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出我的珍藏

我想做一本本子。一本让笔记本回归记录本身的本子。一款能记录我大学四年生活的本子。

我讨厌本子里面印刷的那些千篇一律的格子,因为它总是要求我把字写成整齐的,水平的一行,可是我喜欢斜着写。

我讨厌本子里面各种无关的插画,因为他们文不对题,表达不出我的情绪。

我讨厌本子里夹杂太多工具,地图,邮编,区时,因为他们信息太多而与我无用。

我想要的是一本只关乎记录本身的本子。里面用水彩绘着各种场景。

这些场景有我的见到西北晚上漫天繁星那时候的惊叹与沉浸;

这些场景有我在排队等校车时候的无聊与期待;

这些场景有我在天山堂上毛概课的厌恶与焦虑;

这些场景有我在图书馆冒充学霸时的外表冷月清风内心偷乐窃喜;

这些场景有我在宿舍的偷懒和贪吃;

这些场景有我在后市场思考中午吃什么这种人间第一难题时的纠结和贪心。。。。。。。

       这些场景我想让他按照时间顺序出现,他按照春夏秋冬被分成四册。这些场景按照时间顺序被手绘在本子里面,我不论什么时候翻开它,总能遇见和我当下契合的场景,给我一种闹市遇故友的欣喜。我想他的场景可以隔一页出现一张,好让我有留白去写下自己的记录;我想他的场景能有人物,可以让我给他们配对话或者独白或者旁白;我想他的手绘兰大的场景能精致细腻,让我愿意珍藏着送给我阔别四年的高中同学,告诉他们这就是我离开你们后的四年青春;我也愿意把他寄给异地恋的女友,用场景和配文,来还原我在电话这边的点点滴滴;我甚至可以把它留给自己的儿子,因为图文配合,那么他在小小的时候就能看懂他爹在最年富力强的时候如何生活。

       这个本子,我想让他回归记录本身,他的来源于生活的场景让记录更加容易;他按照时间顺序的场景让记录更有温度;他自己就是记录本身。

       我思考了好久,努力很多夜晚终于做出了样品,我满怀欣喜的捧出来给别人看,他们总是在告诫我:“这有什么用?”对啊,这些都没什么用。他不能出任CEO,不能迎娶白富美,不能走上人生巅峰。他甚至是一种浪费。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去记录,就像一个不以画画为业的人却花了大量的颜料画一些生活的边边角角;就像一个奋斗的人花费了一些时间去闲聊。可是,这些没用的东西,就真的不需要了么?

       文学,艺术,哲学等,都是典型的“没用的东西”。但是,几乎人类所有的爱好与兴趣,不都是那些“没用的东西”吗?并且,正是这些无用的东西,带给我们的快乐最多。

       一首好字,木匠情怀,单反摄影,对诗歌和文学的追求,揣摩周易的经天纬地,猜测推背图的隐秘。。。。。。。。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我们这些摆弄这些无用之物的人,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剔除了一切边边角角瑕疵纰漏,膨出一颗鲜红的心脏,藏在怀里看了又看,小心翼翼的托出来。

“这些有什么用?”

“哟,文艺青年”

“才不是”

       辞云淡风轻的附和,在我看来却近乎戏谑,尴尬的不知所措,只好冷冷的嗔怪、辩解着,内心充满埋怨、不甘、抗拒的声音。我讨厌,这种泛化,模糊,不冷不淡的回应,它抹去了你所有努力。我也知道,可他们并没有错,不是每个人都会试着去接纳你,包容你,了解你。

       后来,我渐渐地没有再听到这种回应。学会了和对的人说对的话了,不再将精力放在那些口不对心的人身上,一丝一毫,都不。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我学会只是闷头去做自己的事情,我知道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曾经住在我心里的那个小兽,我为他倾注了许多精力,却不是为了他能为我做什么,而只是希望他开心的蹦蹦跳跳。

       他小小的身体被我藏在心里的某个小角落,不肯轻易示人。一旦放他出来示与众人,却有一种近乎偏执要做点什么。因为我知道,其他人心里也有这样一个小兽,我想为他们做点什么,仅仅是因为我们是同类,为了他们心里那个居住在狭小角落里的可怜的小兽。

       小家伙呀,你那不甘的心我知道。

       朋友们啊,你那盈盈绕绕的情怀,我感同身受。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拿出我的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