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莫泊桑《项链》里的玛蒂尔德,大概是近几年的事。刚开始教北师大版教材时,只会做教参的搬运工,把玛蒂尔德的虚荣看成不可原谅的小资产阶级的顽症,为一挂假项链而损耗十年青春,没有同情只有批判。
再读《项链》,满心里都是疼惜和赞叹:她的那些小虚荣是每个年轻女子都会做的梦。既然是梦,无害于人,做做又有什么关系呢?丢了项链,她没有像郎丹夫人那样出卖肉体,换取生存的资本;没有逃脱责任,一走了之;也没有耍赖撒泼,干脆不还。而是“毅然决然”地开始赔偿项链。她为自尊自爱付出了美貌和青春,多么值得又多么高贵啊!
其实,哪个人的生命中没有偶然的灾难?哪次困厄不是像丢项链一样不期而遇?从玛蒂尔德身上,我们应该看到做人的方向和底线:无论面对多大的困厄,都要保持人的尊严。
【设计意图】
《项链》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讲课文。它的主旨一向多有争议:有否定说---批判讽刺小市民的虚荣心,有肯定说---赞扬肯定主人公诚信、勇于面对现实的品质,有人生无常说---人生变幻无常,还有掌握命运说---做人的好坏成败全在自己等等。我读这一篇小说时,觉得玛蒂尔德的那些幻想和痛苦,是每一个年轻女子都会有的心理。就像没有男孩不想做英雄一样,哪个女孩没有一个公主梦啊?经历生活的磨难和困厄,从虚荣走向坚韧和担当,大概是每一个女子都要经过的生命历程。
不管哪个文本,一旦进入教材,必然要承担起它所应有的教育意义。而这篇课文所在单元中“比较探究”安排的是莫泊桑的同类题裁的小说《珠宝》,编者意图很明显,要用《珠宝》中主人公的形象来映衬《项链》中男女主人公的品质,从而更为客观深入地理解小说主旨。基于这样的认知,我把两篇小说整合在一起,通过比读人物、细读语言,引领学生感悟小说主旨,从中汲取精神成长的力量。
战胜困厄,成为自己的英雄
---《项链》《珠宝》整合教学设计
文/孙秋备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小说中陡转和伏笔的妙用。
2. 通过文本内同类信息整合、文本间人物描写的比较,感知不同的人物形象,感悟小说主旨。
3.联系生活,领悟“战胜困厄,守护做人的尊严”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歌曲《苦乐年华》中这样唱道:“生活是一团麻,总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生活是一条路,总有许多坑坑洼洼。” 风风雨雨是生活的常态,酸甜苦辣是生活的本味。今天,我们用整合比较法来学习第一单元“生活况味”中的两篇课文《项链》《珠宝》,这是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之称的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品。
二、聊初读感受,比较异同
1.同学们预习过课文了,有没有发现这两篇小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来,说说你的发现。
预设:
题目相类,都是用女性的装饰品来命题;
情节相似,都是由一个装饰品引起情节的突变;
人物相同,都是从一个家庭、一对夫妻展开的;
家境相类,男主都是收入不高的公务员,女主都是美貌动人的家庭主妇。
写法相似,都是在故事接近结尾处才显露“真相”。
2. 法国作家左拉这样评价莫泊桑:
(屏显,共读)
※他的作品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的素材,莫泊桑也能写出“丰富多彩”。请说说你读出了这两篇小说有哪些不同。
预设:
主要人物不同。《项链》主要写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珠宝》主要表现男主人公郎丹先生;
故事情节不同。《项链》围绕项链,主要写了得请柬、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的情节。《珠宝》主要写了郎丹夫人爱珠宝,郎丹先生卖珠宝的故事。
结局不同:假项链让玛蒂尔德付出十年青春,真珠宝使郎丹先生变成吃喝嫖赌的富翁;
……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确立整合比较的课堂导向,用聊天的方式,营造积极交流的课堂氛围,不求全面,点到为止】
三、补全情节,感知技巧
托尔斯泰认为,莫泊桑的小说具有“形式的美感”。讨论以下问题,感受两篇小说的精巧构思。
1.《珠宝》里的项链由假变真的背后隐藏了一个故事,你能把它补出来吗?这个故事写出来好,还是不写出来好,为什么?
