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立竿见影的决策法“四格战略”

乔布斯——立竿见影的决策法“四格战略”_第1张图片
乔布斯

乔布斯被认为是计算机业界与娱乐业界的标志性人物,他经历了苹果公司几十年的起落与兴衰,先后领导和推出了麦金塔计算机(Macintosh)、iMac、iPod、iPhone、iPad等风靡全球的电子产品,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生活方式。乔布斯同时也是前Pixar动画公司的董事长及行政总裁。

出任苹果临时CEO的第一个月里,乔布斯处于一种极度忙碌和闭关“冥想”相互交织的状态。白天逐一跟每个产品小组谈话,彻底调查每个项目,晚上就把自己关在办公室苦苦思索,一个月里连家都没怎么回。

禅宗高僧常常用闭关静思的方法寻求顿悟。乔布斯这一个月的苦修所寻求的,其实只是一个突破口,一个为伤痕累累的苹果重新注入生机的突破口。

从华山思过崖走出来的令狐冲得到了风清扬的指点,出手就是一套无敌于天下的独孤九剑。从办公室“冥想”里走出来的乔布斯,似乎并没有得到过哪位前辈高人的指点,却拿出了一套立竿见影的战略决策法——四格战略。

乔帮主首先告诉董事会和苹果管理层:“问题就出在产品上!公司的产品,实在是太糟糕了!”

那么,苹果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不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呢?

乔帮主大笔一挥,在白板上画出四个大格子,构成一个简单的二维坐标系。坐标系一个维度上写着“台式机”(Desktop)和“便携电脑”(Portable),另一个维度上写着“大众消费者”(Consumer)和“专业人士”(Professional)。

两个维度交叉成的四个格里,是留给管理层思考的问号。1997年,电脑不外是台式机和便携电脑两类,而苹果的目标用户,一类是价格敏感,但也追求时尚的大众消费者,一类是商务、教育、出版、设计等行业里的专业人士。那么,大众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台式机和便携电脑,专业人士又需要什么样的台式机和便携电脑呢?

如果在这四个格子里,分别填上一种苹果必须重点关照的主打产品,那么,苹果在未来几年的产品战略就跃然纸上了。

梳理过混乱不堪的苹果产品线后,乔帮主毫不费力地在四个格子里填上了四种产品:

专业人士+台式机:一种更加强劲的Mac电脑,后来发布时,因为使用了PowerPCG3处理器,这台电脑被命名为PowerMacintoshG3。

专业人士+便携电脑:对已有的成功产品PowerBook笔记本电脑进行升级,即后来的PowerBookG3。

大众消费者+台式机:对于大众消费者,乔帮主希望有一台价格便宜,设计时尚的电脑。不久,这个想法催生出一台色彩缤纷、体积小巧的一体机——iMac。

大众消费者+便携电脑:这应该是PowerBook的低端时尚版,后来,正式发布的产品被命名为iBook。

有了这个再清晰不过的四格战略,乔帮主信心十足地对董事会和管理层说:“在未来几年里,苹果绝大多数资源都将投入到这四种主打产品中。凡是不符合这四格战略的软、硬件项目,将被统统砍掉。”

不是每个CEO在纷乱的产品线面前都能保持如此冷静、锐利的目光,不是每个管理者在公司陷入绝境时都能拥有高屋建瓴的胆识,也不是每个设计师在沉醉于产品细节时都能记得从战略高度审视产品方向是否靠谱。

当乔布斯在白板上画下这四个格子,他此前12年的漂泊里所经历的挫折、困苦,所学到的经验、教训,全都化成了一种舍我其谁的战略胆识。那一刻,乔布斯似乎被屋大维、亚历山大大帝、成吉思汗、拿破仑等战略大师附体。在他的眼中,不再有纷乱芜杂的产品线,不再有层出不穷的市场需求,不再有迅速替换的流行技术,他看到的,就是那清清楚楚、简简单单的四个格子。

只要专注做好这四件事,苹果的产品线自然会从混乱回归清晰,苹果用户自然会重新认识到苹果的价值所在。

1997年11月,苹果正式发布面对高端用户的PowerMacintoshG3桌面电脑以及PowerBookG3笔记本电脑。因为性能强劲,定位准确,两款电脑的销售势头良好。PowerMacintoshG3在第一个季度就卖掉了13.3万台。1998年8月,苹果发布革命性的彩色电脑iMac,凭借五彩缤纷的靓丽造型,iMac一问世就成为卖得最快的Mac电脑,半年内售出80万台。1999年7月,iMac的炫彩外观在笔记本电脑上也被发扬光大,彩色透明的iBook高调亮相。

