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觅食指南

千年里无数次地尝试之后,楚地人民终于在1591年等到了他们命中的色号——Chili

第一次穿越

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迷糊之中揉揉眼,你发现自己穿越到了永和九年·····会稽山阴之兰亭。

水声凌凌,薄酒数杯随波婉转,曲水流觞的游戏中,酒杯停了,座中人便要饮酒作诗。虽然《兰亭集序》你比宾主王羲之背的还熟,但现在自然不是比作诗的时候···你摸摸肚子寻去小食榻,一眼看去——

穿越觅食指南_第1张图片

醋渍青韭、泉浸春笋、薄盐紫姜……吃惯了麻辣香锅、鸡翅鸭脖的你自然觉得如上菜品寡淡无味,下酒至少得要点儿,油炸花生米!可不是!

对不起,没有。

一气之下你投河——重启穿越程序。

第二次穿越

这一次,虽然做了完全之心理准备,没曾想一回过神来就被来往熙攘的人群挤得找不着北。天幕漆黑,但街道上空飘满了喧闹的烟火气息,两边叉丫着大小火烛灯笼,一字排开的小桌腾呼着热气,招呼行人前去吃一碗汤饼或馄饨。这是唐长安城的元宵灯市。你伸长脑袋,能否看到假扮男子混出宫的太平公主?

穿越觅食指南_第2张图片
穿越觅食指南_第3张图片

春寒料峭,你不禁哆嗦起来,搓搓手···街市从头走到尾,烙饼、炙肉确能暖身果腹,但心底愈发清晰升起对炉火里烤香的甘甜滋味的渴望,寒冬的烤红薯烤玉米就是此时的救赎之物!可是它们在哪里???

掀桌(╯‵□′)╯︵┻━┻

不是售罄,不是没出摊儿,就是没有。

#穿越台本结束#

花生、玉米和红薯都是今天极常见便宜的食物,再如农家小炒肉、番茄炒鸡蛋、酸辣土豆丝等更是外卖凑单固定菜品,每个人身边都能找到一个视小炒肉为生命的家伙。其色香味甚至刻进了留洋学子的味蕾里,夜半梦回,惦记的还是妈妈盛进碗碟中的那一抹红红黄黄的番茄鸡蛋。

不过这些食物并非都是“自古以来”就存在于我们的餐桌的。从名称大致就能看出食物“进口”的渠道和时期。番、西、胡、洋等蔬果“姓氏”都反映出他们的出身,番椒(辣椒)、番木瓜、番茄;西葫芦、西芹、西瓜;胡椒、胡萝卜、胡荽(香菜);洋葱、洋白菜、洋蓟……总的来看姓“胡”的大约是汉代前后走丝绸之路引入,姓“番”的似乎多从明代以后从海上引入,姓“洋”的大约就已经到了清末民国时期了。

穿越觅食指南_第4张图片

如花生,又称番豆,大约在明末清初之时,才在中国南方广泛种植,今天吃到的花生种类原产地在遥远的南美洲。

穿越觅食指南_第5张图片

清乾隆年间,居云南数十年的进士檀萃所著《滇海虞衡志》提及“落花生为南果中第一…… 今已遍于海滨诸省”,可见到十八世纪末花生的种植方才遍及沿海诸省。

红薯的传入历史则更为传奇。十六世纪末,西班牙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建起第一个日不落帝国之时,一只手用火枪摧毁了阿兹特克与玛雅文明,另一只手就将原产于那里的红薯引入东南亚的殖民地菲律宾大规模生产。

穿越觅食指南_第6张图片

而一位名为陈振龙的福州人此时正来往于广东与吕宋岛之间做生意,看见吕宋岛漫山遍野的甘薯,就想起福建常遭旱涝之灾,粮食年年短缺。西班牙的殖民者对于海关把控严格,禁止这一美洲的神奇作物流入他国,陈振龙便将几根红薯的藤条编入竹筐,蒙混过关。他的后人在福州成功培育红薯,后来更是在一次旱灾中解决了当地的粮食问题,于是这种甘甜高产的食物在福建得以快速普及。

穿越觅食指南_第7张图片

至于广大川湘菜爱好者最关心的辣椒,也要到1591年才第一次出现在中国人民的记载中,引进时间难以考证,但也早不了多少。明代高濂《遵生八笺》记载“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高濂是今天浙江杭州人,辣椒一开始是从沿海传入,在两广江浙一带种植,然而那边的人口味向来清淡,再过了数百年,直到清乾隆年间,才渐渐在湖南一带普及,于是习惯了几千年“大苦咸酸,辛甘行些。肥牛之腱,臑若芳些。和酸若苦,陈吴羹些”(《楚辞》)(反正说的都是重口味的食物)的湖南人民终于等来了他们命中的色号——Chili,楚地人民从春秋起始就在尝试着用酱、豉、蜜、桂皮、花椒、茱萸等物打造极致的酸甜苦辛,如今辣椒的到来就是最后的点睛之笔。在沿海默默无闻的辣椒,在四川、湖南、贵州等地迎来了宿命重生——于是你今天才吃得到红油火锅、麻辣香锅、农家小炒肉、辣子鸡丁、麻辣小龙虾……

穿越觅食指南_第8张图片

往前五百年,这些几乎都不可能在中国吃到。到了今天,从纽约的Lady M蛋糕到北欧的鲱鱼罐头,从地中海的洋蓟到墨西哥的魔鬼辣椒,几乎全球的食物都可以搬上我们的餐桌。所以如果穿越,请您慎重考虑明朝以前的那些事儿。

by.歌行

穿越觅食指南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穿越觅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