2.《项链》里的项链由真变假,为什么不继续写下去,写玛蒂尔德把真项链要回来,欢天喜地地换回几万法郎?
预设:《珠宝》背后有一个郎丹夫人与富豪钱情交易,对丈夫不忠的故事。不写出来,故事情节陡转,更能突出郎丹先生心理感觉和言行变化。
《项链》中假项链的结局与玛蒂尔德十年青春的代价之间形成巨大的反差,情节陡转,增加了故事的波澜,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
3.这样的情节陡转是否突兀?前文有没有伏笔?
(屏显)
伏笔:是指在前文为后文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预设:
《项链》中的伏笔:佛来思节夫人毫不犹豫地答应道“当然可以”,归还后也不打开盒子查看等;珠宝店老板说“他只卖出了那个盒子”,可见这项链不是原装的等。
《珠宝》中的伏笔:“可是本性难移呀。我当然更喜欢真的珠宝”“简直跟真的一样”;她……开始热情地细细观看这些假珠宝,好像其中有一种无穷的、秘密的乐趣似的;他的薪水在他妻子的手里,足够家里的一切开支,现在剩下他一个人,反而不够用了。他奇怪她哪儿来的那么大的本领,居然能够让他天天喝上等的酒,吃精美的事物等。
【设计意图:承接上个环节中学生对情节的梳理和认知,进行必要的小说构思技巧知识的教学。】
四、整合比较,把握形象
对于玛蒂尔德和郎丹一家来说,项链使他们的生活不再平静。围绕项链展开的故事中,人物的深层心理逐渐流露了出来。
1. 第一次比较:两位女主人公如何面对困厄
(屏显)
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便设法偿还。
从两个“偿还”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玛蒂尔德?
(诚实勇毅,敢于担当,)
(屏显)
比读:
原句:她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
改句:她把女仆辞退,并把住所迁移到一个小阁楼上。
原句能不能换成改句?从这个句式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玛蒂尔德?
(原句用三个动宾式短句,可以读出玛蒂尔德的“毅然决然”、义无反顾)
(屏显)
原句:她刷洗杯盘碗碟,在那油腻的盆沿上和锅底上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她用肥皂洗衬衣,洗抹布,晾在绳子上。每天早晨,她把垃圾从楼上提到街上,再把水从楼下提到楼上,走上一层楼,就站住喘气。她穿得像一个穷苦的女人,胳膊上挎着篮子,到水果店里,杂货店里,肉铺店里,争价钱,受嘲笑,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着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
改句:她包揽了家里的一切粗活儿,节省着每一分钱。
指导学生朗读,原句能不能换成改句?从这许多“她”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玛蒂尔德?
