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尼找到一种最自然的状态

这篇小记写的是我在印尼和各国志愿者、印尼小伙伴一起参与的一次camp。


Part One奇怪的交通工具

前两天大家一起去了普禾加多附近的一个景点郊游。这次camp真的很疯狂。从出发开始就很疯狂。谁也没有想到给我们安排的交通工具是那种运送货物的小卡车,都以为最差总是有座位的吧。结果,我们就是很down to the earth地坐在卡车的运货区,司机师傅像运牲畜一样咿咿呀呀地把我们运到了轰趴地点。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坐在卡车背后,十几个人挤在一起,哪里还管得上脏不脏,就很放飞自我地靠着铁栏,享受着能把脸吹变形的强风(司机师傅一言不合就飙车)和经过的摩托司机投来的好奇地眼光,像个原始人一样。

后来经过我日常的观察,我发现卡车还是印尼人比较常见的交通工具,特别是长途旅行,一般会选择这种亲近自然又便宜的方式。平常出行,印尼人是不离摩托车的,即使目的地就在下一个街口,他们也选择骑摩托车而不是走路。一般只有大一点的街道上有人行道,比较窄的巷子连人行道也省去了。有一天我觉得无聊,一个人信步在街上乱走了三四个小时。经过的摩托汽车司机都用看傻子一样的眼神看我。确实挺奇怪的,因为街上就我一个人在走路,也没有人行道,我就走在柏油马路的边缘,一辆辆摩托飞驰着从我身边呼啸而过,挺惊险刺激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印尼人不喜欢走路呢?可能是比较懒吧我觉得。因为如果把赶时间作为理由完全行不通,印尼人的懒散、时间观念不强是全世界有名的,而我也有幸在这边亲眼见到了。他们这边开会从来没有准时开始过,总有很多人会迟到,早到的人就很受罪了,要忍受漫长的等待。这也是我最受不了的一点,每次开完会我都忍不住要跟其他的中国朋友们抱怨。因为要会前等其他人出席,会议的效率也很低,中间还可以出去吃个饭、做个祷告什么的,一小时可以结束的内容硬生生撑到了三四个小时。

这对我来说挺煎熬的,私人的时间被大大地压缩;不管怎样还是能理解,毕竟这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不过这样的生活节奏还是适合老年人吧,没有效率就没有发展吧,看看现在印尼城市一片乡村的景象我们也都懂这是个什么道理。中国的发展不是空手套白狼,都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再看看现在中国大城市里紧张的生活节奏,存在着的都是必要的,快节奏产生高效率,没有高效率难有高速的发展吧。我也直言不讳地和我的印尼朋友讨论过这件事,他们也就是笑笑,也许懂了吧。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印尼人还真的是非常的宽容,对那些迟到的人很少责备,总是很热情地邀请他们加入活动;要是在中国,恐怕要被白眼淹没了吧。


Part Two送别的篝火晚会

其实这次camp是欢笑与泪水夹杂在一起的。泪水部分就是这场煽情的fire

farewell。因为阿尔及利亚的小哥哥Omer(就是那个和我一起去瀑布玩耍的小哥哥)第二天清晨就要回家了,大家都很舍不得。他性格超好,也很健谈,很照顾他人,很有领导力,团队里总是充满着他激励或打趣或调侃的声音。他的背景也很牛气,学历很高,兽医博士,职业是给小动物看病,想来也定是个很有爱心的big brother。虽然好多印尼的小伙伴把他作为理想型,但他已经engaged了,赶着回去结婚呢。虽然他看不到,但我还是想随手预祝他新婚快乐:)

有些时候呢,煽情真的很讲究氛围。如果几个人坐在一起,大眼瞪小眼,可能更多觉得有些尴尬,想说的心里话也显得干瘪瘪的,有点难为情。但当真的篝火点起来,大家围着篝火站成一圈,手牵着手,就好像是一个不能分离的整体,那种代入感还是非常强的。我站在这头,看着那头隐在跳跃的火苗、波动的热浪之后的一张张泛黄的有些模糊的熟悉的面孔,心里柔软轻盈得就像一团团棉花,就是那种很放松地状态。大家被氛围鼓动,被情绪煽动,纷纷走出来对Omer说出了自己的祝福语,并且热烈地拥抱。

我是很后面再走出来说的,一是因为我有点没反应过来,原来离别如此的轻易;二还是礼让的内敛的性格,让我不知道该如何以一种很热烈的让人印象深刻的方式说再见。但我确实非常舍不得这个大哥哥,我可以感觉到自己和他虽然语言沟通上不是那么顺畅(他的英语就是native的水平),但是情感上还是有很多共鸣的,比如说:看到瀑布时都会感受到大自然的歌声,教小孩的时候总是很迫切地想给他们带去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所以送别他的时候我感觉是在送走一位有意思的大哥哥,而且一别有可能就是一辈子。嗯,有机会一定要去北非旅游,去看看他哈哈。

最后到我说的时候,气氛刚好,有点想哭,说到最后还是感谢,感谢帮助,感谢遇见,感谢自己当初在找项目接近放弃的时候坚持下来,才遇见这么一群可爱的人儿。Farewell在中国志愿者《送别》的大合唱中走向尾声,悠悠的歌声飘荡在篝火的上方,随着火苗的跳动往上窜,最后被缓缓地吸入黑漆漆的夜空,消失不见。


