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应试教育”背过的锅

提到“应试教育”这个词,我想不论是谁,第一印象都会是厌恶和反感。我也不例外,因为我也算是在这样的制度之下深受其害了数十载。然而,出国深造这半年的经历让我对于“应试教育”这几个字的情感有了很大的改观。

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加拿大读博。造化弄人,本身英语就不咋地的我,糊里糊涂的就投身于了加拿大的法语区。因为身处法语区,所以学法语就成了来到这里的头等大事。在朋友推荐下,我选择了一家名叫“友谊之家”的机构学习法语。这个机构非常的特别,老师全是志愿者,上课的氛围也非常的轻松和活跃。课上的同学,大部分来自南美洲,所以都操着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不知道的还以为走到了西班牙语教室。那些来自南美洲的同学,年纪基本都在30到40岁左右。看到他们那种青春洋溢,热情四射的感觉,瞬间让我这个全班年纪最小的学生感觉到苍老了许多。正是在这个教室让我第一次对于应试教育有了改观。

不久我就和他们成了朋友,我知道他们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开自己的国家,甚至有一些人和难民没有什么区别。而当我们跟他们谈及我是因为留学来到这里,他们纷纷都会表示出惊讶和些许的羡慕。经过进一步的交流,他们都会对我们国家压力如此巨大的教育模式表示惊叹,而同时我也会在内心中暗暗的感叹他们生活的轻松,甚至可以说是慵懒——一周工作五天,每天工作6个小时就会觉得自己工作很辛苦,真的也没谁了。

但是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我们思想上的差异,我惊讶的发现,如今中国的迅速崛起,短短几十年就复苏成为世界级强国,以至最近国民男神王毅部长能够挺起腰杆在国际发声,这很有可能和应试教育是分不开的。

回顾一下初中和高中的生活,不正是那种枯燥无味的三点一线让我们不得不培养出了那种苦中作乐的精神么?不正是那雷打不动的周练月考让我们逐渐拥有了高度的抗压能力么?不正是那密集的让人窒息的课程让我们逐渐磨练出惊人的意志力么?与其说我们中国人是勤劳的象征,不如说自古以来的科举考试和应试教育让我们学会了什么叫刻苦,什么叫坚韧,什么叫努力,什么叫天道酬勤。

有的人会说,我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这样的应试教育只是在浪费我的时间,如果给我相同的时间,我可以看更多的书,去更多的地方,学更多的东西,认识更多的人。我只能说,年轻人,不要异想天开了。想想每个周末,每个春节,每个暑假,我们是如何找着一个又一个的理由让自己休息,放松和拖延自己的计划的?人天生就是懒惰的,这是我们几百万年来的进化所决定的,这是深深扎根在我们基因里的东西。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休息就是节约能量的消耗,而储存能量就意味着能活下去。为什么现在我们吃穿不愁了依然会如此的懒惰呢?只能说,人类衣食无忧的时间才区区几十年,相对于整个进化史来说,实在是短的可以忽略。当我们拖延症犯了的时候,千万不要过于自责, 毕竟你是败给了几百万年的进化,或者说,你只是输给了人性本身而已。

扯的有点远了,讲回到应试教育上来。总结一下就是说,假设我们讨论的是一般的普罗大众--而不是某个具有极强自我奋斗意识的精英人士的话,即使让我们自由支配自己的初中或者高中时光,我们很有可能会用各种方式来虚度自己的青春年华。那么,与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找到一个良好的环境,强迫让自己能够静下来好好的学点什么呢?说到底,这还是人性在作祟。我们一方面不愿意努力,因为这样很辛苦,很消耗精力,而我们天然又是懒惰的,所以我们会把自己不悦的情绪强加到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上,也就是说因为我们懒惰,所以我们讨厌学习;另一方面,人都是自私和懦弱的,所以当我们做错某件事或做不到某件事时,潜意识里是不会去承认这是自己的原因的,因此对于讨厌学习这件事情,我们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们只会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比如“我不适合学习”,“学数学有什么用,以后能算加减乘除,会买菜就够了”,“我知道只要我愿意花时间去学就肯定能学好,但是我不感兴趣”……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恭喜你,至少你有勇气面对自己人性中的弱点,敢于让自己的自尊心暴露在残酷的现实之中。

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厌恶“应试教育”,下面我想说一下,我们是否真的应该厌恶它?或者说,应试教育到底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

我想先说下“应试教育”的好处。

首先“应试教育”给我们提供的是在比较合理范围内最好的那一部分教育资源。不论是哪个学校,任何一个老师都是需要经过培训,考试,面试才有资格上岗的,甚至在好的学校一定是有经验的老师。和这样的教育环境比起来,很多教育机构虽然老师教育水平的参差不齐,素质的低下,但依然能够靠着各种各样的营销和包装让自己的生意红红火火,也进一步体现了大家对于“应试教育”的厌恶。

其次如前面所说,“应试教育”能够让我们利用那些我们原本很可能会浪费的时间。其实我对这件事也是最近才感觉深有体会的。来到加拿大后,每天的工作时间是早上八点到凌晨两点。这么忙的原因和我个人也有关系,因为我自己喜欢作。本身学校的事情就非常的多,同时自己每天晚上还固定时间学习和自己专业无关的金融和理财,所以导致自己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每次太忙的时候,我都会对自己说,要是有时间闲下来了,我一定静下心来,每天读一本书。当圣诞节如期而至,我也有了大把的闲暇时光,然后呢,相信不用说大家可能都清楚了。经过了这次,我深刻的理解到,只有当我们忙于做某件事,以至于我们需要耗费极大的努力才能挤出时间做某件我们认为自己热爱的事情时,我们才能将自己的热爱的事情做的长久,做的有效率。换句话说,只有当我们忙的没时间时,我们才会更加的珍惜时间。