预设:不能改。原句在叙述中夹带细节描写,既概括、简练,又内蕴丰富。从这些“她”中,我们读出一个坚韧自强、吃苦耐劳的女子。这个怀揣着“公主梦”幻想着贵族生活的小女人,面对生活中的困厄,一下子成长了成熟了,她什么都可以不顾,什么都可以付出,什么都可以忍受,“残酷的贫困”“肉体的苦楚”“精神的折磨”,都不在乎,唯一不能丢掉的是做人的尊严,不能忍受的是朋友把自己“当成一个贼”。
玛蒂尔德非得归还项链、用劳动偿还巨额债务吗?还有没有其他可能?(屏显)
郎丹夫人:她渐渐地养成了一种习惯,爱在耳朵上戴两粒冒充钻石的大莱茵石。她还戴假珍珠的项链、赛金的镯子和镶着五颜六色的、代替宝石的玻璃钻的梳子。……她一直到临死前几天还不断地买回来,差不多每天晚上都要带一样新东西回来。
同样收入的家庭,郎丹夫人为了把日子过得“阔绰”,为了她所爱的珠宝,她不惜出卖贞洁换取欲望的满足。与郎丹夫人相比照,玛蒂尔德的自立和强韧更加让人赞叹。
2.概括练习:
(屏显)
项链从真变假,十年青春,坚守人格尊严。
珠宝由假成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次比较:两位男主人公如何面对突变
面对突然降临的厄运,路瓦栽这样说:
(屏显)
“我去,”他说,“把我们走过的路再走一遍,看看会不会找着。”
(他说:“我去把我们走过的路再走一遍,看看会不会找着。”)
“应该给你的朋友写信,”他说,“说你把项链的搭钩弄坏了,正在修理。这样,我们才有周转的时间。”
(他说:“应该给你的朋友写信说你把项链的搭钩弄坏了……”)
路瓦栽,好像来了五年,他决然说:“应该想法赔偿这件首饰了。”
比读,思考:前两句把“他说”放在一句话中间,后一句把“他决然说”放在前面。能否互换?你读出路瓦栽怎样的心理特征?
预设:
前两句可以读出路瓦栽的在突变的震惊中中沉着思考,积极应对,为妻子出谋划策。改句显得轻松、流畅,不能表现当时情境下人物的心理。
后一句可以读出路瓦栽的果断、勇于担当、至情至性。
面对突然降临的灾难,路瓦栽这样做:
(屏显)
后来,他到警察厅去,到各报馆去,悬赏招寻,也到所有车行去找。总之,凡有一线希望的地方,他都去过了。
路瓦栽现有父亲遗留给他的一万八千法郎。其余的,他得去借。
他开始借钱了。他签了好些债券,订了好些使他破产的契约。他跟许多放高利贷的人和各种不同国籍的放债人打交道。他顾不得后半世的生活了,毛线到处签着名。他一到晚上就给一个商人誊写账目,常常到了深夜还在抄写五个铜子一页的书稿。
朗读体会。
4.结合《珠宝》中郎丹先生相关描写,做概括练习:
(屏显)
厄运突降,言行满是担当和真爱。
财富惊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文本内同类信息整合、文本间人物描写的比较和语言的删改调换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把握人物形象,感知人物品质。第一次比较重在教,第二次比较放手让学生自己梳理、概括。】
五、领悟主旨
《项链》中作者写了这样一句感慨:“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你觉得对于玛蒂尔德一家来说,丢项链这个事故是败坏还是成全了他们?结合课文语句,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
比读玛蒂尔德十年前后的心态,说感悟:
(屏显)
十年前:她再也不想去看望她(佛来思节夫人)了,因为看望回来就会感到十分痛苦。由于伤心、悔恨、失望、困苦,她常常好几天整天地哭着。
十年后:有一个星期天,她到极乐公园去走走,舒散一星期的疲劳。这时候,她看见一个妇人领着一个孩子在散步。原来就是佛来思节夫人,她依旧年轻,依旧美丽动人。她要上前去跟佛来思节夫人说话吗?当然,一定得去。……她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
小结:生活的困厄,让玛蒂尔德付出了十年青春,丢掉了美貌,也丢掉了幻想和虚荣。她用勤劳、执着和坚韧,收获了独立自信、从容淡定、笑看一切的境界,成了自己人生的英雄。
生活,就是事故场。纪录片《中国力量》的主角——甘肃临洮一位普普通通农家妇女申韦娟用质朴的话解读了玛蒂尔德的人生经历,给我们人生启示:
(屏显,共读)
人生就像一条路,总有坑坑洼洼,即使坑再深,只要自己努力,总能走到平路上。
【设计意图:贴着文本语句悟主旨,用纪录片中的话语回应课始导语,给学生以精神的熏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