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地名文化大讲堂‖孙葆田与南阳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王玉
我曾多次说过,一个名字如果你第一次接触,就在你心里扎根。那必定是一个和你有足够共鸣的地方,它使你想起更多的事情,吸引你一次次的在查找他的踪迹,从一点一点的蛛丝马迹,到一幅图,这是一个进步。
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李白来过南阳几次,写了不少诗歌,当然白居易也来过。冯秋给我一个接触点就是周文金,这个董作宾在学习雕刻,为以后吸引凝聚他一辈子精力成甲骨四堂之首,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台阶。人的生命大多是这个样子。
冯秋和杨文磊老师也建议把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拓展一下,把眼界放到老手艺、曲艺、非遗等方面,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建议,我也这样想。
但是得慢慢来,关键是要有时间。这个工作挺有意思,因为我当初更多的是考虑老年社会工作或者说用生命故事讲述的方式,做一个老年人陪伴计划,这个很好的方法,其实这是一个交互式的实验。
愿有一个结果,能给我更多鼓励。坚持不懈,就会发现改变。就像一个人走着走着就遇到一个地名,一个地名又承载一大堆事情,这样就丰富多彩了。原来为去找周文金,遇到了一系列历奇的事。其中一件便是孙葆田,虽然在南阳宛南书院讲学一年,但在功绩之伟,多少年才显出来。
明代南阳的藩府刻书活动,在印刷史也很有名。冯秋给我传个资料——《论策合钞简编》。这本书是 孙葆田编撰。孙葆田本打算编刻《文章正宗约选》,后因主讲宛南书院,恰逢光绪二十四年(1898)六月二十三日,清政府宣布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改八股取士为策论取士。 于是承河南大学堂之请,将选本改为主要从姚鼐《古文辞类纂》中择取策论文章。此选本所选策论,文体的辨别以真德秀《文章正宗》、姚鼐《古文辞类纂》、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的分类为据。文章的选取方面,于姚选之外还从《(御选)唐宋文醇》中选取多篇。文后所附评语,则从方灵皋《古文约选》、刘才甫《评选八家文》中选取,选取的多为辨析文章源流正变之语。
《论策合钞简编》现有与《作义要诀》、《宋人经义约钞》的合刊本。题名取自内封扉页“论策合钞简编”,刻书地为河南,出版者不祥,出版时间不详。根据《论策合钞简编》序言所记时间“光绪壬寅秋初”可知此书大致编成于1902年。刘声木《桐城文学撰述考》所录孙葆田“《历代策论约编》二卷”下注“宛南书局刊本”。 与此书卷数相同,题名相近,且孙葆田《论策合钞简编·序》中讲到自己“去岁主讲皖南书院”,大致可推定《论策合钞简编》与刘声木所录《历代策论约编》是同一书,则《论策合钞简编》的出版者也大致可推定为宛南书局。又孙葆田《论策合钞简编·序》作于光绪壬寅秋初,则其出版时间当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2)或其后。全书2册,10行21字,小字双行同,上下粗黑口,双黑鱼尾,左右单粗边。文章末附方苞、姚鼐评语。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有藏。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河南南阳知县潘守廉主持纂修《南阳县志》。翌年,因潘守廉调离南阳,修志中断。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潘守廉复任南阳知县,乃聘请正在南阳宛南书院讲学的孙葆田任《南阳县志》监定。