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博闻强“识”,不要博闻强“记”

要博闻强“识”,不要博闻强“记”_第1张图片
Day 103 of 365

阅读原文: >>原文地址链接<<


版权声明:
本文在公众号「说言风语」首发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
文中所有图片均源自网络
转载时请务必注明作者


全文 2334 字 | 建议阅读时间 5 分钟


我们形容一个人知识广博,会用——博闻强识——这个词,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好。

等等,好像哪里不对。记忆力好,知识就丰富了?

《荀子·解蔽》中说:“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翻译过来:尽管你见识广,记忆力强,但要是不按统治君主的意愿去做,也同样会被别人嘲弄的。

再看《礼记·曲礼上》的解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这也是儒家的典型思想:有广博的见识,超强的记忆力却很谦让,做善事很勤勉却不倦怠,这是君子。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也说:“修曰:‘且无论其口似悬河,辩才无碍。适修以丞相所撰《孟德新书》示之,彼观一遍,即能暗诵,如此博闻强记,世所罕有。 ’”,意思是,杨修不仅口才好,辩论能力超强,还有有超强的记忆力,看一遍曹操写的《孟德新书》即可背诵,这样惊人的记忆力,世间少有。

三个出处,虽然出现了三个不同字:“志”,“识”,“记”。事实上,在古文里的意思都是形容一个人的记忆力好,古人不像我们现在又各种工具辅助记忆,那时,有能力的人,记忆力通常都是超强的。

但是,我认为,在科技时代,太强调记忆力并没有什么好处,而更重要的,应该是强调阅读理解的能力提升。

这个“识”我改为识别、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要把大脑用于更正确的地方,比如,处理,提取组块信息,而不是单纯的当做一个记忆工具来用。

1

现在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我们学习一个新知识,需要记下来,才算学会,更重视记忆知识,反而对于真正的理解知识毫不关心。

这主要是受传统中国教育的影响,老师教导我们要背诵知识,不管是公式,还是冷知识,我们都得背诵,不然,考试成绩就会很差,不然就没有学会知识。

事实上,这是错误的。对于像数学这样的需要推理的学科,记忆知识也很重要,但是,像历史知识这样的冷知识,我们记忆就没有什么用。

正是因为学校教育太强调记忆,弱化理解,才出现了我们这种认知偏差。

比如,很多人一味学习速读,跳读,扫读的阅读方法,活生生把自己当作一个记忆机器,认为只需要记住重要的知识点,就算成功。可以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记忆的大部分知识,又忘记了,进而反复去记忆。

我认为,要提升的不是我们的记忆知识的容量和效率,要提升的是我们理解一个知识,联系更多知识的理解能力。

这更重要,我们记不住庞大的知识并没有什么危害,现在,可以使用工具来帮助我们记忆,比如,电脑,手机。对于机器来说,记忆存储东西,是它们很擅长的,而人类更擅长的是思考,提取,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更重要的。

2

从小到大,我们都要记忆各种知识,因为记忆知识的多少,直接决定了我们的考试成绩好坏。

不过,我们还是会理解部分知识,因为不理解,就没办法用,比如数学公式,物理原理等,并不是所有只是都靠记忆就能解决。

但是,学校更重视记忆能力的强弱,换句话说,老师更喜欢让我们死记硬背。

好的记忆力在考试中的确很有用,尤其是对于文科学科,但是在进入社会打拼后,很多人发现,光靠记忆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是理解能力更重要。

其实,不是理解能力更重要了,而是一直很重要,只是很多人一直以为记忆力才是更重要的,甚至很多高级知识分子也一直都这么认为。

除了传统学校教育的影响,现在互联网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互联网让我们的阅读变的越来越浅浅,很多时候一个人都没有开启深度阅读,信息就结束了,然后新的信息又进来了,虽然我们不再主动记忆信息,但是,被动接受信息的时间变多了,而开始被大量的信息占满大脑。

有人说,我没有记忆信息,只要有手机,打开一看就知道了,你不是说,不记忆吗,我没记忆,全靠百度和google。

理解能力的提高,也需要部分的知识记忆,并不是说记忆知识不重要,而是记忆那些可以产生复利效应的知识,通过再大脑里产生联系,训练大脑。

很多人以为不记忆就是彻底屏蔽,什么也不输入,这样就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完全不思考的状态。

《学习之道》的作者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就是知识点是砖瓦,思维是一面墙,墙需要砖瓦之间通过粘合剂来组合成一面墙,而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思考就是这个粘合剂。

我认为,单纯的记忆就像是一味的堆砌砖,最后很难建成一面墙或高楼,甚至一个城市,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理解能力,也就是需要更多的墙来建设思维大厦,而一堆松散的砖,永远也不能建成大厦。

3

关于如何提高理解能力,我又三点想说——

1、不要为了记忆知识而记忆。

目标是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当理解能力真正提高后,我们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自然就能得到提升了,而是很可能是别人的好几倍效率。

记忆是需要选择的,而不是一味接受记忆,我认为,对于基础性的知识,我们需要记忆,比如,学习一门语言,其实就是靠大量背诵,不然根本谈不上使用,因为你可能连字都不认识,而是提高理解能力就是会认字以后的对字的意思的理解。

2、对于冷知识,使用工具来帮助记忆,建立好索引库。

工具只是辅助的一部分,不能代替全部工作,就像我们的思考,别人是替代碧聊的,不过,工具可以让我们更专注与思考和处理,解决更重要的问题。

而一些冷知识,自己记不住也没关系,可以建立自己的知识库和合理使用搜索引擎,来最大化帮助自己。

3、真正有意识的去刻意提高理解能力。

为什么是刻意?因为我们平时习惯记忆,而不是理解,所以,一定要刻意提高理解能力,弱化记忆能力,记忆变成复制,理解变成主导。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大楼。

| 持续践行

理解和记忆,本是共生的,只不过我们现在太过于强调记忆了,比如,什么诗词大会,什么最强大脑,都在说记忆力好,人的能力就好。

有这样的人才也不错,可以帮助国家在危难的时候记忆很多知识,但是现在已近有互联网了,我们的知识除了书籍可以保存,硬盘也能保存。

所以,你该担心的是自己,有没有理解一个知识,而不是记不记得住一个知识。


持续践行,从每天完成一件事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要博闻强“识”,不要博闻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