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之美》读书记录

7.23

系统之基础 系统的概念

《系统之美》一书,主要是从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出发,介绍如何通过系统论的方法去思考问题的科学。“系统论”是一种我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它和“还原论”一样,是我们观察世界的一种视角。“还原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被拆解和还原的。它认为某一实体是更小实体所构成的集合或组合,就像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继续分为质子、中子和电子,质子还可以继续分,“还原论”就是通过研究其更小的组成部分从而推导整体属性的方法。概括地说,“还原论”是一个不断分细的方法。而“系统论”则是用完全相反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它们认为各个组成部分可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拥有各个个体所没有的功能。系统思考是整体地、动态地、连续地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

也就是说要看森林,而不是只看树木。像耳熟能详的“盲人摸象”就是说的这个道理,整体是大于部分之和的,只研究部分,不可能了解系统的整体全貎。比如说单个细胞并不具备智慧,但由细胞组成的人体却有着极其伟大的智慧。“还原论”和“系统论”是我们研究世界的两种重要方法,没有孰优孰劣,两者互补,互相有借鉴意义。

那么,什么是系统呢?本书给出的定义是:系统并不仅仅是一些事物的简单集合,而是一个由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构成的、能够实现某个目标的整体。比如说:人、细胞、分子等,就是系统。

任何一个系统都包括三种构成要件: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这三者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称之为系统,比如说,随机散落在路上的一堆沙子,就不是一个系统,因为它们之间没有什么稳定的内在连接,也没有什么功能。系统可能受外力触发、驱动、冲击或限制,不过,系统一定会对外力影响做出反馈,这是系统的特征。系统还具有“适应性”、“动态性”和“目的性”,并且可以自组织、自我保持与演进,这是系统的另一重要特征。

7.24

系统的基模是作者综合前面的理论和知识,在观察显示世界的现象中总结出来的基础模型,其中的几个典型的代表。

饮鸩止渴

这个模型说明的是,当一个问题出现的时候,通常会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当根本的解决办法比较困难,人们倾向于寻找“捷径”,但是往往这种捷径在缓解症状后,在一定的时间延迟后会反过来使症状恶化。比如一个人精神不好,网上喜欢熬夜,于是为了提升就喝大量的咖啡,在短期内精神的确变好,但会导致睡眠不佳,进而使得第二天的精神更差,于是又通过增加咖啡的量来改善,形成恶性的循环。我认为这跟人的心里有关,就像《自控制》里面提到的,人们对眼前的诱惑更难抵挡,人们总是渴望立竿见影的解决办法,所以这类的东西往往具有很多的诱惑力,但是这种创口贴式的解决办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像前面提到的,如果要精神状态好,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虽然这类措施很多不是立马可以见到效果,但却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军备竞赛

这个模型说的是相互恶性竞争导致的结果。比如冷战时的美俄两国,一方为了在军事上压过对方,就生产比对方多的核武器,当对方得知这个消息后,也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此循环,直到有解决的方案出现。

目标侵蚀

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创造性张力”,即现实和目标的距离会导致两种结果:要么提升现实到目标,要么降低目标到现实,这两者都体现了反馈的调节作用。而在幸福课中,Tal给出的理由是,人们不喜欢“不一致性”,就是头脑的东西和现实不一致。

他也指出了传统的提升人们幸福感的方法是告诉人们减低标准和期望,比如你以前的目标是90分,到只考了85分,心情不愉快,为了使自己高兴,就告诉自己没必要要求那么高,于是将标准降为80分,这样就可以使自己的情绪变好。这也是现实中我们常见的情形,就是安慰别人不要期望太高,免得失望越大。但是你会发现习惯性的妥协,不断的减低目标,表面上满足了心理需求,但是它却在侵蚀自己,使的标准越来越差。而幸福课中强调,我们要设定一个目标后,在评估这个目标合理后,就不要轻易的改变,而是要敢于面对问题,克服困难,提升现状。

你可能感兴趣的:(《系统之美》读书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