这一切,都源自乔布斯的四格战略。

有舍才有得。

乔布斯的四格战略告诉苹果,什么是主打产品,什么不是。言下之意,凡是不被四格战略所涵盖的产品和项目,都将遭到无情的清洗。

乔布斯和沃兹当年创立苹果时,目标是制造世界上最好的个人电脑。但一旦公司规模膨胀,又找不到新的赢利增长点时,在斯卡利、斯平德勒之类缺乏战略头脑的CEO带领下,苹果就开始尝试各种五花八门的产品项目。

硬件方面,苹果在电脑之外,还在勉力经营着自己并不擅长的自有品牌打印机、显示器乃至3D图形卡。更神奇的是,苹果居然还和日本万代(Bandai)公司合作生产一款多媒体游戏机Pippin。软件方面,各种项目更是名目繁多、层出不穷。例如,仅负责互动多媒体部门的李开复麾下,就有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手写体识别、QuickTime、QuickTimeVR、MediaAuthoringTool、QuickDraw3D、GamesAPI、QTConferencing、KaleidaMediaPlayer等一大批项目。

在乔布斯之前,勤勉的阿梅里奥已经砍掉了两三百个可有可无的项目。乔布斯则更加大刀阔斧,在剩下的几十个项目中,又挥刀砍掉了七成。乔布斯向记者介绍说:“我们审阅了所有产品计划,砍掉了其中70%的项目,只留下了30%的精华。苹果的产品团队现在非常兴奋,因为已经没有什么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项目了。我们很容易转上正轨。”

此外,除了在美国设有研究机构ATG,苹果在新加坡也投资建立了研究中心,从事东亚语言的语音、手写体等技术研发,还针对中文用户开发了一个名为“苹果中文译写器”的中文听写机产品。1995年,苹果甚至以合资的方式,在中国珠海的南方软件园创办了一家名为“苹果南方(珠海)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可惜,这些研发机构或合资企业的成果大多叫好不叫座,除了花钱如流水外,很难给苹果带来更多收入。

乔布斯毫不留情地将砍刀指向了这些花费多、产出少的机构。大批合资企业停止运转。新加坡的研究中心被彻底关停,苹果在新加坡拥有的办公楼、办公家具也被出售一空。1997年10月,曾经为苹果贡献了QuickDraw、QuickTime、QuickTimeVR、ColorSync、AppleScript等一大批新技术的ATG被乔布斯关闭。

今天的人们也许很难理解乔布斯放弃长期研发投入的决定。毕竟,像微软、IBM、AT&T这样的大企业都拥有专门的研究机构。

一位苹果前高管说:“乔布斯是世界上最好的产品经理和市场经理,在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领域声望卓著。但在工程和研究领域,乔布斯就不一定总能让技术人员信服。他关停研究机构的做法,也许是出于节省花费的考虑,也许是因为他觉得ATG做得不够好,但无论如何,这样做使他失去了不少杰出的人才。”

当然,微软之所以始终在研究领域投入巨大,那是因为微软没有经历过苹果这种濒临破产的处境。在一个生存还是灭亡的关键时刻,乔布斯可没时间考虑那么多,他能做的,只是根据自己的战略判断,干脆利落地砍掉所有负担。

所有被砍掉的负担里,最大的一个也许还要数斯卡利给苹果留下的遗产——牛顿PDA。

说真的,牛顿PDA的确是款革命性的产品。在那之前,从来也没有哪台电脑可以小到被装进口袋里。这样的产品不可谓不出色,在产品设计上也下了很大工夫,但就是有些生不逢时。在那个年代,限于硬件技术,PDA还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小巧玲珑,电脑容量、计算能力、电池续航性能等方面不可能尽善尽美。

乔布斯回归后,牛顿PDA的销售有所回升。如果再坚持几年,牛顿PDA也许会迎来光辉的一刻,就像几年后Palm的PDA产品那样。但乔布斯没时间等待了。在四格战略中,暂时还没有PDA产品的位置。

