等地,其中,在降雨较多、气候冷凉的甘肃岷县产出的岷当归质量最佳;相比之下,与其只有一山之隔的武都、文县等地由于受到山体阻挡,东南风吹拂不到,而降雨相对较少,气候较为温暖,土地相对贫瘠,使得喜好高寒阴冷环境的当归,质量也因此下降,甚至连外观都有所不同。
▲甘肃省西南部延伸至四川省北部的岷山山脉,岷县正因位处岷山北端而得名。图/图虫·创意我国地跨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不同的地形、土壤、水分、气温、光照和生物分布因素,就会孕育出几种相同种属却品质不同的药材,而道地药材,就是指特定产地所出产的品质优良、炮制考究、疗效明显、产量较高的中药材,可谓是优中选优。
道地药材的概念最早见于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所载:“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强调了区分产地、讲究道地的重要性。
道地药材观念的形成,最终以明代的《本草纲目》为最成熟阶段,李时珍对道地药材的产区做了更为精准的定义,他认为产地不同,药物的性质必有区别,“性从地变,质与物迁……沧卤能盐,阿井能胶……将行药势,独不择夫水哉?”也就是说,药物的性质,取决于地理环境,沧州卤水能产盐,山东阳谷阿井的水能煮胶,药的作用难道不是因为水的独特吗?
▲李时珍认为含腐殖质的偏酸性土壤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适宜气候是三七最理想的生境,今日,三七的道地产区是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广西和云南,是李时珍当年判断的最好说明 。 图/《地道风物·本草进化论》现有的道地药材有三百多种,仅占全部药材品种的不到七分之一,它们都是有着明确地理属性的优质品种。
以地之位,冠我之名
植物与自然环境之间是存在“默契”的:特定的自然环境可以告诉你,这里会生长出什么样的植物;特定的植物也可以告诉你,它们生长的地方有着怎样的地理风貌。
譬如枸杞,作为一种常见植物,在我国分布很广,但为何偏是“西枸杞”被视为优质枸杞的象征呢?因为“西枸杞”产于宁夏中宁、中卫一带,这两地均位于黄河岸边,地处西北高原,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枸杞果实糖分的积累,生产的枸杞子粒大肉厚,色红味甜。
▲宁夏枸杞名气大,自然出现了“冒牌货”。一个最简单的鉴定宁夏枸杞的方法是“紧握法”。抓一把枸杞,紧紧攥住,松开手,若散开就是宁夏枸杞,黏成一团则是“李鬼”。摄影/李鹏
产地和药材这种“休戚与共”的关系从药材的早期命名和后期分类上也可以寻到踪迹。
道地药材最初的含义是指某“道”或某“地”出产的药材,早期的道地药材,便多以古地名来命名。以东汉的《神农本草经》为例,里面记录的巴豆、巴戟天、蜀椒、秦椒、吴茱萸等,前面的字,都来自巴、蜀、秦、吴这些秦代以前就有的古地名。
后来,随着古人对药材认识的不断加深,形成了以关药、北药、怀药、西药为代表的北方道地药材产区,以及以浙药、江南药、川药、云贵药、广药、和藏药为代表的南方道地药材,这十个产区都有相对应的气候类型,也具有显著的植物分布特征。
▲ 沟壑纵横的秦岭。图/VCG
秦岭南北气候的差异亦使得南坡和北坡的药用植被类型迥然不同,山地南坡的自然条件优于北坡,故而分布在南坡的药用植物比北坡丰富,约750 种,占秦岭药用植物总数的86.7%。其中只分布在南坡的158 种,如汉中防己、红板归、细穗红三七、土人参、威灵仙等。北坡有705 种,占秦岭药用植物总数的81.5%。其中只分布北坡的有113 种,如草麻黄、小香蒲、山竹花、太白贝母等。
与陆地相同,从北到南,四大海洋药区的气候变化同样遵循南北差异的规律,动、植物药兼有。不过,目前中国海洋药物开发利用的种类还比较少,数量也不大,与潜在资源相去甚远。毕竟,深邃的海洋,依然有着太多的未知等待我们去发现。
地和药分东西南北,人亦然。不同地理空间内,常出现的疾病不同,用药原则自然也不同,这就体现了中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辨证施治原则,注重地理对药物及人的影响。
▲野生的铁皮石斛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生长极慢,现在已经很难在野外看到原生种。野生的无法采摘,到了种植季节,药农们就需要悬挂在崖壁上,种植铁皮石斛。摄/柳涛,图/《地道风物·本草进化论》以地跨热带和亚热带两个气候区的岭南地区为例。
自古以来,地处岭南的广东就是气候炎热,雨量丰沛,植物繁茂,物产丰富,然而在古代,却是传染病重灾区,曾经因为山多瘴气的环境,让当地人受了不少苦,加之古代卫生条件有限,致使瘴疟、痘疫、鼠疫、霍乱、麻疹等传染性疾病频频出现。
▲ 1948年,广东省汕头市药材市场的药摊。摄/韩志广,图/《地道风物·本草进化论》
届时,东晋著名医药学家葛洪数度到此,用青蒿治疗瘴疟,此前的岭南医家也留下了用薏苡仁防治瘴病的记录。
彼时,青蒿和薏苡仁在岭南地区都是适应本地生境的常见植物,以它们入药,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如今广东人养成了爱沐浴、吃海鲜、喝凉茶的生活习惯,也是人们基于气候地理的自然选择。
▲ 凉茶里用了多种中草药,所以地道凉茶的苦味能颠覆你的想象,店家往往会为你配上一小份陈皮或糖,当然,陈皮也是一味中药。图/sohu.com
2016年,广东省立法选出岭南八种道地药材:化州化橘红、新会广陈皮、阳春砂仁、湛江广藿香、德庆巴戟天、高要广佛手、肇庆何首乌以及东莞、中山、茂名等地所产沉香。
其中,号称“广药之首”的化橘红,是化州特产的一种柚子,它所具有的散寒燥湿、利气消疾、止咳、健脾消食的药性,尤其适合治疗因痰湿体质造成的各类疾病。药性与疾病之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地理对应关系。
▲在广州市越秀区兰圃公园喝早茶的人们。以食养生的哲学贯穿了广州人的生活,从早到晚都有讲究。摄影/乐脆星,选自《地道风物·本草进化论》
如此看来,地与人、地与药、人与药,有着奇异的共通之理,不孤立地看待任何一点,正是中医的独特之处;人们于一味药中,便可见河岳山川,妙手仁心。有什么药材或中药制品,让你从小就印象深刻?
- END -
文丨常立军
编辑丨北方有鱼、苹果
封图摄影 |黄彬彬
本文内容及部分图片来源于《地道风物·本草进化论》
原文有删改
叮!风物小馆带货时间到!
今天推荐给大家的是一份地地道道的好药,
产于“中国罗汉果之乡”,广西桂林永福县的罗汉果
是清热润肺的一种良药。
▲冲泡5分钟,享受茶饮不止两小时!摄影/吴学文
相比传统熏烤而成的罗汉果,
经过低温脱水的罗汉果,
保留了原有的清甜口感,
外表上也是色泽清透。
果肉果壳均可冲泡,
只要一点点就很甜
是春秋季节润喉降燥的好帮手。
扫码下单,即刻发货。↓
也可以复制淘口令打开淘宝
mqDb14ArdkT
即刻享美味
《中国国家地理》原创MOOK系列011
—点击下方图片,跟地道风物一起尝尝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