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人生最好的港湾——读《我们仨》有感

年少时写随笔,总喜欢写点“人生感悟”、“成长心得”,父亲看了直皱眉,说:“你才多大就谈人生,真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后来闲暇时喜欢写游记和书评,有一次题目引用了俞敏洪的自传名——《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作为我的忠实读者,父亲的眉头皱得“层峦叠嶂”,感觉拿熨斗都烫不平:“小小年纪内心怎么这么沉重?”。作为不到三十岁的八零末,谈“人生”、“世界”、“一辈子”这种大话题总会让老一辈觉得“黄口小儿”、少不更事,但在合上《我们仨》这本书后,“家是人生最好的港湾”就是我最直接的感受。

《我们仨》装帧简单,麻纸书皮,纸质轻薄,在众多装帧精美的图书中,别有一番朴素秀美,抛开钱钟书和杨绛的名人身份,全书讲述的是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几十年来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笔调轻松中透着沉重和不舍,以及深切绵长的怀念。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于其说钱钟书和杨绛是“名人”,他们可能更愿意被称为“学者”。“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就像钱老年轻时对杨绛先生所说:“我志气不大,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志同道合,大概就是他们这样吧。作为知识分子,那个年代不得不经历的事,他们一样不拉,描述那段岁月的文字却丝毫不见忧郁、悲愤,更没有哭天抢地的控诉、阴郁深重的怨恨,反而写出了苦中作乐的淡然,如清茶,经过岁月的一道道加水,滤去渣滓,依旧芬芳沁人。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书中有钱老笨手笨脚第一次给妻子煮红茶、炖鸡汤的情景,有一家三口互相逗趣的场景,有钱老和女儿淘气打闹的情景,还有他们年轻时在人情世故上的苦恼,朴素的文字却分外生动,仿佛经过时空穿越,让我看到了大师们年轻时的模样,他们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我们看到的这样啊。

钱老去世后,杨绛先生接连失去了女儿和丈夫,“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看完整本书,不禁再次翻了一遍——“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就像看一位老者慢慢地翻开一本本相册,缓缓地回忆,事事虽琐碎,却全是温馨和美好。

钱钟书给杨绛的评价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虽然杨绛先生已经故去,但她依旧是这个喧嚣躁动时代中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一家人在一起,不管经历什么,都可以那么好。现在,她终于不用再一个人去苦苦怀念三个人,他们一家又可以团聚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是人生最好的港湾——读《我们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