孙葆田为该志纂定体例、更定凡例,又统筹、修订志稿。孙葆田以其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编志经验,纂定体例、统筹书稿、精心指导。《南阳县志》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刊刻问世,全志30余万字,首置舆图,编为12卷,因其编纂质量较高而成为近代方志佳作。孙葆田参与修纂的这部《南阳县志》,是他在方志编纂领域的最早之成果,为他再度总纂《山东通志》积累了较丰富的修志经验。
据潍坊晚报记载文章:孙葆田是“潍上四贤”之一,源自民国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所著《水竹邨人诗集》。该诗集中有组诗《潍上四贤咏》,所颂四位名贤即生活于晚清、民国时期的荣成孙葆田、潍县宋书升、胶州柯劭忞、临清徐坊,其中宋书升是潍县(今潍城区)人,其他三位都曾寓居潍县。四贤以高尚的品格和卓越的才华,展示出不同凡响的大家风范。孙葆田,字佩南,著名学者。晚年寓居潍县(今潍城)南宫后街。他是同治进士,光绪年间历任刑部主事、安徽宿松知县、合肥知县。弃官后历主山东、河南书院,学者奉为大师。曾两度总纂《山东通志》,参与纂修河南《南阳县志》。山东巡抚张曜上疏陈其学行,赐五品卿衔。他博通群经,经史著作颇多,惜多散佚,现存著述主要有《校经室文集》《孟志编略》等。
据王兵所编的《张嘉谋早年年谱》记载:1904年,《新修南阳县志》出版。潘守廉发起编修的《南阳县志》历时6年始成。张光雲(张嘉谋之父)督促张嘉谋赴开封投拜孙葆田,请教编修县志门径。修志过程中,张嘉谋走孙葆田门下,“日益进”。
张嘉谋(1874.5.14—1941.8.5)字中孚,自号梅溪钓徒,南阳人。早年就学于开封明道书院,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被选拔为贡生,考中河南乡试举人。曾主讲于陕州三门书院及淅川丹江书院。继之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由当时南阳知县潘守廉延请主修南阳县志。时年27岁,他学有根底,笃志撰述,早有纂修南阳县志的志向“于郡县分析山川原委、人物兴衰、典籍存亡,殚心搜访者有年”,对修志作了较充分地准备。尽管如此,亦谦让不敢自承。正好遇到荣成进士孙葆田来宛南讲学,遂由潘知县相率请教于孙公,请其“发凡起例,参予商订。”而张嘉谋自己则夙兴夜寐,勤于著述,广搜博求,严于考证,经两年而编纂成书。该志仿陆陇其的《灵寿志》,依《史记八书》、《汉书十志》体例,参考书籍达百种。由于能博采众家之长,特别是发扬了名志“详而不芜,赡而有体”的优点,所以内容颇为丰富,体例也较为严整。
这些事说明了几个问题,南阳当时宛南书院之盛,人才之济,学风之浓,印刷之强,可见一斑。而这种教学风格把中学的考究,把儒家文化的具象化,起于《光绪南阳县志》。这本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山东通志》编篡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影响了一批如张嘉谋等一批文人雅士,参与南阳教育和方志事业,为南阳璀璨夺目的文化又写下浓墨重彩一笔。
附:新修南阳县志
《新修南阳县志》一函八册,十二卷首一卷。该志书长 26.8厘米、宽17.3厘米、总厚度为 12厘米,共721个筒子页,三十余万字,宣纸 竖版,木刻印刷,现存南阳市宛城区档案馆。
该志书由当时在南阳文坛、政坛享有盛誉的四进士、六举人、七秀才等17位名儒显要组成强有力的编纂班子,历经5任知县,历时6年,四易其稿,于光绪三十年(1904)刊刻问世。据资料介绍,光绪34年间河南全省新修县志不足15部,南阳县志是其一,因其编纂质量较高,后被1931—1942年间编修的《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稿》收录其中。
