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的我,就是比你高大上啊!

“别拿无知当个性,别拿胡说当圭臬”

文:清蓝   

1

我一个表兄玩股票,已经玩了好几年了,单从工龄来看,虽然算不上骨灰级,骨头级总是有的。

亲戚们聚在一起本来是娱乐版,他一开口立马变成财经版,三句不离主题,哪支股票行情看好必然涨,哪支股票行情看差必然跌,哪支股一定涨了跌,哪支股一定跌了涨……

坐在某农家乐的蓝色塑料凳上,他往往口沫横飞,慷慨激昂,指点江山,信手拈来,说得似乎很是有理有据。

之所以说“似乎”,是因为我对股票完全不懂,而看他说得那么自信,那么有条不紊,我直觉其中定然大有学问。

于是我便虚心向他求教,问他如果要尝试入门的话可以先去看看哪些书。

结果他很鄙视地看了我一眼,说:看什么书啊?书上的那些知识都是死的。我从来没看过书,还不是在玩?

我很惊奇,便问他是怎么开始的。毕竟,一个人就算再是天才,也不可能无师自通啊。

他很高大上地说:我们公司有一个股票玩得特别好的同事,他买什么我就跟着买什么,看书多麻烦啊,还得自己花精力去研究,跟着懂行的买就方便多了,几乎都不用你动脑筋!

原来,他在亲戚会上发表的那些“看起来很高深”的言论,完全是照搬他那个同事的。

我问他:你怎么知道你同事很厉害的?难道他从来没亏过?

接下来他说的话让我彻底无语了。

他说:也不是,他亏的时候其实也不少,但人都不是神,他玩股票也十多年了,经验丰富啊,他说的理论听起来也很高深,我觉得他肯定特别厉害,跟着买绝对不会错。

这位表兄直到这句话说完了都还没发觉“跟着他买绝对不会错”明明和“他亏的时候也不少”自相矛盾了。

相反,他觉得自己很英明,因为他“躺着就可以把钱赚了”。

事实上,跟着同事买股票的确给他带来了一些好处,赚到了一些钱。

但可惜的是,厉害的同事也终会有看走眼的时候,一次失误导致他赔了一百多万。

虽然赔了,但厉害同事因为精通金融知识,除了股票还有着别的投资,股票虽赔了,其他投资却赚了,因此虽在股票这里损失了一百多万,但他总投资还是赚的。

而我那位跟在厉害同事屁股后面行动的表兄,这一百多万不仅赔光了他之前赚的所有,还生出好几十万的负债来,因此整天焦头烂额,再也没财力也没底气跟着同事去投资了。

有些人,自认为拥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却不去主动求知,不愿翻开书本,甚至不肯自己动脑筋思考,却宁愿去相信身边一个“看起来很厉害”或者“交情很好”的人,该说他们是很“英明”还是很愚蠢呢?

2

纵观我们周围,在离开学校之后,还能继续保持阅读以及求知习惯的人,究竟还有多少?

大部分的人,是以“不阅读不学习不思考”为荣的。

曾经我一个男同事就一脸荣耀地逢人便炫耀他“从不读书”的优良品质,他以朕的语气说他从不读任何书,除了考试必用的课本。

你一定以为这个男同事学历小学毕业。

你错了。

他985重点大学毕业,还是个理工科硕士。

我曾经很纳闷他为什么可以把语气说得这么皇室。

后来我懂了,他“不读书”的荣耀背后,原来是站着一颗无时无刻想要炫耀自己“操作能力强,灵活实际,能够随机应变”的心。

在不读书的人眼里,书里的知识都是死的,是不能够应用于实际的。

所以,他们认为,喜爱读书的人,都是“活在幻想”中的人。

这很傻很天真的认知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因为他们自小学习的课本都是“活在幻想”中的,而他们又从来没有读过课本之外的书。

所以他们便认为,全世界的书都是课本,所以也都具备了课本的优良品质,都是“脱离实际,没多大用处”的。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学历很高的人,思想却依然停留在大清朝。

因为他们的高学历不过是看了无数课本通过考试得来的,而大千世界更多更辽阔的知识因为他们从来不读书,也就没有办法接触到。

所以才会发生类似于某科院博士为继承香火逼高龄妻子生儿结果导致妻子惨死的事件。

所以才会这么多高学历的硕士博士,想问题却依然还用着类似于原始社会那一套思维模式。

曾看过一个网友吐槽,说她有个女同事是某重点大学的博士,经济独立工作稳定也有社会地位,却还依然信奉着“生不出儿子老公就有资格在外面找女人生”这一观念,让人三观尽毁。

而网友问她为什么还有这样的观念时,她居然说:因为我们那边大家都是这样的观念啊!

作为一个博士居然连独立思考能力都没有,难道是个假博士?

为什么现在高学历直男癌还这么多?

因为他们只读课本不读书,而他们读课本也只为了文凭,为了考研考博各类考试。所有“没用”的求知行为,在他们看来都是很傻的。这直接导致了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本能上。

会耍杂技的猴子会认为耍杂技之外的其他知识都是没用的,它们一边沾沾自喜地耍着杂技,一边享受着自己“杂技之王”的称号,还一脸优越地看着什么杂技也不会只会盯着它们拍巴掌的人,以为自己把人给耍了。

而实际上,连“杂技之王”的称号都是人给它们的。

3

在公众场合拿一本书看,总会承受那些从不看书也不求知的人的恶意。

面临生活中一些需要解决的难题的时候,很多人并不会选择主动求知主动思考,而是直接去求助“同事”“朋友”“大牛”“专家”……并将他们的话奉为金科玉律。

但他们忘了,这些“大牛”“专家”也是通过向书本求知,并经过自己的思考推理才能得出那些“结论”,而结论是正确还是错误,取决于“大牛”“专家”们自身的知识结构,他们的知识结构又取决于他们的背景。

你与他们的背景都不一样,对于他们适用的结论,也未必会对你适用,你却完全照搬,傻不傻?

经过别人加工过的知识,必然会附上个人的思维方式,知识背景,甚至生活背景。

被不同的人反复加工过的知识,加工过程中的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在其中留下些自身的痕迹。

任何知识都不能照搬,更何况是这些被加工过的知识。

就像一些人总是后悔早几年房价低的没有去买房,埋怨没人在那时告诉他们房产升值的前景,甚至讽刺看准了时机的人是“走了狗屎运”。

但若是让时间倒流,抓不住时机的仍会抓不住时机,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拥有过属于他自己的关于房产的任何知识体系。

尽信书不如无书,只有结合自身环境,经过自己思考,应用于你自身实践的知识,才是真正适合你自己的知识。

有一句话:别拿无知当个性,别拿胡说当圭臬

但实际上,却依然有很多人,拿着无知当个性炫耀,拿着胡说当行为的准则,却还沾沾自喜,浑然不觉。

-END-

*文章:清蓝。

我一直在这里写有态度的清醒文字,专注情感,自我提升等方面的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看书的我,就是比你高大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