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TEDxSanlitun年度大会见证实录》:12个梦的信徒,12股生根发芽的力量

三里屯红馆

提起TDE大家都耳熟能详,但TEDx是什么?2017TEDxSanlitun年度大会又是什么?

我想不是每个人都分得清楚,至少在周末去参加这个活动之前我是搞不太明白的。

所以,进入正题前先来稍微介绍下周边知识。

一、2017TEDxSanlitun是什么鬼?

大家都知道TED是一个致力于传播优质思想的平台。不过,不同于天猫卖的生鲜,新浪卖的信息,思想,是一个可以进行无限次售卖且产生价值增值的东西。

售卖的方式是分享、传播,而价值增值来源于个体内化的加工过程。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查理芒格语录,一句句短小精悍的总结瞬间扩散大江南北,变体成了各种微课、书籍和企业家的思想发源地。而我现在也正在传播当天演讲人的思想。

所以,越多的优质思想参加生产,越多的人参与传播,越有可能增大价值,激发出更多更优质的思想。

正是出于此,2009年TED推出了TEDx项目,意在用一种线下小型聚会的方式让全球各地的TED粉丝能在当地聚集起来,互动参与的人更多。

简单说,TEDx是经官方授权,由各地自发组织的民间机构。而TEDxSanlitun后面的Sanlitun代表的是北京三里屯,意思是三里屯社区是TEDx团队的运营地。

中国其他城市也有类似的运营地,比如南京的TEDxNanjing。

2017TEDxSanlitun意思就是:TED的北京粉儿们搞的年度趴。

二、当天的演讲咖们都讲了啥?

既然是趴梯,自然就有主题和搞事人。

今年的趴体在10月28日三里屯的红馆举行,主题是“哦”。

主要是借用了汉语里这个看似最不起眼最日常的语气词,希望打开诸位大脑里的想象力和思想张力。

一个哦,一二三四不同声调包含了人们对平淡、惊讶、质疑、彻悟等多元素的自我表达。

而到场的12位嘉宾则是最重头的搞事人,他们要做的就是用台上的18分钟来给在场的听众掀起一场思想的风暴。

(以下排名纯粹按出场顺序)

第一位:谷大白话

字幕翻译大神,国外脱口秀爱好者。

古大师一上来就单刀直入狂奔主题,举了很多“哦”在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来说明一个字、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语义的千差万别。

你真的懂这些“哦”的含义么?

学过英语的人都痛恨语法,估计全名偶像facebook的小扎也和国人有过一样的痛。

小扎曾在一次公开场合上说:i was human. 一个过去时态的语法错误,成就了人工智能浪潮下的梗。

“我们早就怀疑你非人类的出身,不然为什么年纪轻轻就资产万千,看吧,这回露出了真身。”

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

不过古大师是想告诉我们:学习要求知之甚解,不好好学习就有可能遭到伤害。而对于知识,错误就只是个错误,不知道也没啥大不了,只是不要脑补想象一个你自以为是的世界。

金句:如果一件事很重要,你总会找到路;如果一件事不那么重要,你就会找到很多借口。

第二位:李松蔚

心理咨询师,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讲师。知乎心理学领域大V。

说实话,我此行只为两个人而来,其中一个就是他。可能比起更多有名的大咖,他没有太多的声望和名气。但他的文字是我在低潮时最感性的遇见。

我想知识和知识的触碰,如同人与人之间的会面,总有些缘分的牵引是在冥冥之中已注定。

人如文字,李老师略带羞涩,用了心理学有名的技法“自我暴露”,以自己患有演讲焦虑病做开场,一是拉近了和听众的距离,二是为治病的药方埋下伏笔。

焦虑可能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在词语上的伟大创新。因为,它让所有人得了这种病。

除了它,我们还有网络成瘾、巨婴症、直男癌等各种各样的病。这些病不是凭空出世,它们出生于我们的语言,源于我们想逃避的需求。

这倒是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世上本没有病,说的人多了就成了病。

是的,语言致病。当我们体验到不舒服,焦虑时,我们会试图创造一些词语去给它命名和定义,而这个施动本身又会制造出新的问题。

比如:当你告诉我有点心慌时,我说你应该是焦虑,此时的你也许并不是焦虑,但当听到我给你的症状命名时你可能真的开始焦虑了。

语言的力量

解铃还须系铃人。为了治标又治本,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新的语言框架。即:用语言治病。

