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上 | 等不及的中国人

出入境在芝加哥转机时,各遇到一次上海话里那种“阿姨妈妈”。感到这两个素昧平生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着急。先说十几个小时前在回国路上遇到的这位。

芝加哥机场1号航站楼

飞机降落前半个小时,听到走道另一侧的阿姨妈妈在结结巴巴地问空乘帮她查一下她下一程航班的登机口,空乘在手机上查了查,没有找到,告诉她只能下机看大屏幕了。

然后就听到阿姨妈妈一直在自言自语非常不安。我看了一下,猜到多半是同胞。就直接拿中文问她是不是待会儿也转机去北京。阿姨妈妈告诉我是转东京,881那班。我说那我再帮您在手机上查一下吧,但是连上机内wifi后也没看到,刷新几遍也不行。于是我接着写我的朋友圈了。阿姨继续念叨完了完了,说12:30就要起飞了,那时候我们的手表显示的东部时间已经过了12点。阿姨妈妈问我几点的航班,我说我的好像也差不多,记得也是那个点起飞。阿姨妈妈一直念叨待会儿需要跑再快一点儿,但反过头来又念叨这下完了,跑多快都赶不上了。

我还是写我的朋友圈。

最后阿姨妈妈终于憋不住了,问我“你怎么就不着急呢?”

我边写着最后两段儿,边头也不歪地说:“着急有什么用呢?飞机还在飞着,也查不到您的登机口,一切只能等落地再说了啊。”

阿姨妈妈叹着气摇着头看着我,感觉极度地不可思议。我继续写我的字。

写完了之后,我又翻上去检查了两遍确认没有找到错别字了,我点击了发送。我知道这样待会儿落地有了信号,就能自动登出了。这时候,我把脸转了过去,跟阿姨妈妈说:

“华盛顿和芝加哥有一个小时时差,现在您手表上是十二点,其实芝加哥刚十一点,待会儿您肯定赶得上。”

阿姨妈妈如梦初醒一般瞬间把全身的骨架和肉一起又重新安置在了自己的座椅里。“哦哦,那肯定赶得上了。”

我说,“您买联程票的时候,如果转机间隔不够,多半是出不了票的,所以您不用着急。”

我登机前已经在手机app上查了我这班在候机楼的通道口,也查了下一班回北京的登机口。我知道那两个口之间步行不过五分钟,所以,提前把该做的做好了,就会高枕无忧。

飞机落地后,我第一时间在app上帮阿姨妈妈查了她的下一程登机口在近在咫尺的C18,并告诉她不用着急。阿姨妈妈谢过之后,还是匆匆excuse me一路穿过等待下机的乘客,消失在下机口。

那天在麦迪逊机场等行李用了一小时

来的时候在芝加哥机场等小火车转T1的时候也碰到一位,她从上海来,要转飞去克利夫兰和儿子团聚中秋。在火车站台上正用自己的上海普通话和只讲英语的机场服务员比划着沟通。我说“您跟我走吧,我给您送到登机口。”

阿姨很开心,一路念叨遇到好人了。她的登机时间确实稍微紧一点,但也完全没有问题。可是当她看到了T1等候安检的长队后,阿姨妈妈还是执意拉着我直接到前面“解释解释”插队进去。

我说时间肯定够,您要不放心您自己去前面试试,您过安检后如果找不到登机口的话您再找个长得像中国人的问问。阿姨摆摆手头也不回地消失在了队伍的尽头。

华盛顿路边的松鼠

今天下午回到北京后,经历了一次最长的等候行李的过程,站在那里等了近一个半小时。竟然没有着急,继续看着手机,刷着朋友圈,点着赞。

那天在路旁看到小松鼠,看着它的样子,觉得我们似乎没有它那种安逸的境界,谁能确定自己就一定比它快活呢?多少人始终活在焦虑之中,始终等不及,始终在赶着什么,直到冲刺到那个终点。

别总是等不及,一路有趣的事很多,那么赶下去,这一路就是瞎跑了。生命很长,记着:要慢慢地去走才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在路上 | 等不及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