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的方法与实践
主讲 胡亚敏
(笔记整理自网易公开课)
·文学批评方法六种:
1社会历史批评: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研究文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
2精神分析批评:主要分析作家、作品的无意识,尤其是性的欲望。
3语义批评:立足于文学文本,尤其是诗歌,对其中的语言意义的阐释。
4叙事批评:分析叙事文,尤其是小说,对叙述方式和叙事结构的分析。
5性别批评:从女性意识的角度来观照所有的文学作品。
6读者生产批判:研究作为批判主体的读者,在批评活动当中的创造性作用。
·对文学多方位的观照,形成开放的思维方式;丰富对文学作品的认识体验,帮助我们有效地参与到当今文学批评实践中。
第一讲 社会历史批评
·是一种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关注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注重作家作品的思想倾向
·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本讲提要
·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与批判尺度
·社会历史批评的研究范围
·社会历史批评的评述
一、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与批判尺度
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
·文学观是什么?
对文学的看法,即文学是什么。所持的文学观念不同,对文学的评价就会大相径庭。
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
文学本质上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社会生活
是社会历史批评当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但是它又不是一个泛指的抽象概念,而是指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历史批评要求把文学放到具体的、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考察。
强调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文学与特定的社会生活)这一文学观念构成社会历史批评的基石。
社会历史批评的评判尺度
那么,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它是需要一些评价尺度的,三点:真实性、倾向性、社会效果。
1.真实性
指文学作品所展现的社会生活画面、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实际生活的对应程度,它是作品的艺术形象和作者的真情实感、读者的真实感受的统一(心灵相通与三者的契合)。
表现方面:
1历史背景的真实
2人物性格的真实
让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从真实的角度评价《红楼梦》和《三国演义》:
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三国演义》“写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而写不好的人,又是一点好处都没有。”“要写曹操的奸,而结果倒好像是豪爽多智。”(《中国小说史略》—鲁迅)
即失真带来的反效果,欲显刘备之长厚而近伪,欲状诸葛之多智而似妖。
3情节发展的逻辑性
4细节的真实
一些影视作品胡编乱造,服饰、人物语言、道具等经常穿帮。
在社会历史批评的操作中,真实性是判断作品价值的必要条件,也仅仅是必要条件。
2.倾向性
·杜勃罗留波夫曾说:“真实是必要的条件,还不是作品的到价值,我们要根据作者看法的广度,对于他所接触到的那些现象的理解是否正确,描写是否生动来判断。”
·倾向性是作家通过作品中艺术形象所流露出来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评价,它是作家社会立场和思想观点的体现。作家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描写,实际上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看法与认识。这是我们要观察的倾向性,倾向性是一种价值判断。
·倾向性与作品的思想性
·考察文学作品表达了哪些有价值的思想内容,它是如何描写社会现象的,如何表达人生哲理的等等。
·在社会历史批评看来,没有深刻的思想性的作品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完美的苍蝇,毕竟是苍蝇。”——鲁迅
·倾向性与历史描写的关系。
·历史有多副面孔,不同的人可能窥视到不同方面,由此显示出历史的斑斓色彩。根据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去把握和判断作品。
·那么如何评价作品的真实性和倾向性?我个人认为应该从历史发展的高度,从历史的必然性方面看待作品的倾向性。因此,倾向性体现为历史的真实性与历史的必然性的统一。
·《列宁在1918》工人的激昂与热烈vs《齐瓦格医生》当中贵族的落寞幽怨
背景时间相同,都是十月革命,两者都真实,只是描写角度不同。
·巴尔扎克的作品体现了这种统一。在他的小说中不得不写出他心爱的贵族的衰落,也不得不写下他所讨厌的暴发户、银行家逐步走向社会的中心。
3.社会效果
·社会效果注重文学的认识价值和教育作用。
·认识价值:要求文学作品通过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具体描绘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社会风尚,使读者获得丰富生动的社会历史知识,提高人们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好作品如《九三年》、《双城记》、《悲惨世界》)