病症也好,标签也罢,这些都是我们探索自己的同时,又给自己找到了一种病。就像最近,当很多中年男人摸到自己肚皮上的救生圈,他们有得了一种新病,病的名字叫油腻。

我理解他所表达的重点是:希望让我们每个人都不要用语言体系来限制住自己的潜能,就算是那些被人负面词语描述的症状可能真实的存在你身上。

因为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现象叫“自证预言”,按照别人给你写好的脚本,没准你演着演着就假戏真做了。

金句:我们往往会陷入认识论陷阱,会制造出我想看到的东西。把你的症状变成一种独特的优势,而不是一种病。

第三位:孔连顺

演员,人称孔女神。代表作《万万没想到》、《绝世高手》。

在我看来,他是全场风格最平实的演讲人。故事平实,说话平实,对生活的态度也平实。

他说他天生不是演员。

之前他是一个特效师,因为在做特效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想要做内容创作者的诉求,然后从只露一个镜头,再到反串胖女,一步步走到演员这个角色上来的。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转折,他到现在还依然还是在演着小角色。

一年365天,全世界上演这种版本的故事太多太多,只不过可能不同于大多数人,“小角色”就是他认可的人生定位。

很多人都不想平庸,不想碌碌无为过一生。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能够尽着力过着自己悦纳的平常生活,就已经是一种是非凡,一种有为。

平庸、卓越永远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你选择如何对待生活之后,行动结果的自动显现

金句:尝试可能带来惊喜,也可能是惊吓。但如果只是静静的看着,什么都没有。

第四位:薛媛

北京星合尚世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拟音师。

若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我可能还以为平时在电影里听到的敲门声、脚踩叶子声,都是拍片的时候自带的。

而真相则是它们都是需要专门制造,运用小石头、碎纸屑等各种我们觉得完全无用的东西创作而成的。

请原谅我的无知,让我对这些鲜为人知背后的拟音师表示敬意。

大家有没有想过人割腕自杀,下刀那刻的声音怎么制作的?假如有兴趣你可以试一试,哈哈,不过当然不是要在自己身上下手。你可以用西红柿来做实验,挑选沙一些的西红柿一刀刀慢慢切,这可是薛媛实践多次后的看家办法。

这个人,她每天所做的就是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声音。也许一天你的耳边会溜过几十种声音,但薛媛则是想办法把它们一个个都抓回到自己的影视作品里。

当时在看配音花絮爆料时,大家都笑的前仆后仰,但当热闹消声,所有的寂静来袭,我想大家都会明白在没有人观赏的更多时候,他们是在孤独中默默的做着事情。

金句:在小世界里创造大世界,用美丽的孤独开始你伟大的理想。

第五位:陈伟

爱奇艺副总裁,《中国有嘻哈》总制片人。

2017年一年,《中国有嘻哈》红遍了整个网综,但爆款后面却是一个漫长的跨年故事。如果你听过乔帮主打磨一个产品的过程,那么估计你也大致能猜出陈伟制作过程中的各种撕裂。

节目本可以很早就推出,本可以不用冒着失去投资的风险做个有套路的偶像秀。但偏偏就是不要本来,选择要了前无古人的rapper选秀。

拿着这股劲,拉着团队不出品不出关,一个版本改到无处可改,把自己逼到无路可退。

他的眼里只有一个关键词:与众不同

我猜陈伟一定是老乔的死忠粉,因为从头到尾他都在表达唯有“think differently”,你才能做到与众不同。

我自小我就有个习惯,就是再好听的歌变成了大众歌我就再也不会听,喜欢的衣服看见有人穿我就再也不会穿。

原因是:我不想和别人都一样。曾经年少的我为此烦恼,因为自己想要的与众不同说明你将会脱离群众,而脱缰的特立独行意味着你会没朋友。

从陈伟身上我找到了同类,我们都有一种习惯:想和别人不一样。

只不过后来的我已明白,脱离群众并不可怕,而有绳勒着的特立独行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

行动的力量

想的不同并不能说明你与众不同,只有用行动来证明你的与众不同,才是你展示给别人应有的姿态。

那个时候,别说群众,世界都会和你做朋友。

金句:不必向这个世界阐述你的梦想,直接做出来给他们看。

第六位:惠若琪

中国排球运动员,中国女排15任队长。

女排在中国的地位从来都不低,雄霸世界的五连冠,著名的铁郎头,只是有了曾经的辉煌,再想唤起颠覆时刻全民对体育的热爱确实有困难。

特别是在一个以干货为王的时代,大部分人都不会允许自己在以分秒为颗粒度的时间中慢慢品尝鸡汤。哪怕强身健体的体育真的是碗货真价实的营养汤。

大家要的是立竿见影,而体育给的只能是慢慢改善。

正如惠若琪在演讲里所说,体育、美术可能是课堂上最先被数学、外语所占用的课程,而只有当你拿着不及格的考试成绩时,体育才会被放到第一地位:

“你的XX成绩是体育老师教的么....”

