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的价值链进化论

什么是价值链?

价值链是由美国企业战略研究大师波特提出的,认为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创造价值的的经济活动,企业所有互不相同但又相互练习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 这个动态过程就是价值链。

该理论的扩展发现:

1.价值活动的联系不仅存在于企业价值内部,而且存在于企业于企业的价值链之间。

2.价值系统包括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在内的各项价值活动之间的许多练习。

3.战略联盟的发展正是基于以上思路。

知识的价值

近几年借助互联网浪潮的推波助澜让知识的价值变得越来越露骨。

想象前几年的读书无用论,真的可笑至极。

知识的付费并不新鲜,从传统的书到科技生活中逐渐出现的卡带、光盘,一直到如今的小视频、公众号、FM。

不同的是知识的价值已经越来越纯粹,不再需要如洛阳纸贵、CD封面等等硬件载体来凸显价值。

通俗来说过去我们花钱养出版商,如今花钱养原创者,这是文明的进步!

接下来利用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来分析知识付费的价值链。

原始社会价值链

最原始的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本质的。

原始社会的价值链传播通过-模仿

年长的黑猩猩把棍子深入白蚁巢穴,过会儿棍子上就布满了白蚁,取出来就是一顿可口的零食。

而一边的小黑猩猩就这么看着,长大后也会这么觅食了。

知识在输出者(成年黑猩猩)和接受者(幼年黑猩猩)间直接传播,没有中间商、没有任何差价。

如此原始的知识传播链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消逝,依然键在,因为是这是根本,再也不能简化了。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爸妈教小孩子走路、说话,每个人都是这么过来的,毕竟没有人生下来就识字。

更高级的是师徒传承,“师父”这个词有深意,有些手艺、有些绝活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传播。

有个好师父不知道能少走多少弯路。

这时知识付费的价值链仅有两端的师父和徒弟: 

1.师父:传承手艺-精神价值;收取费用-经济价值(直接的学费、学徒期的义工) 

2.徒弟:学手艺-经济价值(赚钱养家户口)

知识付费价值链初进化-文字

在我眼里文字就几乎代表了文明,人类有了文字,人类也就有了文明,文字的存在让知识的传播没有了时空的阻隔。

文字让知识付费的价值链从:

知识付费的价值链进化论_第1张图片

在知识转化成文字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职业-教师,随着规模的变大成了学校。

中国的九年义务教育最大的功劳就是让中国的绝大多数人都识字了,如果没有最基础的素质教育,知识付费根本就是对牛弹琴。

还记的当年是怎么学认字的吗?

知识转化成文字,之所以是价值链的进化,在于它极大的降低了传播成本,极大的增加了知识的交易量。

文字是信息、是知识的极简表现形式。

智者把毕生的智慧、学识和经验用文字展现出来,极大的节约了教授者的时间成本,也让非物质的精神财富有了传播的实际载体。

学习者学习新知识不必跨越千山万水、穿过时间界面,由于传播介质的存在,介质有了价值,学者的数量借由传播价值无限倍增!

教师、出版社、图书馆这些知识传播体,与其说被学生养活着,不如说是被文字养活着。

有时间,感恩一下文字的发明者。

知识付费价值链初进化后如下: 

1.原著者:记录智慧、经验、学识;收版费。

 2.出版商:收集、分发以文字为载体的知识;增加原著者的收入;降低学者的学习费用。

 3.学者:学习新知识。

 4.教师:教授语言、文字,让原著者有方法讲知识转变成文字,让学者有能力将文字转化成知识。

知识付费价值链的新进化-数字化

二十一世纪的人站在人类文明第三次进化的起点真的是无比幸运。

上文已经提到文字的出现极大的降低了师者的教授成本,学者的学习成本,知识在师者和学者之间的传播成本。

那知识的数字化,再次极大的降低了上述三者的成本。

极大的


知识付费的价值链进化论_第2张图片

这条新升级的价值链被无数企业、人簇拥着。

将知识数字化的输入、输入端,从电脑到智能手机;储存数据的服务器、硬盘、U盘、云盘;信息传播介质海底光缆、2、3、4G信号;各种软件、手机App……

放眼望去数不清的硬件、软件、公司、员工在为这条巨大的价值链工作,这条巨大的价值链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养活了无数的家庭。

此时价值链的进化更主要的体现的知识的量和速度的飞跃,价值链内部并没有太大变化,在教师、原著者、学者和出版商间并没有新的价值核心。

进化的是工具!

