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度中》——37.3摄氏度里的生活哲学

尼采哲学里宣称:“上帝死了。”伏尔泰却说:“如果上帝不存在,也应该把它创造出来。”因为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信仰,生活里的寄托。

 林徽因在她的《九十九度中》里创造了一个自己的世界。天马行空的想象,怀抱琵琶半遮面般的含蓄,将喧嚣闹市,车水马龙,大家平民,雅座路摊,生老病死,以时远时近,丝缠绵绕般的样子呈现出来。

游移,交织,浮生多烦忧。这是我看完小说后最直观的感受。以林徽因笔者的视角来看,少不得有“我在这里踏浪沙,步月华,觑着这千山万水,都只在一时半霎。”的傲视。有出世冷眼旁观的入定,才能如此客观生动的描写,但又有入世尝尽冷暖的沧桑,才有三昧真火般的洞察。

《九十九度中》首发时,国文大学的文学院教授竟也承认“完全不懂这不到一万五千字的东西。”都说文学作品要结合作者的出身背景,人生历程,心理情感来分析,尤其要放在作者所处年代去考究。而我如今跳出了林徽因的时代,超脱世外,也未觉得自己能多看透几分。

“九十九度中”乃华氏计温,相当于37.3摄氏度的物理意义。这种数字化的命题,似乎从一开始就给小说里的人生设下一个炎热胶着的生存环境。小说里车夫干渴的嘴唇,宅院里化成水淌成一摊的冰,平日里好脾气温和得很却也很不耐烦起来的管家……似乎都在诉说着北京城里这个夏天的炎热。全文内容虽看似散乱,实则却编排有度,依次呈现,始终有这样一种氛围笼罩在全文————

《九十九度中》——37.3摄氏度里的生活哲学_第1张图片
生活不可否认的喧嚣

——热得所有人分不出身再去思考自己是如何活着的,能否更好的活。

《九十九度中》有很多故事情节,却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有很多人物不断出场,却没有一个成为主人公。所有人物,哪怕那为寿宴准备的各种干果鲜果,点心菜式,都如皮影戏里的一张张剪影,浮光掠影般在眼前流过。将一个近现代的大都市轻快的发放出来。有资料评论说虽有“ ‘移动了景物的移动我的心’的情感旋律,但又不具现代派文学意识流的特征。”快速切换的画面扰乱了读者意识构建的传统流程,令人初读之下,茫然不知物之所指,景之所喻,人所何情,只觉得语言巧妙,清丽脱俗,但再一思索,又觉得也许根本无所指,无所喻,人无情。要的效果,不过就是观《清明上河图》般,观一角不明,观全局方感人生百态,气势磅礴,才知道这小说始终有的闷热对人物的举手投足都做了影响。

林徽因作为一个出色的建筑师,文学作品也像设计工程图一样。

《九十九度中》——37.3摄氏度里的生活哲学_第2张图片
车夫也有角色意义

若将小说划分,里面大致有五组人物画面:挑夫、卢二爷、张宅、车夫、阿淑。而后面每推出一个人物又像用蛋清分离器似的笔触将画面打散。

“挑夫”被分解为:进城——讨赏——天热喝酸梅汤——疑染霍乱暴病——不治身亡。

“卢二爷”被分解为:找餐馆——闲聊——居家百无聊奈。

“张宅”被分解为:备寿宴——白日庆诞——夜宴群客。

“车夫”被分解为:讨债——打架——被捕——入狱。

只有阿淑被迫着结了婚的事算一气呵成。

林徽因匠心独运之处在于,她将零散的画面打造成多面而不规则似的建筑,将阿淑拿来做了这座建筑的中心,重心其他被分解的画面被安排穿插着进行叠加,看似互不关联,却神奇的打造出一栋摩天大楼

每一个事件,在另一个事件中,如阳光在层层叠叠的树叶透出斑驳的亮,让人隐约的体察其中的内涵信息,产生强烈的跳跃感。小说结尾作者用“他已想如何去捐募点钱,收敛他朋友的尸体。叫孝子挨家去磕头吧!”瞬间传达了的是:‘挑夫死亡,无钱下葬,孝子乞讨,朋友帮忙’的宽泛信息。这些个个体化的信息只简单的只言片语,便已展露无疑。

林徽因的情感表达却内敛含蓄到了极致的,即使是为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写旁白,也少有自由。