真选择体育的人,以体育为业的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真的爱。所以,她会讲中国的体育,会谈中国人的体育,会说自己眼里的完美体育。

当一个人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满口都是对方。而惠若琪,满口都是体育。

金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我要用体育去更积极的影响人。

第七位:陈碧舸

国际超模,“星星兔子和爱”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创办人。

美艳、实力、身材,我想每一个女人想要的完美都可以在她身上找到范本。

寻找自己

只不过她貌似不喜欢这些别人仰望的标签。她原话是这么说的:“我不喜欢别人叫我超模,因为这很奇怪。就像你说科学家,你不会听到有人说超级科学家。”

其实,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做模特的人还是蛮惨的。风光有多亮眼,风雨就有多猛烈。

但最让我动情的并不是她穿着紧身牛仔裤、高跟鞋,为了和大牌摄影师合作,在蹦床上连跳4小时最后脚踝粉碎骨折,不敢索赔最后不了了之的伤痛,而是他对伤痛的坚定斩断,斩断自己的懦弱,鼓起仅剩的勇敢,去开辟全新的人生赛道。

勇气不是与生俱来,是诚实面对自己之后才有的;而全新生活的底气也不是从天而降,是经由努力的浇灌慢慢长来的。

所以,她会去进修语言,想要学会和世界沟通;走每一场秀都会记录心得,想让自己对行业更加了解,都是为了可以对别人说个不。

不是每个人都会遭遇如此境遇,也不是每个人在伤痛后都长得出勇敢的花,更不是每朵花都能随岁月流逝,但始终坚持着绚烂的美。

未来不知道,但现在的陈碧舸,无疑是做到了。

金句:哦就是口+我,意思就是用我的口说出我自己的故事。

第八位:庄子玉

德国RSAA事务所合伙人,《漂亮的房子》节目建筑师。

如果说眼睛会说话,那么建筑也可以。比如加拿大的梦露大厦,就是梦露在用曲线的身段对你说性感。

所以,建筑并不只能是硬朗的曲线,它可以“为人类提供安全之所”而来,也能“回到人柔软的体态”中去。

庄子玉娓娓道来,讲了很多他们自己在做建筑创作时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人蜷缩在妈妈子宫内的时候,就开始感受着生物腔体的柔软,于是他和他的团队就一直在想办法,要把这种湿柔的感受融入到设计元素里,希望成品的建筑在被大众视觉感知的刹那,引发内心共振的通连。

还有他们还研究了世界小姐选秀,只不过除了酥胸长腿,他们想的是如何能把每张面孔下的独特,通过一座座房子的材质选取、纹理细节的排阵布局来表达。

他口中所说的很多东西我都不懂,要知道想在10多分钟之内把专业的知识解构出来几乎不可能。

但他让我明白一点,那就是建筑不是要把世界搞得越来越复杂,而是通过触达内心的设计,让你感受到世界的生命里,体验到世界对你的回应居然能如此丰富多彩。

金句:过往宏大的建筑不是我们要追求的,因为他进入不了你的心。而细微雕琢的才是,因为它能连接你体内的人性。

第九位:黄执中

米果文化创始人,《奇葩说》第三季冠军。

他,正是我此次行目的的另一人。

很多人认识他都是因为奇葩说,而我不是。早在大专辩论赛的赛场上我就知道他,不过那个时候的他还远没有经过岁月的萃取,提纯成现在的雌雄同体。

当时的他犀利但刀锋太利,对于任何一个女人来说,有着霸气环绕的隔离场。

他把当天的演讲戏称是上课,而上课就是台上老师与台下学生的互动。

“桌子是什么?”,一个朴素的问题,被点名的两名同学一下子乱了分寸。每个回答都漏洞百出,逐一击破后让大家恍然大悟。

不过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只是为了要说明:很多时候我们其实并不知道“我们不知道”。

