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下散聊(之六)


门下散聊(之六)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有兴趣聊起门下这个话题,是因为当时看到那位群友发的贴子落款“某某某先生门下谁谁谁”时,马上联想到以前看过一个故事。说郑板桥刻有一印为“青藤门下走狗”。

门下散聊(之六)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为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门下散聊(之六)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门下散聊(之六)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门下散聊(之六)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门下散聊(之六)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对于郑板桥的映象,一是他做官清廉,关心百姓疾苦,因灾年赈灾放粮被削职为民。二是他文学了得,但没正经看过他什么作品。三是其诗书画世称“三绝”。尤其是他画的竹子,后世画界无人不知其妙。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四是他的书法作品“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饱含人生哲学。五是他虽然有蛮多怪毛病,但终归是个铮骨硬汉。以他的才识学问声名人品,断不会轻易向人示弱。令他自贬以“门下走狗”而敬之的“青藤”当然会更为了得。

门下散聊(之六)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青藤就是徐渭。徐渭字文清,后改为文长,以青藤老人、青藤居士、青藤道士等等还有很多称呼为号。是明代著名文学家、诗词家、书画家、戏曲家还有军事家。

门下散聊(之六)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徐渭出生于渐衰大户,为父亲小妾所生。他的父亲徐鏓曾任四川夔州府同知,他出生三月父亲即去世。他自小由无生育的嫡母苗氏抚养,十岁时生母被逐。十四岁时苗氏殁,随长嫡母童氏所生大他三十多岁的兄长生活,相处缺少亲情。

门下散聊(之六)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徐渭少时得不到亲生父母的疼爱,在家庭生活中地位低下,有寄人篱下之感。在世态炎凉之中,徐渭形成了既孤傲自赏,又郁郁寡欢的性格。不过他聪颖异常,文思敏捷,六岁读书,九岁便能作文,十多岁时仿扬雄的《解嘲》作《释毁》,享誉远近。当地的绅士们称他为神童,将其与东汉的杨修、唐朝的刘晏相提并论。但他厌恶八股文,加之个性张扬,如何写得好规行矩步而阴沉死板的科举文章?因此哪怕他饱读博览、少年天才闻名于世,但八次连试不中,终究“不得志于有司”无缘功名仕途。

门下散聊(之六)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倭患之时,抗倭名臣、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地军务的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胡宗宪看重徐渭之才,礼聘他为幕僚。徐渭知胡与严嵩有染,本不想理会,但又看其勉力抗倭,再加上自己舍此别无去路,因此应诺下来。此后徐渭为胡宗宪出谋划策,每每大败倭寇,屡建奇勋,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门下散聊(之六)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嘉靖三十七(1558)年,胡宗宪在严嵩失宠后自己可危之际,捕获到白鹿,徐渭为胡宗宪代撰《进白鹿表》、《再进白鹿表》、《再进白鹿赐一品俸谢表》等并献于朝中,受到嘉靖帝的赏识,视为祥物。史载“上又留心文字,凡俪语奇丽处,皆以御笔点出,别令小臣录为一册”,学士董汾等对徐渭文章大为赞赏。胡宗宪因此获得了嘉靖皇帝的支持,保住了地位,继续抗倭大业。自此,胡宗宪对徐渭更为倚重,对他放荡不羁的性格,也格外优容。

门下散聊(之六)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嘉靖四十一(1562)年,严嵩被免职,徐阶出任内阁首辅。在徐阶的策动下,胡宗宪受到参劾,并于次年被逮捕至京。后因平倭有功,只受到免职处分。徐渭也就离开了总督府。

门下散聊(之六)_第1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到嘉靖四十四年,胡宗宪再次被逮入狱,死于狱中。他原先的幕僚也有好几人受到牵连。徐渭对胡宗宪被构陷而死深感痛心,更担忧自己受到株连迫害,于是对人生彻底失望,以至发狂。他写了一篇文辞愤激的《自为墓志铭》,而后拔下壁柱上的铁钉击入耳窍,流血如迸,医治数月才痊愈。后又用椎击肾囊,也未死。

门下散聊(之六)_第1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他本有济世安邦之才,却少有立功、立德、立言的机会,反而命运多舛,竟至发狂,九次自杀未死。还因误杀妻子而入牢,得新帝登基大赦才出狱。