《九十九度中》——37.3摄氏度里的生活哲学_第3张图片
不过旧社会能容得女子自由吗?这看不出悲喜

阿淑暗恋表哥逸九,九哥却喜欢着另一个叫琼的女人。琼已死,阿淑却在父母催促下嫁与不爱的时候。小说里没有“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幸福,有的只是现实的残酷,让情爱灰飞烟灭在婚姻里。即使婚礼进行中的阿淑仍旧痴想逸九能来救她,可这毕竟不是电影总想给观众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也不是安徒生童话里要构建幸福,阿淑终究是要死心的。再多情,也敌不过内心的懦弱,或者说是强大的理智。林徽因寥寥几笔,便已将“爱不得,求别离”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虽内敛,但无奈之感深入剧中。

小说还带有一种音乐感的节奏,使得剧中人物也如跳一出舞剧般登台。

“生育、病痛、兵乱、行旅、婚嫁,没规则地纷纷在记忆下掀动。”如此简短的字眼,鲜明的调子,却把人的一生都行云流水的呈现。老太太似已行将朽木的姿态,昏昏沉沉的记忆,都随着这拍子像飞快前进的车轨,将整个小说里的人生向前翻进,又向后延长,来回地,都在这字里行间里跳跃了。

小说中还有一个特别的文字描写手段,就是对局部的细节。像“一个女人骑着自行车,由他左侧冲过去,快进似的一瞥鲜艳的颜色,脚与腿,腰与背,侧脸,眼和头发”看似粗略的点,却能连点成线,线面成体,一个灵动的身姿似就风一般擦脸而过了。又写准备寿宴,“饭庄的头把刀带着几个伙计在灶边手忙脚乱的炒菜切肉丝,奶妈觉得孙少爷是更不能不来看,果然看到了生人,看到了狗,看到厨房桌上全是好看的干果,鲜果,糕饼,点心,孙少爷格外高兴……”,伙计切菜,孙少爷高兴,满桌的菜式,已有了一种准备宴席前奏的欢乐紧张。

杨三打了王康那段,“必须的扭打,由蓝布幕的小摊边开始,一直扩张到停车的地方。巡警离开岗位,小孩子们围上来,喝茶的军乐队人员全站起来看;女人们吓得只喊‘了不得前面出了事了罢!’ ”而一边阿淑结着婚,那“新娘本来就是一阵阵的心跳,此刻更加失掉了均衡,一下子撞上,一下子沉下…”两点成面,这一架竟打出了惊天地,动心魄之感,何等纷乱的场面!

这凡尘俗事里,少不得碰撞,生离、死别、冷暖、苍凉,这盛夏痛快的一仗,更衬得芸芸众生的无奈。拼尽全力的活,却无非是旁人,上等人,老天爷眼中一场热闹的木偶戏。而戏里的主角手脚上系了线,却不知为何物被谁人牵引着,自以为所有动作发自本心,其实身不由己的乱舞而已。

康德曾说:“人因为有理想,而成为有思想力的人。”林徽因笔触下这熙熙攘攘的人生百态里,实在没有哪一个是得空闲幻想一下未来的,唯一的阿淑对爱情的幻想也湮灭在婚嫁里了。通篇上下,再无人大脑里有一丝不一样的光。不知道作者为戏里的各式人物安排出场,安排人生时究竟抱了怎样的心态。是“人就像树一样,越是向往头顶的阳光,它的根就越是要往黑暗的地底下扎”吗?所以小说里的人物们啊,似乎都在黑暗里行走,有各式各样的无奈,苦痛,辛劳,而即使人生多艰,他们却始终是一种“还是要过下去,还是要更努力的活呀”这样的姿态。全文漾溢着,交织着,是一种在生活里讨生活的挣扎。

咯突一声,丁大夫将电话挂上。

再看一些零碎,他不禁注意到挑夫霍乱数小时毙命一节,感到白天去吃冰淇淋是件不聪明的事。

如此自然的,自私的内心。如此冷漠,冷静的眼光。有小人物的挣扎也就有高人一等的冷漠。

国学教授承认说“读不懂这一万五千字”,我也读不懂太多。但小说里的人生,走马观花似的画面即视感,盛夏里的燥热,人人内心的烦忧……

《九十九度中》——37.3摄氏度里的生活哲学_第4张图片
油炸冰淇淋像人生吗

都在这37.3℃里整体的做成一个油炸冰淇淋,热腾腾的表皮,冷到心头的质感,让人过口即冲击了内心。

还是那句话“游戏,交织,浮生多烦忧。”这是林徽因笔下的世界。林徽因用建筑重构的手法,诗歌照鉴的匠心,制造了美的欣赏距离。作为读者也只能叹一句“浮生若梦且清修”了。  

《九十九度中》——37.3摄氏度里的生活哲学_第5张图片
人生关键在“修”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九十九度中》——37.3摄氏度里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