这个道理不新鲜,但在论证这个结论的整个过程中,黄少爷用的360度全方位类比,步步为营的推理逻辑和流畅表达才是无尿点的好看。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辩论为的就是挣个你输我赢。

输赢固然重要,它证明了你对别人的说服能力,说明你的话在理。但辩论的精髓不在于此,而是思辨,即思维的论证过程。是你不断寻找看问题的不同角度,重新认识世界的过程。

黄少爷是气场宫殿

我现在让你画个水瓶,你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底座向下瓶盖朝上。也许我们互不相识,但想象出的画面竟能如此同一。

其实,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的更多,我们的想象远超我们能触及的范围。

跟着黄少爷,也许你会看见和原来不一样的世界。水瓶可以是被切半的截面,也可能是自上而下只展示一个瓶盖。又或许你有自己更独一无二的回答。

金句:知识点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观点。

第十-十二位:江卓珊、赵通、汤蓓佳

这是三位环保公益人的“联合演讲”。

他们分别是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污染防治项目经理、泰瑞环保中国区代表以及零垃圾生活GoZeroWaste创始人,但都落脚于同一个主题“环保的时尚之道”。

说到环保,让我想起了近年来刮起的一阵极简风。

有本书叫《断舍离》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从买买买到丢丢丢,似乎国民从全球扫货又滑向了另一个极端。

三个主讲人虽然都在阐述一个绿色主题,但视角却略有不同。

江卓珊提到了一个很可能忽略的事实,就是在zara、H&M等快消品引领新时尚的同时无疑又是在制造更多的垃圾。

物品使用寿命的缩短,也许这有助于清空你的衣橱物柜,但它们却乾坤挪移到了更广阔的垃圾场。

我们这代人物资丰富,人才才是稀缺。父母和爷爷奶奶辈,在善用生活弃物上当之无愧的称得上人才。

因为你总能发现家里的月饼铁盒化身成了药品收纳罐,又或者书籍课本裹了废旧牛皮纸的外包装,这正是赵通自始至终谈及的物品再造。

我记得中央台曾有个《交换空间》的家装节目,其中有一个“废物改造”的小环节,每次我看到废弃铁丝、泡沫、木头在设计师手里呼啦摺叠一通,一个个生活艺术品出世时,由心感叹人类点石成金的魔法。

“零垃圾”是我从汤蓓佳那学到的一个新词汇。

零垃圾起源于一个美国女孩,她每天用的纸巾、筷子、购物袋都是可重复利用的,这意味着你脚边的垃圾桶里可以在升级为一个只看无用的摆设。而这个女孩竟能只用一个墨水瓶大小的瓶子就装完了4年内的所有垃圾。

看着汤蓓佳贴出来的照片,自己每天环保包包里必备的都是洗了用用了洗的物件,我想阻挡我们的可能从来都不是一颗环保的心,而是长期坚持不怕麻烦养成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环保不是口号,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理念。它就发生在我们每一刻的行动中,也许就是你现在淘宝购物车里为双11减少的一件无用品。

金句:你需要的其实真的没有你想的那么多。

三、写在最后

在我看来,12个人,12个故事,他们都是“梦想”的忠实信徒。

会做梦的人可能很多,但当忠实两字挂在脚上,像《冈仁波齐》里的藏族人一步一叩首,一步一个脚印走往朝圣之路的信徒却很少。

有人说好的演讲就是要会讲故事,能打动听众。

我想,那样的故事只能取材于自身,因为只有亲身体验的版本才经得起细节的推敲;只会是用真实的语言在和听众对话,因为虚假自然而然的会阻隔人与人之间的通连。

他们之中有聚光灯下的焦点人物,也有光亮下稀松斑驳的暗影配角。在舞台上诉说的时刻,他们只是他们自己,一个个和你面面相对的真实活物。

我常常在想,很多时候我们感到人生没有选择,没有出路,可能是因为我们见过的活法太少,能想象出的路径太窄。

看那么书,识那么多人,宽眼界,增学识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在别人身上,看见了你想又犹犹豫豫不敢走的人生,你会有勇气大胆的活出自己;看见了不同选择背后的起起落落,你会明白每个人走自己路的同时都是在孤军奋战。

知道了前方有战友,明白了隔空有同盟,你只需安心踏实的往前走。

走到遇上同路人。遇不上继续走,总会遇上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TEDxSanlitun年度大会见证实录》:12个梦的信徒,12股生根发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