主要编纂人员与县志编纂概况
监修:
赐进士出身头品顶戴原河南巡抚于荫霖。于荫霖(1838—1904),字次棠,又字樾亭,室园名为“悚斋”。吉林伯都讷厅太平川(今榆树市黑林镇)人,咸丰九年(1859年)已未科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湖北荆宜施道、广东按察使、云南布政使、福建台湾布政使、安徽布政使、湖北巡抚,光绪二十六年(1900),任河南巡抚,卸任后寓居南阳,应邀监修南阳县志。于公为通审书稿、厘正讹舛、且刊且改而呕心沥血,于光绪三十年(1904)病卒于南阳寓邸,清廷追封其为地方巡抚加三级、头品顶戴并在国史馆立传。于荫霖有《于中丞遗书》十二卷(《悚斋奏议》、《悚斋日记》、《悚斋诗存》等)行世。《清史稿》有于荫霖传,其人物条目入编《中国近代史词典》(1982年版)等多部辞书。
监定:
赐进士出身五品卿衔原刑部主事孙葆田。孙葆田(1839~1911),字佩南,山东荣成埠柳不夜村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授刑部主事。光绪八年(1882)改任安徽宿松知县。光绪十一年(1885),调任合肥知县。孙葆田为人刚直不阿,为官廉政爱民,有“包龙图复出”之美誉,其目睹官场昏暗,遂“引疾”辞官,专事学问,历主山东尚志书院、河南大梁书院。山东巡抚李秉衡上疏陈其学行,清廷赐予五品卿衔。曾两度总纂《山东通志》,至宣统二年(1910)成书百余卷。未及刊印,于宣统三年(1911)病卒于潍县。著有《孟子编略》、《校经室文集》等。
光绪25年(1899),孙葆田应南阳知县潘守廉之邀,为《南阳县志》监定,孙葆田以其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编志经验,纂定体例、统筹书稿、精心指导,使这部《新修南阳县志》问世后成为近代地方史志中的佳作。
总纂:
赐同进士出身四品衔在任候补直隶州南阳县知县潘守廉。潘守廉(1845-1939),字洁泉,号对凫居士。山东微山县马坡镇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光绪二十三年(1897)署南阳知县、邓州知州,二十七年、二十九年(1901、1903)又两次复任南阳知县。辛亥革命后,退居天津。他喜好收藏、著述,擅诗词。在河南任官期间,曾著《载桑问答》、《桑蚕要求》、《南阳府南阳县户口地土物产畜牧表》等。民国以后,在天津编著《济宁直隶州续志》、《二十四孝图说并诗》、《净土清钟》等,以《作新末议》行世。
潘守廉初任南阳知县时,鉴于南阳县志失修且二百余年的旧刻漫漶不可卒读,加之疆域变化,遂设局重修。潘君一方面访贤纳士、延聘学者,一方面筹资遣人,东赴上海、南下汉口购回大批参考资料,为编修南阳县志奠定坚实基础。期间潘君曾先后两次调任他县任职,但其始终挂怀南阳修志之事,以信函书札方式协调修志事。当其第三次再任南阳知县时,力排当时因庚子变乱、土匪肆扰、民教之争等时局困扰,锐意竞其事,终使该志告成。
分纂:
赐同进士出身江西福安县知县南阳人张鳯冈、拣选知县南阳人乔景濂、大挑教职夏邑教谕南阳人任学椿、河工县丞山东人潘矩健、大挑教职兰仪训导南阳人魏廷鉴、八旗官学教习优贡生南阳人雷履堂、举人南阳人张嘉谋。这些当时名甲一方的学者与诸位知名秀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或引经据典、资考证期,或采获旧闻、推表山川,合力编纂出了一部涉年较久远,分类较明晰,内容较翔实的一县之全书。
南阳县志简要评介
据资料介绍:(南阳)县故无志,明万历中,知县成逊与教谕宋昂创为之。邑人方九功(万历十七年进士,南阳县人,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称其事核体简。清康熙三十年,知县张光祖,因前令李本深所纂旧志,以属诸生宋景愈等,重共搜辑,成书六卷,书颇疏陋。自是以后,无赓续为之者。同治十三年,吴若烺知县事,始与教授宋君合议重修,甫开局而吴君去。迄光绪二十五年,知县潘公守廉复设局重修,历时6载,成书十二卷首一卷,名为《新修南阳县志》,书稿呈报时任河南巡抚贵阳陈夔龙,陈公披览是书,叹其深稽详考、用力宏深、文章尔雅、斐然可观,欣然为之序,于光绪三十年刊刻问世。