知识不再通过笔墨从原创者的大脑进入白纸黑字种,而是通过键盘进入电磁存储设备中,数字化的知识以光速传播。

如今限制知识传播的不再是媒介,而是创新的速度和学习的速度,就是人类大脑先天的基因限制。

简析新媒体的知识付费价值链

新时代的知识付费价值链实在过于庞大,就好比是广义相对论,就不详谈。 简单谈下新媒体的知识付费价值链,知识付费就是被新媒体捧红的。

目前主流的新媒体就是微信公众号、头条、优酷视频、喜马拉雅FM等等答题分成三类:1文字、2视频、3音频,(当然还有LOFTER、INSTERGRAM等图片网站,只是图片分享网站娱乐性质多余教学性质,更多是通过图文以附属品的形式来辅助知识的传播)。

载体功能的平台了解即可不必太在意,这个价值链的中心还是两头的师者和学者,毕竟信息不等于知识,知识必须是有价值的,有人愿意花钱购买的才是有价值的。

知识付费领域个人的魅力被正真展现,真教授还是酸腐儒特容易辨别。

虽然有些原创者是以团队形式出现,但我还是认为1是主流,哪怕有团队也是围绕1运行的团队。

知识付费的形式可分为三中:

1 vs N 一对无数

这是目前的主流,创作者创造具有普遍价值的知识,受众人群广。

一篇公众号、一部小说、一部电影、一部网剧,创作完成后被无数人光看,有的人有钱就点个赞、打个赏、支付宝支持一下,都是这种模式.

那些封神的电影、小说就是量变到质变的代表,一人一块钱是少,乘以十亿那就是头版头条。

所谓眼球经济玩的就是流量,大流量插上大数法则的翅膀,那就是财富自由的起飞。

为什么各大资讯网站、APP抢夺优质原创作者、烧钱请人刷流量,就是这个理。

数字时代边际成本是接近于零的,需要做的就是尽力抢夺十亿民众的眼球。

1 vs X 一对多

相比一对无数,这种模式就小众化一点,针对特定人群创作。所有红的、热的电影、文学、音乐都具有普世价值,赢得大多数人的点赞。

但这种作品的出现更多的是基于概率,再好的作品也有不喜欢的人。

更多的作品是针对小众产生的,这个小众可以大的国家人口的1%,也可以小到四五十个人。

相比1 vs N,1 vs X 更专注,但效果更好,如今的趋势就是如此,各个大V专精于自己的领域,更好的服务有需要的人。

各种的培训班、讲座都是这种模式。

一定的门槛排除了大量的水军,供求之间更精确的服务。

拦住大多数人的同时,单人的收入费用更高了。

1 vs 1

知识付费的最核心的价值其实在这里,情况看似相同、但每个人的问题是非常独特的。

真正的大师是能够完美解决1 vs 1 的问题,什么叫活学活用、什么叫因材施教,这才是!

市面充斥着大量无用的知识,僵硬的知识,垃圾的知识,有什么好学的,浪费时间!

1 V 1解决信息爆炸的烦恼,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知识付费走到了1 vs 1这一步,就好像走到了知识付费的起点:师-徒。

只是此时的师徒少了繁文缛节的羁绊,更纯粹的教学知识,一方出钱,一方出学识。

缺点也明显,学费贵,大神稀缺。

其实数字时代已经解决了上述两个缺点,解决不了的是思维壁垒:

知识不是教了就懂,不是学了就会,不是会了就能用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识付费的价值链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