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安防监控时代智能硬件如何布局

得益于平安城市和智慧城市的打造,安防监控产业飞速发展,安防监控产业始终保持高增长态势,2016年,我国安防监控行业总产值达5400亿元。其中,仅视频监控系统领域,行业增长率均保持在15%以上,2018年将突破100亿美元,2014-2019年复合增长率为15.7%。

伴随着AI在安防监控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当前的安防监控监控市场早已是“无AI,不安防监控”的局面。

AI安防监控时代智能硬件如何布局_第1张图片

一、AI安防监控市场规模

从安防监控行业规模来看,目前大部分安防监控企业对于AI技术的应用还处在接受并尝试使用阶段,但从增长趋势中可以看出,AI在安防监控领域的附加价值开始凸显。2011年以来,我国AI安防监控市场规模逐年攀升;至2017年,AI安防监控市场规模达到6480亿元,同比增长20.0%。

传统安防监控难点

1.在传统安防监控应用背景下,对于复杂的环境、超强的数据流,无法有效应对,缺乏准确性。

2.封闭式数据系统,无法形成数据联动与分享,缺乏整体性。

3.主动防范与控制能力弱,借助传统安防监控产品方案实现的大部分控制为事后控制。

4.系统硬件复杂多样,单个安防监控结构内部模块多,信息连接多依靠接口,无法适应智能化时代个性化、场景化的需求。

AI安防监控落脚点

二、1.AI安防监控+平安城市

AI安防监控是实现平安智慧城市的基石,深度学习和智能分析让安防监控监控真正智能起来,拥有自学习和自适应功能,能够根据不同的复杂环境进行自动学习和过滤。

同时,AI安防监控全面实现视频数据结构化,与大数据系统配合实现实时的安防监控体系。视频图像的联网调度和信息资源共享,数据资源在不同安防监控云端的共享,安防监控产品实现对危险与异常的主动识别,安防监控行为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另外,在物联网产业的不断融合发展下,视频数据是其中最大量的数据,也是潜在价值最大的数据视频物联,作为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数据。

AI安防监控时代智能硬件如何布局_第2张图片

2.AI安防监控+警务识别 

在警务识别方面,目前主要依赖的AI技术主要有步态分析及行为识别,对检测对象的身体特征和运动姿态进行分析,快速锁定目标人群,提升公安系统信息化水平。步态分析及行为识别能够根据人的姿态、步态、穿着识别对象,并跨越镜头将该对象的运动轨迹画出来。

在AI技术的助力下,警务识别不再依靠单纯的人工,而是通过大数据智能系统,实现智能化识别与锁定。

3.AI安防监控+智能交通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科学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提供了智能化手段。在交通领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实时分析城市交通流量,调整红绿灯间隔,缩短车辆等待时间等,提升城市道路的通行效率。

同时,城市级别的人工智能交通大脑,可以全方位感知、全局协调,实时掌握城市道路上通行车辆的轨迹信息,停车场的车辆信息,合理调配资源、疏导交通,实现机场、火车站、商圈的大规模交通联动调度,提升整个城市的运行效率,为居民的出行畅通提供保障。

4.AI+全民安防监控

随着安防监控产业布局的进一步拓展,在各行各业向智能化、数据化转型的过程中,AI安防监控已渗透到大量的行业当中,助力企业的AI化进程。

1)视频结构化

原始的安防监控数据属于非结构化数据,不能被计算机直接读取和识别,难以产生实用价值,在AI安防监控方案中,运用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将安防监控方案中的识别对象进行归纳整理,表达目标的性状、属性以及身份,从而变为结构化数据,这种数据可以进行大规模检索、分析、统计。

2)生物识别

生物识别主要包括人脸识别与行为识别,极大的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与可靠度,目前,市场上多款人脸识别安防监控智能设备已投入规模化商用。

3)物体特征识别

AI在物体特征识别方面的应用已逐步进入成熟化阶段,网络、云计算的进一步优化也全面提高了识别的实时性,尤其是在车牌识别领域,在万物联网时代,AI安防监控的物体特征识别,将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三、安防监控智能硬件行业布局

对于AI技术在安防监控领域的应用,主要是采集前端与数据处理后端中心两个节点的问题,目前主要有两个方向:

一为将智能处理手段与能力移至后端数据中心,前端以传统监控摄像机进行数据采集。该种全中心式的智能模式虽然能提供计算和存储的支撑,但效率过低,也会带来随着数据量的迅猛递增,以及网络传输带宽所带来的压力和成本问题。

二为将AI计算能力集中到前端摄像机,而目前云计算、边缘计算等云端数据处理概念的不断成熟更是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用云来替换数据控制处理中心,将核心技术转移至前端是一个不可逆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各分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人工智能一定是一个端到端的系统,从而缩短数据的处理流程,减少存储步骤,在数据前端来处理计算与存储的问题,能够高效实现“端云协同”。

而在其中,AI摄像机作为“端云协同”的基点,成为构建AI安防监控新生态的关键。目前受到市场和资本重视的人脸识别摄像机正是其重要性的见证,华北工控目前研发上市的基于智能海思芯片组视觉平台的网络摄像机正是公司主动应对安防监控市场智能化趋势打造的产品方案。

    AI技术在安防监控领域还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同时,AI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也给安防监控领域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在智能硬件领域,深入融合云计算、AI技术,集中工业级别硬件性能优势,着力于AI安防监控各行各行的个性化打造,融合最新AI技术与概念,改造传统安防监控方案痛点,成为企业的重要突破点。

AI安防监控时代智能硬件如何布局_第3张图片

AI设备急需“智慧双眼”感知精准位置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传统的安防监控产品已不能完全满足安防监控行业的需求,无人机行业的出现,完善了监控防御体系,形成立体化的防控系统;另一方面,巡检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物流车、自动驾驶车等多种AI设备逐渐走入人们生活。然而,想让它们更智能地帮助人类工作,需要赋予它们高精度位置感知能力。让机器能实时精准感知自身所处位置,是机器变得更智能的前提。

大家都知道,视频监控摄像头多以定点布控为主,摄像头外区域不可避免会出现安全监控死角,这时候就需要人力安防监控巡逻作为辅助,但到了半夜,人员容易瞌睡、疲惫,很难避免安全漏洞的出现。这些现实痛点,让包括无人机在内的安防监控机器人应运而生。有数据显示,到2018年年底,中国安防监控总产值将达到7452亿元,但是,安防监控机器人虽将迎万亿市场蓝海,却有不少技术难题急待攻克,其中就包括高精度导航定位、机器视觉、目标跟踪、目标检测与识别等前沿技术。

“要让机器人实现自动导航,高精准的位置感知能力必不可少”,这种能力包括:高精度定位、高精度地图构建等,进而让机器实现自主、智能的有序移动。

高精度定位+AI,助推北斗民用产业链延伸

大家都知道,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全天候的精准时空信息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保障。国家一直在倡导北斗的军民融合、提倡进一步放大北斗的民用价值。“打造的这款AI定位终端,相当于将北斗民用的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将北斗高精度定位能力拓展、延伸到人工智能时代的精准位置感知服务中去。我们看好未来的这块市场,同时也对北斗的未来充满期待,在未来一年内会完成全国主要地区的覆盖,届时,这款AI定位终端可获得更好的定位网络服务支撑。”

随着北斗三号卫星的不断升空,到2020年,北斗三号的服务区域将覆盖到全球,2035年前还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基于北斗卫星的高精度位置服务市场也将迎来更大的爆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AI安防监控时代智能硬件如何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