1998年2月,乔布斯正式结束了牛顿PDA产品的研发。

大批牛顿PDA的粉丝们举着标语,用大喇叭高喊口号,在苹果总部大楼外抗议游行。

媒体批评乔布斯,说他是因为报复斯卡利,才砍掉了斯卡利一手扶植起来的PDA项目。

报复?也许吧。在乔布斯心中,斯卡利始终是那个毁掉了苹果的罪人。但与此同时,牛顿PDA在乔布斯的四格战略中无足轻重,这也是毫无争议的事实。

对于禅宗信徒乔布斯来说,用砍掉项目的方法报复斯卡利,未免太过执著,太参不透因果轮回了;对于战略家乔布斯来说,既然已经用四格法高屋建瓴,就绝没有拘泥于一城一池得失的道理。

只有壮士断腕,才能绝地求生。

乔布斯1997年出任临时CEO后,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是什么?是炒鱿鱼!

没错,乔布斯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解雇了相当数量的员工,更多的人选择自己离开。上至高层副总裁,下至普通员工,就连董事会的成员也根据乔布斯的意愿进行了重组,只有少数董事被保留下来。

12年前,曾经与乔布斯并肩战斗过的马库拉、斯卡利都冷面无情地背叛了乔布斯。12年后,为了接掌苹果大权,乔布斯当然要掂量一下,自己能够信任并重用的人到底还有多少。

每一任CEO来到苹果,都会带来或提拔一大批亲信,斯卡利、斯平德勒、阿梅里奥莫不如此。无论是斯卡利信任的人,还是斯平德勒或阿梅里奥信任的人,他们大都不是乔布斯所欣赏的那种敢于挑战世界的侠客。因此,这些混迹在水果帮里,身上却没有多少水果帮DNA的人必须离开。

首先离开的是马库拉。作为苹果的元老,马库拉没有办法面对他曾经无情驱逐的乔布斯,他只能选择离开。

接下来要离开的,是所有副总裁。

没错,是“所有”副总裁。这是一个阿梅里奥曾极度信任的管理团队。但在乔布斯眼里,他们不属于苹果。

几乎所有副总裁都打包走人了。最后一个要解雇的副总裁,就是那位危急时刻起过关键作用的弗雷德·安德森,苹果公司的CFO。听到这个消息,一位经历过危局,又有幸被留在董事会的董事跑来对乔布斯说:

“你怎么能解雇安德森呢?苹果股票跌到谷底的时候,正是他做了所有能做的努力,才让我们不至于破产的呀。你不能解雇他!”

乔布斯听了这话,既生气又焦躁,站起来快速地踱步,一句话也不说。突然,他啪的一声甩开门,大踏步走出了办公室。

10分钟后,怒气未平的乔布斯重又回到办公室,对那位董事说:“好,他有功,我不解雇他。但我想让他降级,这样行吗?”

董事哭笑不得:“降级?他已经是副总裁,首席财务官了,你把他降到哪一级呀?你如果不喜欢他,那你过了这段时间,再找个人换掉他好了。可现在,你得留着他呀,要不然,现在现金流这么紧张,谁来打理钱财呀。”

乔布斯同意了。弗雷德·安德森成为了乔布斯重建水果帮的进程中,硕果仅存的前任高管。事实证明,留用安德森的决定并不算坏,安德森在苹果一直工作到2004年,见证了苹果由谷底走出的全过程。

在用人问题上,乔帮主的个人好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这无可厚非。作为CEO,要成大事,首先要有一支自己信任的团队。

创建NeXT时,乔布斯已经吸取了当年在苹果的教训,不但自己始终控制着NeXT的管理大权,而且所有高管都是他自己任命的亲信。12年的漂泊,乔布斯再也不愿看到12年前苹果内部部门纷争、人浮于事、高管间兵戈相向的情形了。

要做改变世界的大事,就要有出类拔萃的牛人。在谁是牛人这件事上,乔布斯不相信他的前任,也不相信任何现成的法则,他相信的是自己的眼睛。而且,只要是乔帮主看中的人,一个也跑不了。

当年,乔布斯搭建Macintosh团队时,他直接跑到AppleII团队挖人。他找到一位编程高手,对他说:“你行吗?我们Macintosh团队只要真正的高手。我可不确定,你到底行不行。”“行啊,”这位工程师没有怯场,“我认为自己还不错。”

“我听说你很有创意,是吗?”

