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一个老调常谈却第一次被我正视的话题

昨天上午在弓道馆解散之后我原本打算去图书馆学一下日语,但是看到一张海报,“亲近自然与健康生活”高峰论坛,嘉宾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教授、博导,东京农业大学(地域环境学部造园学科)客座教授李树华博士,虽然这个主题和我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抱着听听看又不会怎么样的态度直奔论坛所在地点了。

当我到达现场的时候,李树华教授关于园艺生活与疗愈的分享已经基本接近尾声了。所以我想分享关于王博博士“亲近自然与健康”的讲座给我带来的感受。

一开始嘉宾提到“自然缺失症”这个概念(详情百度),因为过多地依赖电子产品,我们很少去走进自然发现自然了解自然,这也就造成了我们的感官使用减少,这是我们创造力、想象力和感受里退化的根源,我们只把焦点集中于电子屏幕,难免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很难去同理别人。

当我们对自然不再敏感的时候,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自然无从谈起,更不用说引发保护大自然的行动。而且自然缺失症也会让很多关于自然的经验走向灭绝,比如一个在城市里生活的小孩可能真的不知道米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可能会说是超市里买来的。

以前会很羡慕出生于这个年代的小孩,因为他们一出生就可以享受到各种高科技带来的便利,但是现在我突然觉得在某种程度上说他们也很可怜,因为他们从幼年开始就被各种电子产品包围了。那种本能的对自然的好奇与亲近会在一开始就被父母扼杀,比如很多父母看见他们的孩子玩泥巴时就会说“不要玩泥巴,好脏,赶快去洗手”。

我反思我自己与自然的互动经历,小的时候我会把落叶花瓣夹在书本里,还和花啊草啊树啊大地啊对话,并叫他们“玉花”、“玉草”、“玉树“、”玉地“……来表示自己和他们是一家人。但是现在我离大自然很远,以前朋友送我的盆栽因为缺少我的呵护,最后死掉了,我一点也没有什么愧疚之意。

王博博士让我意识到除了与人互动,也要和自然里的其他生命互动。那么如何互动呢?从一棵盆栽开始哈哈。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然,一个老调常谈却第一次被我正视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