·教育作用:要求文学担负起针砭时弊和激励民众的功用,引导人们参与社会、改造社会。鼓励和支持文学作品歌颂美好的心灵,揭露和鞭挞社会的丑恶现象,特别是通过艺术形象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激发人们追求真正的欲望。
二、社会历史批评的研究范围
·具体操作三方面:
·阐释作品的思想内容
·考察作家与所处时代、环境的关系
·关注作品的教育作用
·阐释作品的思想内容
·社会历史批评要求运用一定的历史发展观念和社会价值标准,以作品的题材、人物形象、语言等为切入点,洞察隐含其中的社会现实内容,提示作品的思想意义。
·提示和肯定作品的社会价值。
·批判和否定作品中的不良和错误倾向。
·杜勃罗留波夫曾这样评价俄国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
“最强烈的抗议最后总是从最衰弱的而且最能忍耐的人的胸怀中迸发出来的”。卡杰琳娜的命运预示着受到惨重俄罗斯妇女反抗的开始,同时也预示着她们辉煌的明天。因此,这是一出对未来历史含有乐观意义的社会悲剧。——《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同样是杜勃罗留波夫,对一些作品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有这样的作者,他们把自己的才能都献给歌颂色欲的场面和各种放荡的行为……还有另一批更加荒唐的作者,他们歌颂穷兵黩武的封建领主的武功——这些领主使鲜血流成大河……由此可知,无论哪一种片面性和褊狭性都将妨碍艺术家去完整地观察真理。”(歌颂身体?保留意见)
·考察作家与所处时代、环境的关系
作家研究是社会历史批评的又一突出特点,不同于其他批评方法的地方。作家的家庭背景、经济地位、政治倾向、性格特征及至性情趣味等,都纳入社会历史批评的研究视野。
·考察作家所处的政治社会环境
·宗白华在《论<世说新语>与晋人的美》中这样谈到:“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国家不幸诗家幸。
·茅盾论丁玲(按照时间轨迹分三个时期)
五四时期:叛逆的青年女性
大革命时期:革命+恋爱
解放战争时期:农村生活和农村的革命斗争
·考察作家生活的艺术环境和当时的文学思潮
·泰纳有一句话说的是,那些优秀的伟大的艺术家是什么呢,是在那个百花园中最高的那个枝条、最鲜艳的那个花朵,但是他是要有气氛、氛围的,不可能是孤零零的。
·所以我们研究莎士比亚就要研究文艺复兴以来的发展,才能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亚的继承、吸收与建树。包括李白和杜甫也是盛唐诗歌背景下出现的两位天才。鲁迅、郭沫若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搜集作家的生平史料、创作自由和文学见解
·王蒙曾说:“风格便是探求,固定风格便是风格的停滞及至死亡。”
·莫言也曾经说过:“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自以为还是‘现实主义’大旗下的一名小喽罗(现实主义将官不接受我是他们的事),巴尔扎克、老托尔斯泰、肖洛霍夫、鲁迅(鲁迅也‘魔幻’的可以),赵树理等人的作品都对我有影响。这影响很不小。”(我们对作家的创作风格不仅仅可以从作品中发掘,也可以从作家的自白、手记中挖掘。当然也要机智小心地辨别作家的伪装。)
·从作品本身发掘作者的风格和个性
文本研究,通过作者对题材的选择、对人物的爱憎及结构布局等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和艺术追求,从作品中可以窥视作者的思想感情。
·关注文学作品的教育作用
·社会历史批评认为文学的价值在于丰富人们的知识,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思想和情操,进而达到维护或破坏某种意识形态的功用。文学作品的落脚点在于社会效应。如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与果戈理《死魂灵》两部作品就极具社会影响力。
·文学所具有的文献等其他作用
如陈寅恪的《元白诗笺证稿》从白居易的《长恨歌》一诗中探求唐朝的一些风俗,如唐代歌女的地位、文人士大夫的情趣和不羁的生活,史诗互证。
三、社会历史批评评述
·社会历史批评因其理论的普泛性和实践上的易操作性,成为当今批评类型中人们最熟悉、影响最大的方法之一。
·社会历史批评又是一种惯用或被滥用的批评方法。由于出现泛政治化的倾向,容易把文艺批评当作政治批评,用政治标准取代艺术标准。
·面临的挑战
·对真实性与倾向性的质疑,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对它的评判尺度的挑战。
·新历史主义的出现。新历史主义认为历史只是文本,真正的历史是被悬置起来的。这样社会历史批评中文学的参照系就没有了。
·后现代的平面化和价值多元。它们强调平面化,强调多元。这对价值标准的唯一性提出了挑战。
·批评对象的特殊性和局限性
社会历史批评特别适合于评价比较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或揭露社会阴暗面的作品,而对不揭示历史或一些意境深远的小诗,相比批评的力度就会大打折扣。
例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不适合用社会历史批评,诗歌的韵味就被忽略了。
·社会历史批评的有效性和前景
·社会历史批评毕竟是一种源远流长并具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的批评方法,它有其存在的深厚基础和运用价值。只要文学与社会存在联系,社会历史批评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魏伯·司各特说:“显而易见,只要文学保持着与社会的联系——永远会如此——社会批评无论具有特定的理论与否,都将是文艺批评的一支活跃力量。”
·韦勒克在他的《文学理论》一书也谈到:“文学无论如何都脱离不了下面三方面的问题:作家的社会学、作品本身的社会内容以及文学对社会的影响等。”
·社会历史批评应在突出自身特征的前提下吸纳当代学术成果,重新认识和阐释“社会”、“历史”的概念,不断调整和扩大社会历史批评的研究领域,迎接和适应新的时代和文学的挑战。
思考题:
1、谈谈社会历史批评的优势和局限。
2、试想社会历史批评在未来的发展前景。