“这可不是我自己说的。不过,如果我能加入Macintosh团队,我会干得不错的。”

乔布斯匆匆离去,几个小时后,又来到这位工程师的办公室。当时,工程师还在一台AppleII上紧张地忙碌。

乔布斯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现在已经加入Macintosh团队了。跟我来,我带你到新的工作岗位。”

“太棒了。”这位工程师兴奋地说,“我只要一两天就能完成手头的工作,星期一就可以加入Macintosh团队。”

“还要一两天?你还在研究AppleII?”乔布斯生气地说,“你做这个只是在浪费时间!有谁会关心AppleII?你的代码还没写完,AppleII就寿终正寝了。Macintosh才是苹果的未来。你现在就要开始为Macintosh工作。”

“现在?”这位工程师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现在!”乔布斯走上前用力拔掉AppleII的电源线,然后把桌上的显示器和电脑一起搬走,一边走一边说,“跟我来!”

这个莫名其妙被乔布斯抢到Macintosh团队的工程师叫安迪·赫茨菲尔德(AndyHertzfeld),后来成了Macintosh团队的开发干将,还写了一本名为《苹果往事》的书,记录Macintosh研发的传奇历程。

重返苹果后,乔布斯对牛人的渴求丝毫不减。他最需要的是自己的左膀右臂,是像当年的史蒂夫·沃兹那样可以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兄弟。

这样的兄弟,乔布斯从NeXT带回了两个。一位是软件研发大师阿维·特凡尼安,另一位是硬件研发大师乔恩·鲁宾斯坦。

特凡尼安回到苹果后,在乔布斯的安排下,领导公司的软件研发,并主持了将NeXT操作系统与苹果创造性的图形用户界面整合为新一代操作系统MacOSX的工作。可以说,是特凡尼安真正解决了困扰Mac机多年的操作系统不稳定的难题,不但让Mac电脑重回技术顶峰,还为后来的iPhone、iPad使用的iOS操作系统铺好了路。

鲁宾斯坦是硬件研发和电气工程的大牛,在乔布斯眼中,他差不多就是沃兹的接班人。乔布斯还没有出任临时CEO时就反复劝说阿梅里奥重用鲁宾斯坦。很快,鲁宾斯坦成为负责工程部门的高管。几年后,在鲁宾斯坦的主持下,苹果创造出了神奇的iPod,同时改变了电脑世界和音乐世界。

特凡尼安和鲁宾斯坦还只是乔布斯从NeXT带回来的左膀右臂。接下来即将隆重出场并光芒四射,一直到今天都始终是乔布斯身边最重量级大牛的人,居然是乔布斯回到苹果后从数百设计师里慧眼发现的。大牛的名字叫乔纳森·艾维。

艾维是英国人,1992年只身到美国闯荡,加入了他心目中产品设计师的天堂——苹果。但是,直到1997年,艾维不过是苹果普通设计师中的一员,在公司里从事着苹果电脑的外观设计。

重回苹果的乔布斯偶然发现,艾维所在的团队正忙着设计一种神秘的电脑。这种电脑有灵巧的一体化机身,透明的外壳和可变换的色彩。看到这款设计的时候,艾维手中还只有一个泡沫塑料的模型。几次交流下来,乔布斯断定,眼前这个艾维,必将在工业设计领域傲视群雄。

乔布斯大胆起用艾维,让他负责苹果的设计团队。不负众望的艾维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变戏法一样每隔两三年就拿出一件震惊世界的作品,从一鸣惊人的iMac,到小巧玲珑的iBook,再到将苹果推上巅峰的iPod、iPhone和iPad。乔布斯回归后,苹果每一件杰作的工业设计几乎都出自大师艾维之手。

1998年年初,乔布斯又从康柏公司挖来了精通电脑产品供应链和物流的蒂姆·库克(TimCook)。库克在随后的十几年里迅速成长为苹果内部最精通运营和管理的人,并于2007年晋升为苹果的首席运营官(COO)。最近几年乔布斯生病治疗期间,库克代理CEO职责,负责苹果日常运营。左膀右臂都齐了,项目裁剪和人员调整也做完了,乔布斯有了自己信赖的团队,公司内的组织结构也变得清晰起来。

乔布斯对《商业周刊》记者说:“这样的组织结构流畅、简单、清晰,职权明确。一切都简化了,这正是我所追求的,既专注、又简单。”

本文摘选自《乔布斯传:神一样的传奇》

你可能感兴趣的:(乔布斯——立竿见影的决策法“四格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