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来走去》刘涛 / Lens

《走来走去》刘涛 / Lens_第1张图片
《走来走去》刘涛 / Lens

这是合肥街头摄影师刘涛的第一本摄影集。

刘涛在微博红起来的时候,我对他还没什么关注。我自己也喜欢摄影,在LOFTER和500px上也关注了不少大神,每天都会看他们的作品,其实当然不乏风光大片和各种风格的人文摄影。但说实话,这些知名摄影师的作品,体现的是高超的前后期技术和有时灵光一现的创意,但是刘涛的作品,体现的是一种「艺术性」。

《走来走去》的画风基本是这样的:

《走来走去》刘涛 / Lens_第2张图片
《走来走去》

这样:

《走来走去》刘涛 / Lens_第3张图片
《走来走去》

以及这样的:

《走来走去》刘涛 / Lens_第4张图片
《走来走去》

大量地采用借位手法,充斥着街头的黑色幽默。这种类型的街头拍摄,看第一眼时,可能没有风光大片给人带来的震撼大,但是如果你也喜欢摄影,应该是能够体会要捕捉到街头这种稍纵即逝的错位画面有多难,大家应该都有很多——发现绝妙的画面但举起相机时最佳拍摄机会已经过去了——的经历。所以刘涛能用一整本影集表现这种街头的幽默感,是非常让我震撼的。

我在看网络上的各种大片时,十有八九都能看出大概要怎么样才能拍出这种效果,然而刘涛的作品给我非常强烈的感觉是:我去,他是怎么拍到的!

这就要讲到他的另一个身份:抄表工。他的日常工作就是穿越合肥的大街小巷去抄水表,日复一日,直到他喜欢上了摄影。从2010年底开始,几乎每天,刘涛都要花上4-6个小时,拿着一台小相机,反复拍摄同一条街道。他说:「时间就是我的一针一线」。

《走来走去》是他六年作品的集合,书名是刘涛自己起的,那是他在这些年,每天几万步走出来的情绪吧。

刘涛说:

在单位时因为经常背个相机,同事、领导会觉得你不务正业。经常因为拍照给自己工作添了一些麻烦。在街上拍照片的话,那些不好的心态就没有了。在街上还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调侃,所以会有那种调侃的心态在里面。相机在手里面,生活中没有发生的事情,我可以让它好像发生了,明明不是这样的感觉,可以通过相机让它变得好像是这样的。可能自己比较感性,或是就想给这个生活添点不一样的佐料,想给平凡的生活加点东西。我的工作、家庭都是很平的,我希望在生活中添点东西。也让这个城市通过一个普通摄影师的视角,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刘涛开始街头拍摄后的不久,不就火了。先是在微博,然后在脸书,有很多老外甚至邀请他去国外城市拍摄,愿意做他的向导。以他后来的知名度,从事专业摄影,或者接一些商业摄影的case绰绰有余,还可以改善生活条件。但是他没有,他依然选择留在水厂。

Lens问:对你还留在水厂,是不是很多人不理解?
刘涛:……对于艺术来说,你必须处在一个很抵触、抵抗的环境中,才会做一些事情。如果很融合的环境,没有那种抵抗的感觉,力量就会弱很多。有的人衣食无忧了,想要拍拍玩玩,没有那种内心冲突的感觉,我觉得那样的艺术就会没力量。

刘涛没有受过专业的摄影或者其他艺术类型训练,但他讲的这几句关于艺术的理解,真是划心窝子地准。最近我也越来越能体会到,真正高级的艺术,都是要来自深刻的生活体验,由外而内的艺术教育,只能保证你艺术修养的下限,而真正决定上限的,是你有用多少对生活本质的体验。

街头摄影,可以说即使最容易的,也是最难的。说最容易,是因为街头容易有故事,容易出现艺术上的矛盾冲突画面,同时大众化的场景更容易契合观看者的既有经验而引发共鸣;说最简单,是因为街头是流动的,故事和画面经常出现得快结束得也快,而且街头不受你控制的,你不能在拍摄前预设一个故事或者画面,你只能等待,等待灵光突然乍现,然后用相机把它捕捉下来。

摄影,回归到最本质,就是记录。刘涛长年的街头拍摄,有时不经意间充当了时间的记录者:

Lens问:不知不觉,很多人会在你的镜头里经历着生老病死?
刘涛:卖鸡蛋的天天在那儿卖鸡蛋,但在马上上写作业的小孩,很快就长大了。

全书的最后是刘涛给女儿做的影集,其中他写给自己女儿:

爸爸在30岁有了第一台相机,通过拍照认识了自己的渺小和世界的庞大,你长大以后真的要去世界看一看……。

现在摄影可以说是非常热门,每次出去玩都能看到一帮人扛着长枪短炮,网上每天都有人为各个厂家和器材孰高孰低吵得不可开交,我们也每天想着攒钱升级手里的相机和镜头。

看完刘涛的影集,我就想,拍了那么多照片,我们真正拍到了什么?除了各种高精的器材和花哨的技法,我们真正热爱摄影什么?

很推荐喜欢摄影的朋友看看刘涛这本影集和他的采访,不见得能学到很多,但是一定能让你思考很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来走去》刘涛 / L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