《新修南阳县志》体例较为规范,编排较为严谨,其中“前序后跋”对该书的编纂背景、成书经过记述的颇为清楚,是一部难得的善本地情史料书。据《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稿》记载:《新修南阳县志》以史记八书、汉书十志为标准,全书大抵集故书而成,一一注明来历,极合著述之法,堪称苦心经营之作。
《新修南阳县志》第一册为舆图,除序言、凡例、目次外,另有县境区划和衙署图40余幅。其中县境全图与分保地图,不仅制图精美,而且按方定丈定里之清晰、准确难能可贵,对全县的四至八到、山川河流、名胜古迹、寺庙道观、驿站集镇、大小村庄、官道、便道、渡口均一一标注,是研究全县区划沿革、地名变迁不可多得的参考史料。另外所附南阳城图、四关图、县署图、学宫图、试院图、学堂图、仓储图等对南阳的梅花古城布局、各级衙署、兵营、寺观、街道等都标示的非常清楚,是今人了解南阳古城全貌难得一见的珍贵史料。
第二至第八册为卷一至卷十二,分别为沿革、疆域、建置、职官、田赋、学校、祠祀、兵防、沟渠、艺文、人物、杂记,计十二纲三十九目,全方位的记述了南阳县自远古至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发生、发展、变化情况,包含着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史料。
例如田赋志记述的每丁摊派赋税银两的计量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的14位数,即两、钱、分、厘、毫、丝、忽、微、纤、沙、尘、埃、渺(原字为“洱”右边加“少”)、漠、灰(原字为“厂”下边一个“火”);每户或每丁应纳地亩税竟计量到十万分之一亩,即亩、分、厘、毫、丝、忽;诸多名目的土地分别划分为四类十二等,即金地、银地、铜地、铁地,每类又细划为上中下三等。由于徭役、税赋都是以人口、地亩数为计算基数,民众负担又与税制、税目密切相关,因此田赋志对各个时期的人口、土地数量,税制、税目既有概述又有详记,客观反映了各个朝代开国之初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到逐渐加重税赋,直至民众不堪重负而逃亡或生变的规律。
又如兵防志以详远略近笔法,简记周幽王至秦二世时期的兵事,详述汉初至清季发生在南阳及周边的战事,巧妙论证了兵防志开篇“南阳古兵重,天下有事,受祸最烈,至明季至极矣。”(因避讳清统治者,故说“至明季至极”,实际上该志对清末太平军、义和团在南阳及周边的活动记述颇详)的观点,客观反映了南阳自古为中原冲要、兵家必争之地。该志不仅直记历代兵事,而且还较为详细的记述了与之相关的兵防、屯卫、驿站、保甲情况,对军事机构的官吏指数、兵员数量,修筑的防御寨圩、团练成立及管理机制、乃至一天杀数十人的整饬手段,驿站的沿革、设置数量、方位、相互距离、官吏及马匹配置等都有详细记载,更为可贵的就连地方官吏苦于迎来送往也都详加叙述,比如记述知县李本泽在编纂县志驿站篇时,李知县想起“南来一差,马非数十匹则百匹,北来一差,马非百匹则数十匹,事非报捷则紧急军情,官非王公大人则官长部属,或日至或夜至或日夜数至......是差繁如雨,知县变隶人......”时,不禁舐笔泪下。
《新修南阳县志》的十志二表一舆图,静心细览,篇篇都有引人入胜处,章章都有鲜为人知事。由于清光绪时期,南阳县的疆域涵盖现在的南阳中心城区和整个宛城区、卧龙区及社旗、方城、南召三县的部分乡镇,因此,《新修南阳县志》所记载的历史信息对这些地方的编史修志、学术研究、历史文化开发传承、工作查考均具有不可或缺的参考价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