门下散聊(之六)_第1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出狱后,徐渭游览了一些地方,受担负北部边防重任的昔时朋友吴兑之邀,赴宣化府充任文书。其时不到一年,但留下了不少描写北地风光、民俗和军旅生活的诗文,并在与很多官员交流文章中广议政事,多有关于边防的策略。他曾经戚继光介绍至辽东总兵李成梁处,教授其子都督佥事李如松兵法。据说,后来日本鬼子丰臣秀吉侵朝时,李如松就带领明朝军队赴朝用徐渭所教的招式打败了日本兵。徐渭虽受吴兑等人敬重,但因健康不佳,只得回到家乡。

门下散聊(之六)_第1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徐渭六十岁时,应好友也是恩人的翰林院修撰张元忭之招去北京。因其生性放纵而张恪守礼教,两人交恶。加上与官僚们交往受到不平等的对待,徐渭情绪郁愤,旧病复发,便于居京三载后重归家乡。张元忭去世时,徐渭往张家吊唁,抚棺恸哭,不告姓名便离去。

门下散聊(之六)_第1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晚年乡居的日子里,徐渭越发厌恶富贵者与礼法之士,所交游的大都是过去的朋友和追随他的门生。穷途潦倒、贫病交加、性情逾颠、艺术更臻可以说是他晚年生活的写照。

门下散聊(之六)_第1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命运的困蹇更激发了他的抑郁之气,加上天生不羁的艺术秉性,“放浪曲蘖,恣情山水”,一泄自己内心的情感,悲剧的一生造就了艺术的奇人。他的苦难与狂狷转化成了巨大艺术的能量而相继迸发,他将自己的悲愤和怀才不遇之感融注于笔端,写出了一首又一首佳句如串的华美诗篇,完成了一幅又一幅力透纸背的脱俗书法,创造了一幅又一幅惊世骇俗的水墨名画。

门下散聊(之六)_第1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徐渭的诗歌创作,与前后七子所倡形成的拟古风潮相抗,注重表达个人对社会生活的实际情感。风格略近李贺,问学盛唐,并杂取南朝,出入宋元,而终不失其为自我。这个倾向为稍后主张抒发性灵的公安派所继承,对改变晚明诗风具有重要意义。公安派的代表人物袁宏道说徐渭的诗“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愤。

门下散聊(之六)_第2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徐渭的书法一反明代早期书坛沉郁之气,使人眼目一亮。他最擅长气势磅礴的狂草,用如椽大笔向世人展现出其高超的用笔、结构以及章法技巧。笔墨苍润间济而相得益彰,笔画跌宕起伏而从容不迫,笔形酣畅淋漓而苍劲浑厚,笔意奔放豪迈而错落有致,笔势飞扬恣肆而又不失法度。视之若龙飞蛇舞、云漫烟弥。感之太诡异奇伟、摄人心魄。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门下散聊(之六)_第2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徐渭在绘画上以写意花卉为主。在艺术上敢于冲破藩篱,大胆创新,把水墨写意花鸟画在前人的基础上往前推进了一大步。他常在作品中借题发挥,把恣意纵横的笔墨与题跋诗结合起来,抒发胸中的块垒和愤懑。读其画如同读其诗文、戏曲一样,可感受到一股“磊磊不平之气”。他的绘画在笔墨技巧方面也有不同与前人的特点。他画花卉运笔纵恣,似草书飞动,但畅快中有沉着,沉着中有畅快。用墨善泼墨、破墨,墨色变化多端,淋漓酣畅。在传统水墨写意的基础上开创了大写意一派的画法。他笔下的墨竹,枝淡叶浓,逸笔草草,竹枝气势劲健,竹叶俯垂含情,虽属竹枝而高洁清爽之气不减。这正是画家身处下层,怀才不遇,品格高洁,绝世独立人格的光辉写照。他的泼墨牡丹,不拘于牡丹的富贵高雅特征,色彩绚烂,他却常常以水墨绘之,有意改其本性,其目的是有赋予牡丹清雅脱俗的格调和神韵,所谓“从来国色无装点,空染胭脂媚俗人。”

门下散聊(之六)_第2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他的杂剧《四声猿》曾得到汤显祖等人的称赞,在戏曲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门下散聊(之六)_第2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他的艺术,对后世书画人物的成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八大山人、石涛、郑板桥、公安三袁、吴昌硕、齐白石等都深受其影响。很多人对其十分尊崇甚至顶礼膜拜。因此有了郑析桥刻印“青藤门下走狗”的故事。

门下散聊(之六)_第2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门下散聊(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