Part Three竹屋论鬼

篝火晚会结束后,大家又庆祝了几位小伙伴的生日,吃了蛋糕。突然有一位印尼buddy-Joy提议出去散步看星星。我当然是很同意的,刚刚吃了蛋糕和甜点,肚子很撑,根本睡不着,再一看时间十点多,这时候星空应该很美吧。于是,在Joy的召集下,一大帮人变换着队形,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但是!!想象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上山之路遥遥无期,我们可以看见山顶(山并不高,而且我们就住在山腰),但这条路仿佛是要通到世界的尽头,山路十八弯的,谁也不知道它会弯到哪儿去。唯一来过这里的Joy也只有挠挠头说自己只骑摩托上过山…然后事情就越发好玩了,经过一个路口以后,我们就彻底“迷路”了。我还兴致挺高的,因为我喜欢冒险,虽然胆子不大,但有一种“孤勇”的劲儿,况且这么多人陪着也没在怕的。

此时已经过了十二点,进入了第二天。

不知道在寒风中走了多远(山上真的很冷,恐怕晚上只有十几度吧,我穿了两件长袖,这里真的是避暑胜地:)),终于看见了一个可以歇脚的毗邻瀑布的竹屋。当时那种感觉真的有点像电影里的山中历险:一个老翁晃晃悠悠地从竹屋后面走出来,领着我们到楼上休息,我们用手机打着微弱的光,缩着身子,鱼贯而入;充满着魔幻的色彩。

这栋竹屋毗邻瀑布而建,站在里面可以感受氤氲在空气中的水汽,凉凉的附着在脸上,让昏昏欲睡的我们清醒很多。竹屋一共有三层,第一层有桌椅,供游客休息和饮食;第二层是空的,空间很狭窄,人站直了就可能顶到天花板。第三层就比较有意思了,空间仍然很狭窄,想移动就不得不匍匐着身子前进,但它比第二层多一床垫子、一个枕头、一条薄被。我猜想这可能是主人休息的地方吧,还真是很亲近自然呢,但睡在这么四面通风的地方可是有点儿冷的。

看到有这么齐全的设备,我们顿时生出了在这里休息一夜的打算,要知道,从出发到现在已经过去两个小时左右了,如果再返回我们的别墅,肯定得累瘫了:(就这样,我们十几个人坐在几张拼接的垫子上,在渐浓的夜色和氤氲的水汽中开始话起了家常。突然,Joy问大家信不信鬼。事情就变得越发好玩了。大家开始讲起了自己国家关于鬼怪的传说,用手机的手电筒打光,营造出一种阴森诡谲的效果。其间,还有女生发出各种古怪的笑声,时不时让大家头皮一麻,打一个激灵。有人讲起了鬼压床的原理,有人讲起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灵异事件,有人讲起了曾经听到过或者看到过的鬼故事。气氛刚好,微微有点吓人。我是无神论者,也是不信鬼怪的;不过转念间想想,如果世界上存在着鬼也挺好的,至少至亲的亡灵有了归宿,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回来看看我们、用另外一种方式与我们团聚,活着的人心里也有了安慰。

突然联想到了中国古代戏曲话本里喝孟婆汤忘记前世记忆的桥段,觉得有些伤感。中国古代传说里的鬼都是没有记忆的,来到十八层地狱就是来接受惩罚、炼狱然后重生成为另外一个人或者另外一个生物。因缘轮回,生命不止,生生不息,充满希望。这样真的很好吗,我没有办法评价。但是事实上阳间的人和阴间的鬼是没有瓜葛的,不像西方宗教里现世的人要为死后积累德行,能者上天堂,恶者下地狱。喝了孟婆汤以后,忘记了前尘往事,与其说是为了前世犯的错在地狱接受惩罚,不如说是为了后世的重生接受磨砺。这样向前看的未来式思维方式挺好的,可以无所顾忌地大踏步向前发展,但是偶尔回望历史积累经验才会更清楚自己的定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发展,不是吗?对于个人是这样的,对于一个集团、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那天晚上当然没有想得这么多,只是想到孟婆汤的故事,想跟大家分享,这也算是中国特色吧。一位白发苍苍、笑容可掬的老奶奶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药从桥头一棵偌大的柳树旁走过来,你不知道走过这座桥后会遇到什么人、发生什么事,但你知道喝了这碗送别汤以后你就不是你了……可惜的是我的English很poor,也不是一个好的storyteller,只能很客观地陈述,一个美丽伤感的故事到我嘴边就变成了干货哈哈。还是很感谢中国朋友和外国朋友的捧场。


在印尼找到一种最自然的状态_第1张图片
在印尼找到一种最自然的状态_第2张图片
在印尼找到一种最自然的状态_第3张图片
在印尼找到一种最自然的状态_第4张图片
在印尼找到一种最自然的状态_第5张图片
在印尼找到一种最自然的状态_第6张图片


在印尼找到一种最自然的状态_第7张图片
在印尼找到一种最自然的状态_第8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印尼找到一种最自然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