在利用时间学习之后,那么理所当然的我们就能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有很多人说,我学的知识跟我以后要做的事情没有半毛钱关系,我学它干嘛?这里我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很不同的个人看法。大家都知道,现在不仅仅是互联网时代,现在还是一个科技驱动发展的时代。作为半只脚踏入科研领域的博士生,我深刻的感受到目前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已经到了相当普遍的程度。甚至可以说,你即使是学文科的,在某些科技领域也会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比如你学翻译学,如果你正好对计算机科学感兴趣,那么为谷歌翻译开发一套完善的中文翻译机制就很有可能是一件极具挑战同时又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再比如你是学材料学,如果你正好对金融,互联网感兴趣,那么为某个公司开发出一套能够进行远程个性化定制的生产新材料的流水线,或许也能成就一番非凡的事业。那么也就是说,那些在初中高中学到各式各样的知识,我们觉得可能对自己未来没有任何帮助,是因为我们根本就不曾思考过自己的未来可以多么的不可思议。如同乔布斯在斯坦福演讲里说的那样,人生每个阶段学到的东西都会是一个点,在未来的某个未知的时刻,这些自己曾经努力掌握的知识就会涌现出来,连接起来,成就你的事业。从这个方面说来,其实这样的“应试教育”模式很有可能是极具前瞻性的。我认为,相较于很早就进行专业性的学习而言,这种撒网式的应试教育,很有可能是目前为止,最适应未来这种学科交叉趋势的教育模式。

最后我认为“应试教育”的好处在于,让我们在自己的青春年华学会苦中作乐。相信不论是谁,初中高中的时光都是非常枯燥和辛苦的。但是那些曾经的友谊,曾经的懵懂,曾经的吵闹,曾经的骄傲,曾经的不羁,曾经的渴望,曾经的辉煌…让我们原本难熬的生活,充满了酸甜苦辣和嬉笑怒骂。不论我们收获了什么,这段经历都是我们作为个体,第一次与最接近社会的生态圈接触。我们在这种带着保护性质的环境中经历,学习,进步进。而这些都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最难忘的成长。

接下来,更深入讨论的就是“应试教育”的坏处了。

在这里,我想讨论的缺点是“应试教育”最被人们诟病的,也是大家认为最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应试教育”抹杀了我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很多人在毕业后厌恶书本,并从此对学习毫无兴趣。说真的,我也认为这是现在的“应试教育”最大最严重的弊端,或者说这是所有教育模式的弊端。因为我认为这个问题的发生并不在于“应试教育”模式本身,而是在于在我们的整个学习阶段中,从来没有一个人向我们真正的解释过这个模式的本质以及学习教育的意义。因为从来就不了解学习的意义,所以我们选择屈从于人性的懒惰而不去主动学习。如果我现在问大家“我们为什么学习?学习有什么意义?”大家是否能迅速的说出自己的答案?我估计很多人都做不到,其实我自己也做不到。我想很多人的上学,是因为父母要他上学,是因为大家都上学,是因为就应该上学,是因为九年义务教育规定我们要上学……说到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所有这些决定的出发点都不是自己,也就是说,我们内在是没有想要上学的动机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学习,知识和我们自己这三者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联系。我想在这里用一个大家都会有的经历来让大家体会一种感觉。你还记得你小时候对待这个未知的世界是怎么样的心情和状态么?你还记得你是怎么样拉着你爸爸妈妈的手问他们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么?你还记得你完成一件又一件自己从未了解过的事情的时候的那种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么?我认为,这就是“学习”,“知识”和“我”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原来在我们最不懂事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清楚的知道了“学习”能够获得“知识”,获得“知识”能够让“我”更了解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的过程也就是在理解“我”作为一个个体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的过程,而当“我”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不断的满足自己好奇心而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的时候,“我”会更加希望自己“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这样一个美妙的循环,促使人类在几百万年的进化中不断的战胜自然,战胜一切与我们竞争的对手,最终成就了如今人类的辉煌。但是,如此重要的概念,却从来没有一个人在我们整个学习的经历中提起过。难道这不是教育最大的悲哀么?反过来想象,如果我们在自己学习阶段,甚至学习的开端,就不断被灌输这样正确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我们会不理解学习的价值和知识的本质么?我们还会如此的厌恶学习么?如果能够做到这些,我想人们对于“应试教育”这一点的吐槽或许就能够平息了。其实我们从上面的讨论也可以看出,所谓“应试教育”磨灭了我们学习的热情和渴望,不如说是我们的热情和渴望从来就没有被认真的唤醒过。如果这个至关重要的核心不解决,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无法真正的解决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应试教育”只是为大众对于思考的懒惰背了黑锅而已。

教育的本质,归根到底,还是教我们如何做人。明白了这一点,体会到了学习的意义,重新拾起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这个未知世界的好奇,我们才能够真正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够有可能明白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要再甘愿屈服于自己懒惰的基因,也不要再维护自己那本不值一提的卑微的自尊心。放下这一切的包袱,重新思考“应试教育”,重新审视自己,重新踏上本属于我们的探索之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年,“应试教育”背过的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